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

药物从吸收不问进入血浆后,在血液和组织之间的转运过程称为药物分布。
药物与某些组织具有特殊的亲和力。长期连续用药使机体某些组织中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称为蓄积。
表观分布容积(Vd) 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单位: L L/kg ),V = D / C体内总药量/分布平衡时的血药浓度
伊文思蓝,引躲花青素-------血浆容积2.5L
溴离子、氯离子---------------细胞外液
重水、安替比林--------------总体积容积36L
利用V来推测药物在体内分布特点,如药物和蛋白结合的程度,药物在体液中的分布量和摄取浓度。
白蛋白与大多数酸物和部分碱物结合
a1酸性糖蛋白与碱物结合
脂蛋白与碱性蛋白和中性蛋白结合
影响分布的因素  毛细血管血流量、通透性以及组织细胞亲和力等生物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 如分子大小,化学结构和构型,Pka,脂溶性,极性以及微粒给药系统的理化性质,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在血浆PH7.4时,弱酸物主要以解离型存在,而弱碱物以非解离型存在,弱碱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
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分布的同时,在体内各种酶或体液环境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了转变的过程,称为代谢,也叫生物转化。
首过效应:在吸收过程中,药物受胃肠道消化酶、肠道内微生物产生的酶、肝脏中肝药酶的降解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
Ⅰ相反应——引入官能团(氧化、还原、水解)
        大多脂溶物代谢后生成极性基团,极性增大,脂溶性降低,利于排泄
Ⅱ相反应——结合反应,     
  药物的极性基团 Ⅰ相反应生成极性基团与机体自身成分结合
      Ⅰ相反应生成物可能直接排泄出去,或经结合反应以结合物形式排泄)。
药物代谢被促进的现象称为酶诱导作用。能使代谢加快的物质称为酶诱导剂。
药物代谢被减慢的现象称为酶抑制作用。能使代谢减慢的物质称为酶抑制剂
代谢使药物失去活性,使药物活性降低,使活性增强,使药理作用激活,产生毒性代谢物。
影响代谢主要因素:生理因素——种属、种族、年龄、性别、妊娠、疾病:剂型因素——给药途径,剂量,剂型;手物,药物相互作用,还有食物,环境因素等。
吸收、分布、排泄——转运
分布、代谢、排泄——处置
代谢、排泄——消除
药物排泄:体内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影响药物重吸收的因素:药物的脂溶性、尿液pH、尿量
酸物:
    pKa2 的弱酸完全解离,不被重吸收,肾清除率高
    pKa8 的弱酸基本不解离,易被重吸收,肾清除率低
    3pKa7.5的非极性酸,其肾清除率易受尿pH变化影响
碱物:
    pKa12的强碱完全解离,不被重吸收,肾清除率高
    pKa6的非极性弱碱基本不解离,易被重吸收,肾清除率低
    6pKa12的非极性碱,其肾清除率易受尿pH变化影响             
肾清除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以分钟计),肾能使多少容积血浆(通常以毫升计)中的药物清除出去的能力(单位ml/min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单位时间内经肾清除的含有药物的血浆体积)
肠肝循环是指在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肠道移动期间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某些药物因肠肝循环可出现第二个血药浓度高峰,被称为双峰现象。具有肠肝循环的药物,血药浓度下降减慢,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
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后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的变化规律的学科,致力于用数学表达式阐明不同部位药物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为定量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变化 ,用数学方法模拟药物体内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称为药物动力学模型。
单室模型是指药物在体内迅速达到动态平衡,即药物在全身各组织部位的转运速率相同或
相似,此时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隔室。
双室模型将机体划分为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两个独立隔室,即中央室和外周室,且药物只从中央室消除。
一级速率过程  系指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部位的药量或血药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速率过程。
特点:线形速度过程
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
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
零级速率过程
转运速度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量或浓度无关
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药物从体内消除的时间取决于剂量的大小
血药浓度法静脉注射(iv)
适销对路1.建模型2.列速度式3.解微分方程4.求参数(作图法、线性回归法)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尿药法            静脉注射(iv
血药浓度法的缺点:采血次数多,人体采血较为繁琐;血中药物以微量存在,检测手段要求高;血液成分复杂,对含量测定有干扰。
经肾以尿液形式排泄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因此可用尿药数据求算药动学参数。
药物符合的必须条件:药物多数以原形经尿排出体外;药物排泄符合一级速度过程;药物的尿中含测方法必须有专属性。
速度法(中点法)
亏量法(待排泄法、总量减去法)
                经肾排泄的原形药物总量
亏量、待排泄量
肾排泄率 fr
1、亏量法必须要测得      ,因此,测定时间t>7t1/2
            亏量法适用于1982年诺贝尔医学奖t1/2短的药物
            速度法可处理t1/2长的药物( t 2t1/2
2、亏量法求      时,不得丢弃任何尿样,
      速度法对此并不严格,可以不收集全部尿样。
静脉滴注(in
静脉滴注又称输液,是将大量液体和药物通过静脉以恒定速度输入体内的方法。滴注部位一般在手背和上臂部浅表静脉。
稳态血药浓度只与滴注速度有关。
    在静脉滴注开始一段时间内,血药浓度逐渐上升,当t→∞时,
           
01--    1,血药浓度趋于一个恒定浓度,此时血药浓度值称为稳态血药浓度或坪浓度用CSS表示。
达坪分数fSS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滴注给药时,达到坪浓度以前的血药浓度C均小于CSS,因此任何时间tC值可用坪浓度的某一分数来表示,即达坪分数fSS
达稳后停滴:适于 t1/2 短的药物
达稳前停滴:适于 t1/2 长的药物
血管外给药
                                                普通制剂:ka»k;缓控释制剂:ka较小,甚至ka«k
X0 —— 制剂中的药物量
F  —— 吸收率(制剂中药物释放到吸收部位的程度)
Xa—— 吸收部位的药量
ka —— 一级吸收速率常数
k  ——  一级消除速率常数
尾段直线法、残数法求kka
残数法
  根据实验Ct,作lgC-t,尾段直线法求k
  将消除相直线外推,求出理论上血药浓度外推值C外;
  C-C实,得到残数值Cr
  lgCr-t,由斜率求出重竞技ka
由于有些制剂在给药开始时存在吸收过程,因此,将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出现药物的那段时间称为滞后时间(t0Tlag)。
建行网络学习系统
棕蝠
k21                k10            k12
          总体清除率
            中央室清除率2012年牛奶
隔室模型的判断
一、作图判断    常选择iv某药物,得到实验数据Ct,作lgC-t:若所得曲线为一条直线,则初步判断为单室模型药物; 若所得曲线不是直线,则初步判断可能为多室模型药物;
二、用残差平方和判断  SUM越小,则越接近所拟合的模型。
三、用拟合度判断    拟合度越大,则越接近所拟合的模型。
四、AIC  AIC值越小,越接近所拟合的模型;
五、F检验
多剂量给药  按照一定剂量、一定给药间隔,经过多次重复给药,达到并维持在一定有效血药浓度的范围内的给药方法。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多剂量给药)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3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748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药物   排泄   过程   称为   代谢   血药浓度   分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