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播的媒介的历史

从远古时代到今天,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文学媒介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切割机器人
从极粗略的意义上讲,这大致分别对应于五个时代的文学:
2003赤裸天使口语媒介——原始文学
文字媒介——先秦至唐代文学
印刷媒介——宋代至清代文学
大众媒介(机械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清末至 20 世纪 90 年代文学
网络媒介——90 年代以来文学
口语媒介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口语就是口头语言,是语言的一种最初形态。口语媒介是语言媒介的一种重要形态,是以口头语言形式实现人际传播的语言媒介。据推测,距今 4 万年到 9 万年前,人类逐渐获得了说话的能力。作为家族或部落内部的人际沟通的手段, 口语也出现在这个进化过程的相当早期阶段。大约到新石器时代(约 1.4 万年至 1.6 万年前),
口语进展到能表达抽象事物和具有了简单的语法结构。而口语媒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简便快捷,二是与身体语言和原始礼仪相伴随,三是真切生动,四是不易保存。问:与口语媒介相对应,中国原始文学具有的特点: 第一,文学文本规模较小; 第二,文学往往以歌谣形式存在; 第三,文学文本具有不稳定性和流动性; 第四,文学文本的作者具有集体性质; 第五,文学文本传播空间范围有限; 第六,文学文本不易保存。
metropolis算法文字媒介是语言媒介的一种重要形态,是以书面符号系统承担人际传播任务的语言媒介在距今约 7000 年前的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而中国也是最早发明和运用象形文字的国家之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文字可以说是人类在原初口语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身语言能力的产物。文字媒介与口语媒介主要不同在于文字媒介先诉诸人的视觉然后唤起其听觉记忆。文字媒介的发明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革命性事件,它使人获得了一种最基本而有效的书面语言传播媒介。文字这种书面语言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口语媒介的时空限制,使语言超越时空,传播久远。在中国,尽管汉字的历史相当久远,但现存可识的汉字的历史还只能上溯到3000 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国人先后应用和发明了这些汉字媒介:石头、青铜器、兽骨、竹简、木牍、缣帛和纸张等。文字媒介的发明使中国文学继口语媒介之后获得了一种新型媒介。从先秦到
唐代的中国文学,可以说是文字传播媒介占主导的时代。正是运用汉字媒介及相应的手工书写方式,中国人创造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文学。这些文学的主要文类是诗歌、散文、史传文学。而诗歌是其中的中心文类。借助汉字媒介,中国古典汉诗经历了四言、五言、七言等多种形态的发展与演化历程,并且在唐代达到了以诗歌为标志的高峰境界。与文字媒介相对应,中国先秦至唐代文学具有的特点: 第一,文学创造的方式可由原来的口传转为书面笔传; 第二,在书面传播时,可不要求发送者和接收者同时在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第三,文学作者由原来的集体作者中出现了个人作者; 第四,文学的书面文本可以继续其文献生命,传之久远; 第五,文学的书面文本还可以同最初语境分离开来而独立存在; 第六,文字媒介还可以消除汉语各方言区之间的口语传播障碍。
印刷媒介是把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复制在纸张上的媒介技术,它通常包括手工印刷媒介和机械印刷媒介两种形态。 这里谈的印刷媒介主要是指手工印刷媒介,而机械印刷媒介则纳入大众媒介部分去谈。从中国文学史看,手工印刷媒介在宋、元、明、清时代文学中起到了主导媒介的作用,对这时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手工印刷术,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手工印刷的办法是:用棕刷子蘸墨刷在印版上,然后放上纸,再用干净的棕刷子用力擦过,所以称印刷。我国南北朝时就出现了
雕版印刷。 大约在北宋庆历(10411048)以后,以雕版印刷为主体的民间刻书业才更普遍,各种刻本书籍才逐渐地流行起来。而正是在仁宗庆历年间(约 1045 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中国从此出现了一些活字印刷中心。也就是说,大约到晚唐至北宋时期,以雕版印刷为主体的印刷逐渐地应用于文学传播,成为文学的一种新的普遍性传播媒介。与印刷媒介相对应,中国宋、元、明、清时代文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文学创造的方式转为手工印刷,其复制速度和能力大为增强; 第二,大容量或大规模的文学文本的写作、复制和发行成为可能; 第三,又由于印刷媒介的普及,社会成员中的识字体人数逐渐增加; 第四,白话小说数量庞大的市民读者层面获得了实际的主流地位。
