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主题的十种形态

电影主题的十种形态
(一)暴力与屠杀:(人本性的善与恶)
在处理这个主题的时候,多数的导演都是从批判暴力与屠杀的角度入手来讲述自己的影片。同时进行人本性的善与恶的思考。
一些商业性的电影制作,已经把展示暴力作为吸引观众的筹码。观众因为暴力走进电影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无法排解。而电影恰恰可以满足观众的追求刺激的愿望和想法。而残酷的暴力、屠杀则是最好的表达方法。
马尔科·里西《团伙》描写了一伙少年丧失人性的表现,他们了两个旅游的少女,然后又把她们卖给了村民。展示出他们的冷漠和傲慢。
昆廷·塔伦帝诺《水库狗》分析了一伙在一次攻击失败后的行为。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对这一残忍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和思考。
罗穆阿德·卡马卡尔《杀人者》分析了人性中的病态的攻击性。
《危机四伏》中表现了一个残忍而又伪善的丈夫,对夫妻情感中的不稳定、不信任因素进行了思考。
奥利弗·斯通《天生杀手》则深入的探究了人的本性,谴责电视把罪犯捧成大众媒体的偶像。
癫克星哈埃尔·汉内克《有趣的游戏》讲述了两个相当有文化的年轻人残忍的杀死一家人的故事,从而对现有的教育进行了反思。
(二)战争(——暴政——权力):(战争与和平)
在表现这个主题的时候,导演的态度是站在和平的立场上审视战争带来的罪恶以及对人性的摧残。也有的导演把战争场所看作是孩子游玩的乐园,反观战争对人类秩序和儿童心理的扭曲。
表现这一主题的影片可以说多如牛毛,战争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暴力与犯罪。是暴政和权力的直接产物。而产生战争的根源可以有三个方面:政治冲突《太极旗飘扬》、民族冲突、经济利益。
1、从民族冲突方面切入的影片:
梯奥·安哲洛普洛斯《尤里西斯的目光》对世界政治敏感地“巴尔干”的特性做了一次出的、全面的分析。
戈兰·帕斯卡列维奇《火药桶》(又译《巴尔干酒馆》)是一部有几个短故事组合而成的影片,讲述了几个人的命运,分析了由宗教信仰引起的民族悲剧为什么会在宗教意识相当淡薄的社会里频频发生。(根据杜可夫斯基话剧改编,讲南斯拉夫解体后的贝尔格莱德如同开发前的美国西部,充满毫无意义的暴力,一切道德规范似乎已经消失。片中有五个平行的故事,片名中的“巴尔干酒馆”讲一个神经有点不正常的人,在一家酒馆表演一出宣扬无政府主义的政治剧;其他还有类似人物抢劫巴士等情节。)
宿娅2、与暴力相关的暴政现象,从刽子手(现实的人与隐性的道德和习俗)和受害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贝特朗·塔维尼埃《柯南上尉》表现了一类“战争人”,这种人在和平时期就会手足无措。(《激情燃烧的岁月》)
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表现了千百年来形成的恶习和传统对女性的摧残。
罗伯特·泽梅基斯《阿甘正传》表现的是由于一种彻底的精神控制而形成的荒谬悖论,阿甘因为智力低下反而成了幸运的受害者。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辛得勒名单》表现了德国法西斯的惨无人道和灭绝人性,这是一部对人性恶和人性善的影片,而这个主题体现在主人公辛得勒身上。这是一部对人性和战争具有深刻反思的影片。是对暴政(法西斯)和战争的控诉。
干部学习网3、政治引发战争:
《野战排》等一系列对越南战争的反思。
康佑硕《实尾岛风云》则是对南韩和北朝鲜之间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反思的影片,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所谓合理杀人。
姜帝圭《太极旗飘扬》通过一个文盲哥哥对弟弟的爱,展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太阳帝国》通过一个孩子的视点展示了日军侵华的史实。
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对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做了深刻的剖析。恐怖主义
(三)追忆往事与过去(对历史史实的改编和再创作)
史帝文、斯皮尔博格《辛德勒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揭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二战史实。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通过回忆展示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
《美国往事》 《台湾往事》《天堂电影院》 《天使爱美丽》几个人的不同往事与情感
(四)孤独、游离与恐惧(人与之间关系的封闭与开放的主题)
社会发展,经济前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人与人之间越来越不信任。从而使得这个主题成为一个热门。
安东尼奥尼《云上的日子》(《云中深处》)以悲歌的调子感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和疏离。
蔡明亮的《爱情万岁》和《洞》同样表现了人类对孤独的恐惧。
( 五)生与死:
1、在有关生存的题材中,死亡占着突出的位置。而好莱坞的审美观长久以来是忌讳死的话题(这跟凶杀是两回事)。不过我们都应该明白人都会死的。
阿提拉·扬你什《漫长的黄昏》中描绘了人怎样有尊严地面对必不可免的结局。他以一系列梦境与幻觉的组合逐一表现了垂死的主人公经历的一个阶段:震惊、反抗、绝望,最后顺从。
尼克·哈兰《少女之夜》叙述一个女仆如何使她的女伴平静的渡过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时光,哈兰认为,人们是可以帮助一个人跨过生与死的界限的。
2、比“如何”更经常提出的问题是“怎样活下去?”
埃里克·罗麦尔《四季故事》(法国存在主义的精神领袖,这一派电影充满了笛卡尔式的对人与人之间理性的充分信任。)
生命的价值往往在一些极端的情境中显得更为鲜明:吉姆·谢里登《我的左脚》里将一个残疾人当作影片的主人公。
极端的情境也有助于我们以更尊重的态度去看待别人的价值观,例如阿图洛·里普施坦《没人给上校来信》中那个破落的拉美军官,对他来讲,保持荣誉就是最高准则。
“生”:迈克尔·雷德福《邮差》表现了西西里岛上一个普通的邮差在偶然的情况下邂逅了帕布罗、聂鲁达,因而第一次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六)爱情与性
1、60年代性解放和社会对影片的检查日益宽松,一些过去被导演回避或改用暗示手法表现的性爱场面得以更为直接地表现出来。通过对“性”的直接描写反思“情”的份量,同时思考“性”对情以及其他社会活动的影响。赤裸裸的表现性那是情片,不是我们考察和学习的范围。
《偷情家族》《春夏秋冬》《本能》
2、对“情感缺失”和“情感泛滥”反省。
英格玛·伯格曼《隐私的自白》和《不忠》描述他母亲婚外情的剧本。
卡西族
彼得·格林纳韦《八个半女人》把集体和同性恋表现成对劳累过度的企业家们的一种方法。
斯坦利·库布里克《紧闭双眼》讲述了一对相爱的夫妇经历了疯狂的嫉妒和外来的诱惑以后重新投向彼此的怀抱。这是一个回归的主题。
杜瓦荣《太多(少)的爱》,描述了一个已近不惑的好之徒,在追逐一个个女性后的失败,虚度一生。
3、赞美“情感真挚”和“初恋情结”,表现美好的恋情。
让·雅克·阿诺《情人》侧重描写感性的直接的淋漓尽致的恋情。
wwer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8:3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715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表现   战争   影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