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尼河流域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袍服的艺术特征与文化解读

锡尼河流域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袍服的艺术特征与文化解读
海水螺旋藻作者:闫亦农 肖丽瑶 曹莹莹
来源:《丝绸》2021年第01期
郑州牧专教务管理
        摘要: 錫尼河流域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袍服作为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造型风格、经典的分割修饰手法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都蕴含着某种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标记。文章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调研考证等方法,阐述了布里亚特
sheldon lee glashow
蒙古族部落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传统袍服形制特征进行了溯源分析;从美学角度解读其造型艺术特,从人文视角剖析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袍服中所体现的装饰意蕴、彩象征及艺术内涵,进而展现布里亚特蒙古人独特的审美心理与人文精神。
        关键词: 蒙古族;布里亚特;传统袍服;美学特征;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 TS941.1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03(2021)01009208
        引用页码: 011202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1.01.014(篇序)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raditional Buryat Mongolian robesin the Sini River Basin
        YAN Yinonga,b, XIAO Liyaoa, CAO Yingyinga
        (a.School of Light Industry and Textile; b.Institute of Mongolian Clothing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Design,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0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Buryat Mongolian robe of the Sini River Basin is a very preciou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The unique modeling style, classic segmentation and modification techniques and superb craftsmanship all contain a conventional symbolic meaning. It is a mark of human history and culture.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Buryatia Mongolian tribe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historical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research and verification, and traces the source of its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robes. It interprets its modeling art features from an aesthetic perspective, analyzes the decorative connotation, color symbol and artistic connotation of Buryat Mongolian traditional robes from a humanistic perspective, and then shows Buryat Mongolians’ unique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humanistic spirit.
        Key words:
        Mongolian; Buryat; traditional rob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implication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非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多样化的文化价值、生活韵味及思维方式,体现出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与无限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不竭的动力。近些年,国家对于“非遗”项目越来越重视,对少数民族艺术也格外关注,蒙古族服饰作为中国第二批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已缩影为内蒙古地区符号化的象征。
        布里亚特是中国蒙古族众多部落之一,其袍服作为该部落族人智慧的结晶,是该部落历史发展进程中活态化的体现。由于锡尼河流域的布里亚特蒙古族部落曾从俄国迁徙至中国境内定居,在历史沿革上有着较为独特的跨境经历,因而中国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袍服具有欧式风格,与其他蒙古族部落袍服相比独具一格,是该部落穿着在身上的“史诗”。
中大网络电视        1 布里亚特蒙古族部落发展及历史沿革
        布里亚特是蒙古族部落中一个较为古老的部落,于公元13世纪(1207年)《蒙古秘史》
(第239节)一文中提到:“不里牙惕者,漠北地正北部族,为术赤降,林中百姓。”[1]这一记载指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率领大军西征时,途径萨彦岭北麓地区一带,征服了这“林木中百姓”的历史事件。文中提到的“不里牙惕”,就是现代布里亚特人的先祖。14世纪前期高丽王朝送入元朝为“质子”的王世子王瑶在游历元上都、和林及岭北各地后,称赞“不里牙惕”人“其服锦绣,饰配精良”[2]。蒙古史学家道润梯步在书中也曾写到“拜喀勒湖东有库里、秃刺思、不里牙惕、秃马惕四部,统称巴儿古惕”[1]。《史集》中对巴尔虎的称呼为巴儿古惕,“惕”是蒙古语中的复数词。从这个历史记载又可以看出,布里亚特在蒙古各部统一之前,是生活在贝加尔湖以东一带,是“巴尔虎”部落的一支,与巴尔虎统称为“林中百姓”。之所以称呼其为“林中百姓”,则是源于朝鲜王朝时代《西地概胜·八邻万户》中的记载:“他们曾生活的地域在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域内,就在如今蒙古国正北方,这与当时生活在稀树高草原地带的大多蒙古人有着较大差异,大片高大挺拔的针叶松林给远征的蒙古军队,以及后来的朝鲜使臣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3]因而载于史册。
        随着年代更替与时间推移,从蒙元时期再到明代,布里亚特蒙古人都一直生活在隶属中国鞑靼蒙古的尼布楚地区(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一带,直到公元1631年沙俄通过战争手段挑起战役,于公元1689年与中国满清政府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及公元1727年签订
的《布连斯基条约》[4],布里亚特蒙古地区被清政府归划给了俄罗斯,中俄边境线南移至额尔古纳河。在这段时间里,沙俄非法占领中国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外兴安岭等以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5],布里亚特蒙古人在欧洲领域上开始了长达2个世纪的异乡生活,意味着居住于贝加尔湖畔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开始作为俄国的一份子,要接受俄国的统治与文化、学习语言、遵循其宗教习俗、服饰中也融入了异国元素,这正是布里亚特部落服饰区分于其他蒙古族部落服饰,部分形制与俄罗斯服饰相似的历史原因之一。直到20世纪,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部分布里亚特牧民携带其亲属,陆续从尼布楚贝加尔湖附近地带迁移至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的锡尼河流域定居[6],并带来了优良的牲畜与先进的生产工具,从此安居乐业。
        2 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袍服的形制溯源
        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推移、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变化,蒙古族不少支系部落的服饰文化产生了较大的融合与改变,如科尔沁、喀喇沁、翁牛特、敖汉等部落服饰。清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实行“满蒙联姻”,满蒙文化、习俗、宗教的相互交融与渗透[7],进而使科尔沁地区支系部落的传统袍服具有了满族服饰风格的融合感。而布里亚特较为特
殊,作为曾分居俄罗斯、蒙古国和中国的跨境族,现如今虽然在生活习惯上已与中国草原游牧文化的大部分蒙古族部落并无差异,但布里亚特传统袍服的造型特征上還依旧存留着欧式风格的影子,区别于其他蒙古族部落,并且一直保持和传承着该部落袍服最原始化的民族文化基因,在现代民族服饰的洋洋大观中独树一帜(图1[8])。
青山绿水共为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1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73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部落   中国   袍服   传统   历史   服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