文学理论 知识点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任务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世界——作品——读者——作家
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它活动的特殊性质,就形成了文学本质论。
文学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研究文学发展的根由及文学发展的规律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了文学创作论。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
三、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为文学活动的实践所检验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
1、反映论视角:文学哲学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揭示文学活动的基本视角,因此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学哲学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文学哲学,以其科学性超越了以前的文学哲学,成为文学理论的基石。
2、心理学视角:文学心理学
3、符号学视角:文学符号学:文学活动是一个符号化过程
符号学的开路先锋:卡西尔
卡西尔: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早年接受新康德主义哲学的训练,后成为马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人论》等。他的符号哲学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
4、信息学视角:文学信息学
文学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
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和对创作的反馈。
5、社会学视角:文学社会学
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的一种重要的形态
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6、价值学视角:文学价值学
非实用价值:特殊的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的存在环节:创作、作品、消费
7、文化学视角:文学文化学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学习文学理论是学好其它课程尤其是各种文学史课程的基础。
对文学实践具有指导的作用。
文学概论的抽象性质能培养、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考研的必考课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与发展
康德: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
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 1790
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无利害感;没有概念的普遍性;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没有概念的必然性
黑格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
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
主要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
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和审美意识的观点。但没有看到社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卢卡契: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主要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心灵与形式》(1911)《审美特性》(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8
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审美反映论,艺术发生于劳动与巫术统一论,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
葛兰西: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文艺理论家
主要著作:《狱中札记》(1947)《狱中书简》(1947
“文化霸权”理论:文化霸权是支配者与反支配者之间文化能力的较量。无产阶级通过取得文化的领导权而取得统治权;历史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坚持真善美统一的文学批评标准
本雅明: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理论家
主要著作:《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的概念》、《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古典艺术的终结和现代艺术的费解
独特的艺术生产论:艺术技巧(技术)是艺术生产力的代表
传统艺术“光晕”的消失
阿多诺: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理论家
主要著作:《启蒙的辩证法》(与霍克海默合著)、《新音乐哲学》、《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等
阿多诺否定性文论:通过文艺来彻底否定和抗议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即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受其支配的大众文化采取不妥协的批判态度。
弗洛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
主要著作:《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现代人及其未来》、《爱的艺术》等。
精神分析文论:毕生的宗旨是认识人、改造人、美化人。
以“生产性的爱”为核心的人学;展示人类普遍经验的艺术象征论;社会无意识和文学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
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文学活动论
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文学艺术是人的精神性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文学是人学
如何认识高尔基关于“文学是人学”的观点?
一、人是文学的对象和目的
1、文学表现的是人
2、文学的最终目的是人
3、文学是人的自我认识
二、文学作为人学的特殊性
1、文学表现整体的人
2、文学表现具体的人
3、文学在表现人时总是融进文学家的情感
三、重申文学是人学
第四维空间文学反映论
文学反映论的哲学基础,文学活动是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文学反映论:列宁:文艺反映生活,也反作用于生活。
艺术生产论
马克思“艺术生产”概念的内涵
1、艺术生产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
2、艺术生产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3、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特殊性的一面:文学的审美特征
艺术交往论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
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由列宁、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中国特
baoba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实现古今对话和现代转化
当代性
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新问题
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吸收20世纪新学科的理论方法,创建文学理论新的分支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一节  活动与文学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生命活动:动物性的一面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提出进化学说,表明人与动物同宗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童年的发现教案id)对理性的“自我”(ego)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生活活动:自觉意识的一面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窦娥冤电影
从发生学层面看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发展、延续的基础
从认识论层面看生活活动
唯物主义: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塑造和影响
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的、活动的方面,不能说明现实的、感性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以主客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生活活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dantax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人的生产是全面生产;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
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值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
物质实践活动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
精神活动是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
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
精神活动的形态具有多样性
按照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看
掌握方式        精神活动性质    相应学科
理论方式        理论性或认识性    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宗教方式        宗教性或幻象性    宗教意识活动、宗教观念、迷信观念等
实践精神方式    伦理性或意志性    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等
艺术方式        审美性或情感性    各种门类的艺术包括文学等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
一、世界
世界的含义:主观世界、客观世界
艺术模仿论
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
立论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中西模仿论传统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德谟克里特
柏拉图
宇宙间的三类事物:理式;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子、艺术等
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亚里士多德
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亚里士多德:《诗学》
艺术模仿论之中国传统
二、作者
艺术表现论
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中西传统对作者的观念
“诗言志”说
《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白居易
《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感伤诗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浪漫主义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
福柯:作者缺席
作者的作用是表示一个社会中某些话语存在、传播和运作的特征
一方面,作者是功能性的;另一方面,作者表现了话语存在的特殊性
两种不同的作者:跨话语的作者作为话语实践拓荒者的作者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模仿论认为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
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客观规律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4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08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学   活动   艺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