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近代史试题与答案

大学中国近代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近代史》试题
(第1套)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        是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
     2、战争后,————————————的矛盾乃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3、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除加重捐税,广开捐输外,还实行        每个人的战争制度进行搜刮。
     4、             是第二次战争的最大获利者。
     5、          在《校邠庐抗议》中明确提出了“以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思想
     6、洋务派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个兵工厂是由崇厚建立的                 
     7、19世纪70至90年代,以                形式举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
        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
     8、1885年3月的镇南关大捷,导致了法国             内阁的倒台。
     9、                 是19世纪末年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10、               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11、               风潮在1911年演变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12、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                      三部分内容。
    13、             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
    14、中国话剧是由留日学生曾孝谷、李淑同、欧阳予倩、陆镜若等人于         年开创的。
    15、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选多选少均不得分)
   机器人定位技术 1、下面哪些属于“清未新政”的内容?(      
       A、改革官制     B、整顿财政     C、改革学制、奖励工商     D、改革兵制
    2、下列事件哪些发生在同一年?(      
        暴强回复清末新政   同盟会的成立   成都血案”   《朴次茅斯条约》的签定
       A、①②            B、②③黄永玉的家            C、①④            D、
    3、第二次战争中英、中法签定的《天津条约》的内容有:(        
       A、公使常驻北京                            B、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C、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D、废除公行制度
    4、19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那些历史性变化?(        
       A、新式学堂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      B、废除科举   
       C、科学与经学并重                      D、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5、近代中国各派军阀的共同点有(        )。
       A、始终打着维护共和的旗号               B、利用中央政权排斥异已 
       C、以分散的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D、以帝国主义为靠山
    6、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芨留洋热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表述正确的内容是(      )。
       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B、促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
       C、带动了《国闻报》、《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    D、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入
    7、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包括(       )。
       A、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避雷系统B、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C、“银贵钱贱”的现象更为严重       D、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8、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的均衡发展    B、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C、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D、打破了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9、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结果是(        )。
       A、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B、引起了立宪派的分化
       C、清政府仍处于困境之中                    D、增加了人民的捐税
   10、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
   11、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有(          )。
       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B、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破产
       C、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变化                    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12、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改为“抚”,主要是为了(       )。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
   13、顽固派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主要有(         )。
       A、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              B、将京津地区的兵权抓在手中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              D、慈禧太后控制人事任免权
   14、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的标志是(             )。导引头
       A、“皇族内阁”成立                         B、“成都血案”发生 
       C、宣布“铁路国有”政策                    D、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5、陈独秀被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
       A、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B、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C、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工作
       D、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16、1913年,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外债      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1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共和制
   18、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未能取得成功。
   19、19世纪末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有(        )。
   A、向清政府进行政治贷款。                B、争夺中国铁路投资权。
   C、倾销过剩的商品。                      D、在华开设工厂。
   20、为近代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孙中山        B、林则徐           C、段琪瑞          D、詹天佑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林则徐
    2、“天京事变”
    3、《北京条约》
    4、“东南互保”
    5、“府院之争”
四、材料分析题  (15分)
    材料一:(1899年)八月二十九日,清廷颁发渝旨,指出:“国家振兴庶务,凡有益一国便于民首,均应随时兴办,以植富强之基,前因商务为当今要图,特谕刘坤一、张之洞就沿海一带先行试办。……务期中外流通,确有成效,不得徒空言,致负朝廷力图振兴之意。”十月二十五日,清廷准许刘坤一所奏,宣布“农商人等联络,考求物产”,“在所不禁”,但不准“妄议时政”。
                                引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在经历了庚子事变后,西太后不得不对基本国策作了较实际的反思;“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肝焦劳,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
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此后西太后于1901年1月以光绪的名义在西安颁布了“预约变法”的上渝,明令:“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职情形,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各举所知,各抒己见。”
                                            (同上书)
 
材料三:清末新政时期,西太后表示变法决心说:“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礼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
                               引自《义和团档案史料》下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4:2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73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变法   思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