大众媒介是由旨在复制和传送信息的机器及编辑组成的、传播组织为中介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机械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种形态。说得简单点,大众媒介是向大量受众传送信息或娱乐节目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影、录音带等。机械印刷媒介是大众媒介的一种重要形态,是由印刷机去印制文字和图画等的媒介技术。机械印刷媒介是手工印刷媒介走向机械化的产物。在中国人普及手工印刷术并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数百年,德国美因茨的普通金工古登堡(Gutenberg)在 15 世纪 40 年代做出了在世界传媒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古登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并
用它印刷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 42 行《圣经》200 册。由于有了印刷机,比手工印刷远为快捷和大量的复制成为可能,这就大大促进了书籍的生产、传送与阅读。机械印刷媒介传入中国,是战争之后的事。机械印刷媒介为文学提供了崭新的强有力的大众传播方式,从而使文学传播从手工传播演变成为大众传播。也就是说,由于机械印刷媒介的运用,文学得以从数量有限的手工业生产变成了数量巨大的工业生产。
电子媒介是大众媒介的重要形态,在今天,它的影响日益增强,成为大众文化的一种主要承载方式。电子媒介是由电磁波或电子技术去复制和传送信息的媒介技术,主要包括广播、电影和电视三种形态。
广播,在广义上是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播送声音节目、或图像与声音合成节目的媒介技术,包括狭义广播和电视。这里指狭义广播,就是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播送声音节目的媒介技术。广播在西方出现于 20 世纪初,1920 11 2 日美国的 KDKA 电台是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是在 1926 年于哈尔滨出现的,从那时起,广播逐渐地在中国发生了重要影响。 利用广播媒介传送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及说唱文学,具有独特的修辞效果。这使得文学的倾听成为读者接受的一种重要模式。电影,则是
以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媒介技术,其办法是用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电影是在 1895 年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不久后传入中国。1905 年出现第一部记录影片《定军山》。偏差值1913 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第一部影片《难夫难妻》,由此电影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早期电影为无声片,后来加入声音。作为一种现代媒介,电影的声音和画面的组合使其具有了以往媒介所没有的传播优势。对 90 年代初以来的中国而言,颠覆了此前文学在艺术家族中的中心地位,征服和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迫使文学移位到新的边缘冷寂处重振旗鼓,从而对于 90 年代以来文学的发展产生实质性重大影响。问:电视的特点是什么?答:电视,作为电子媒介之一种,是大众媒介的一种重要形态。电视是用电子技术传输图像和声音的媒介技术。电视是从 19 世纪末开始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推进而在西方发展起来的。20 世纪 30 年代到 40 年代是电视脱颖而出的时期,从那时起到现在,电视及电视网络在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媒介角。电视在中国诞生于 1958 年,到 80 年代出现飞速发展局面,目前已经拥有近 10 金基德时间亿观众。电视对于中国文学发生巨大影响,是从 90 年代初起。从电视连续剧《渴望》(19891990)《编辑部的故事》 19901991)《围城》(1991)开始,电视(与电影一道)上升到中国社会大众媒介中的第一媒介中心媒介的地位,也正是在此
时,电视对于文学开始产生重大影响。大众媒介对于文学传播体现了四方面的传播优势:第一,表意上的广泛性,能表达最广泛的思想和情感;第二,时间上的永久性,能具有永久性意义的事件;第三,空间上的迅速性,能迅速传播远距离事件;第四,受众阶层的统一性,能一律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网络媒介是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媒介技术。多媒体原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播形式结合到一起的电子媒介,又称混合媒介。在这里是将多种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电话、传真计算机通讯等)连接起来对声音、图像、文字和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传输的双向信息系统。 目前,以多媒体媒介为主体的网络媒介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迅速发展,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 第四媒介有人据此称世界已进入 。网络媒介对于文学传播具有新的特点: 第一,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国际互联网的完善,网络媒介比其他任何媒介相比都显示出传输和复制快捷、储存和提取简易的优势,因此可以大大促进文学的传播、储存和复制速度; 第二,与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属于媒介对受众的单向传播不同,网络媒介具有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性质,这使得网上文学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及时沟通; 第三,正由于网络媒介具有双向传播性质,作者与读者之间在网上可以享受到平等对话的权利; 第四,人们在网上的文学对话有可能更具有个人化和个性化特征; 第五,单就
网上文学写作而言,由于网络传播要求快速、简便、新颖,因此文学表达有可能更趋简短、新奇; 第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文学作品具有文字、图像、声音等结合的特点,可以为文学阅读带来新的体验。问:文学媒介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在不断地演化,在每个阶段每种媒介是独立存在吗?答:不是。文学媒介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在不断地演化和实现技术创新。在这里,需要特别关注如下两方面情形:一方面,每个时段都可能出现一种或两种主导型媒介,另一方面,已经出现过的所有旧媒介不会断然消隐或终结,而总是与新的主导媒介叠加到一起混合起作用。
  以上只是极简要地描述了文学媒介的演化状况。由此可以看到,文学媒介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在不断地演化和实现技术创新。在这里,需要特别关注如下两方面情形:一方面,每个时段都可能出现一种或两种主导型媒介,例如,原始时代的口语媒介、先秦至唐代的文字媒介、宋代至清代的手工印刷媒介、20世纪以来的大众媒介、近年来日益兴盛的网络媒介;另一方面,已经出现过的所有旧媒介不会断然消隐或终结,而总是与新的主导媒介叠加到一起混合起作用,例如,上述五种媒介无论兴衰都在今天的文学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这表明,现行的文学媒介类型无疑应至少包括五种类型: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机械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及网络媒介。多重媒介的叠加和混合运用,
使得今天的公众似乎置身在由媒介制造的“超级现实”(hyperreality)里,这种比现实显得更真实和更具诱惑力的“超级现实”在带来无比快乐的享受时,也正在制造媒介的暴力。因为,媒介的技术和制造往往可以违背人类的自由原则而自行其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使用它的人类。
文学媒介在文学中的作用表现在:媒介是文学的重要维度之一,它不仅具体地实现文学意义信息的物质传输,而且给予文学的感兴修辞效果的产生以微妙而又重要的影响。这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媒介是文学文本的物质传输渠道。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媒介便没有文学。
第二、媒介是作家写作行为的物质结果。作家的写作只有物化为媒介,才能转化为社会的人际传播过程,否则就只能算是内心的潜在文学传播行为。而写作一旦诉诸媒介,就宣告文学传播过程的起始,由此文学进入发行、流通、消费和接受过程。
第三、媒介是读者进入文学传播过程的第一环节。读者参加文学活动,首先接触到的既不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更不是它所表达的意义,而是传输语言和意义的媒介。如果离开媒介,
读者便无从接触文学的语言和意义,从而无从进入文学传播。所以,在读者参予文学这个特定的意义上讲,媒介是文学传播的第一环节。
第四、媒介是影响文学文本的意义及修辞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同的文学媒介在社会系统或文化语境中扮演不同的角,因而文学媒介对于文本的意义及修辞效果会发生某种带有实质性意义的影响。例如,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单从艺术标准来看很不成熟,但由于在《新小说》杂志连载,对于启蒙知识界产生强大的影响,并由此对现代小说的发生和发展竟产生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还可以指出,对文学媒介的选择会影响文本的意义走向。不妨考虑如下问题:以不同媒介去讲述同一故事会产生相同的修辞效果吗?一位当代作家要当众叙述一个故事,他可以选择不同媒介:如以口语媒介讲述口传故事,可能会力求叙述语言口语化、词汇生动、句式简易、使用可以唤起听众兴趣的重复性套语等,这更适合通俗听众的口味;如以手抄本媒介传输小说,可能会照顾文人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妨使用一些富于文采或带有个人性格的复杂词语和句式;如以机械印刷媒介大量地印行小说,可能会兼顾不同阶层读者的阅读需要,寻求“雅俗共赏”;如以电视连续剧的剧本形式去讲述,可能会注意投合“黄金档期”或“黄金时段”家庭主妇的观看兴趣;如以网上小说连载,则会顾及网上传输速度而力求表达简易、考虑上网的日常性而力求通俗、鉴于没有公
开的编辑把关而无所顾忌地表达,同时也满足匿名的各阶层网友的私人隐秘渴望或公共领域幻想。无论选择哪种媒介,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文本的意义及修辞效果因媒介的不同而或多或少出现差异。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3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07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媒介   文学   传播   印刷   中国   具有   文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