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荒原的独行者——以《手机》中严守一为观照对象

精神荒原的独行者——以《手机》中严守一为观照对象
摘要:《手机》是刘震云在创作茅盾文学奖作品《一句顶一万句》的前奏,它探寻了现代人在科技产品手机这一工具的影响下人的孤独状态,发现了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心灵困境。本文通过探讨“孤独”这一状态的成因以及阐述孤独母题的必要性入手,呼吁更多作者关注普遍的人性和人性中常被忽视的部分。
关键词:《手机》孤独意识人的异化
“中国人太孤单太寂寞了,几千年活得都是这样。”刘震云在一次专访中提到的国人现状。20世纪以来,刘震云将眼光聚焦当代人的精神状态,深入到人内心探寻社会上人们普遍的精神困境——孤独。《手机》是刘震云新世纪以来创作的第一部流露出明显孤独意识的作品,小说分为三个部分,通过主人公严守一的成长经历串联起了三个时代的变迁,并展现社会科技不断发展之下人与人之间厚壁障的产生,及其因此导致的内心孤独。
一、亲密关系的失落现状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言语贯穿在人类生存的各个层面。和语言不同,言语
是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而是个人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具体运用,它带有明显的个体性,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说话”来达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目的,《手机》中的主要人物无不通过“说话”进行交流,但他们却仍显示出“无话可说”的失语感,在“心口不一”“欲言又止”“词不达意”之间徘徊始终无法到可以完全将内心最隐秘想法一吐为快的对象。主人公严守一作为电视台“名嘴”,每天面对观众和镜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却无法转身从容应对最亲密的人与之好好对话。
1、亲子关系的失落
小说第一章叙写主人公严守一童年时代的回忆。严守一的母亲早逝;父亲沉默寡言,但即便是这样父亲在传统家庭中仍然具有绝对的权威与统摄力,以父权为中心的封建家长制秩序使得父亲在与严守一发生冲突时想到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暴力。当严守一想给朋友张小柱写一封回信,父亲要八分邮票钱时,对方的回应不是同意,也不是拒绝,而是兜头给了严守一一巴掌,接着说:“说句话还要钱,我靠!”类似情况还有严守一因为帮吕桂花打电话而耽误给父亲抓药,回去后被父亲用井绳抽得浑身乌青。严守一被打之后“感到自己在世界上彻底完了”,“完了”可能蕴含两层含义,一是严守一认为父亲以后都不会让自己和吕
桂花再有来往,二是不能去吕桂花家的同时也不能和她家的其他朋友一起玩耍。自己与父亲本来就说不上话,此次事件爆发后,严守一失去了有如母亲一般的吕桂花和唯一说得上话的张小柱。母亲角的缺席和父权的绝对压制导致严守一无法与父母建立亲密联系,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提到:“在个人完全切断束缚他进入外面世界的‘脐带’之前,他无自由可言;但这些纽带给了他安全,使他有归属感,他感到生命的根。”严守一在切断家庭的束缚之前已无安全感和归属感可言,为满足归属需要这种基本情感需求,他离乡出走与他人建立和维持亲密的人际关系,并期待与那些了解、关心他的人交往和沟通,因此他选择在城市中重新组建家庭关系。手机umd阅读器
2、夫妻关系的失落
oli妻子于文娟的出现弥补了严守一童年时代母亲的缺席,所以当感染伤寒的严守一从于文娟的怀抱里醒来时,他“似乎闻到了一地的麦花香”麦苗香的温暖给严守一心灵以无言的慰藉,但却仍然无法弥补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结婚十年,夫妻之间由“无话不说”逐渐演变成“无话可说”,以至于两个人慢慢对“无话可说”的状态习以为常。和严守一说不上的话,于文娟便对着毛绒狗说;本该和丈夫说话的时间,都用来看丈夫在电视上说话了。严守一与
妻子的沟通显然有很大问题,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的第一章就提出“言语交流是亲密关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开始就与亲密关系发展密不可分。”正常且有效的言语交流会促进亲密关系的发展,反之则使人厌倦,一旦厌倦就很容易导致逃避。严守一选择逃避于文娟,而投入情人伍月的怀里。他和伍月做爱时“伍月嘴里都在说着世界上最脏最乱的话。严守一被她勾得也把心里最隐秘最脏最乱平时从无说过的话都说了出来。”说脏话像是洗澡一样,严守一全身上下乃至肠胃仿佛都被洗过一遍,变得神清气爽。偷情的快乐和言语倾诉的快乐同时愉悦了严守一的内心,这种短暂的高峰体验是那个像女主持人一样端庄的妻子无法给予的,但同时也无法持续缓解孤独感,因此“朋友”的出现很有必要。
3、朋友关系的失落
刘震云对费墨一角的设置非常用心,从名字便可看出。他是个大学教授,肚子里有墨水,能说会道,严守一初见他便联想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派知识分子。严守一“三顾茅庐”将费墨请到电视台做节目策划,费墨几番拒绝,直至严守一告诉他请他来不是为了做事,而是为了经常见面,费墨才感觉到此人可以交心。严守一偷情的事情不敢对别人说,却会让费墨打掩护;严守一不敢将前妻与儿子的照片和汇款告诉女友,却藏在费墨家里等
事件都表明了他将费墨视为知己。但仔细分析仍可以发现,严守一将费墨视为知己的同时费墨并未完全对严守一敞开心扉。费墨和严守一在一起时仍会感到苦闷:“嘴里贫,是证明心里闷呀。”对于朋友的苦闷,严守一半天说不出话来。费墨出轨自己的学生并没有告诉严守一,当严守一发现时他不是如实坦白而是遮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严守一和费墨如同严守一父亲和老牛的关系一样,自以为到了说得上话的朋友,其实仍然是处在不自知的孤独中。
检验检疫局英文二、精神荒原成因探析
1、传统伦理秩序的瓦解与现代技术发展的弊端
通过以上三种关系的讨论,我们已经了解到严守一所处的现状,作家有意在他身边设置了许多人物环绕于他,所以他并不孤单,但他却仍然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意识并非凭空产生。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早期人类以部落、族为单位进行生活,个人与自然、部落融为一体,尚未切断与原生世界的“纽带”而进入外部世界,因此比较容易获得安全感。人们居以避免受到敌人的入侵以及更好地繁衍后代,逐渐发展成为封建社会并形成一套传统伦理秩序,宗法制结构和血缘关系使人安土重迁,自给自足。现代工业时期,人们从土地中解放
出来,“人得到更加深刻的发展,却又使人更加孤立无援”这种孤独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无能为力感。直到信息爆炸时代人们终于发现,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各种信息包围着裹挟着推着向前走,但也正是这些信息将人隔绝成一个个孤立的个体,人们完成接受信息的单向运动,却无法再把信息向外输出。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无法对外界倾吐信息而造成的无能为力在小说中很常见。严守一父亲的妻子早逝,无法和妻子说话;朋友老牛在背后骂自己傻×,因此失去唯一一个朋友;他想和儿媳于文娟说话,儿媳却沉默寡言。老严毕生没有到一个说得上话的人,无能为力,含恨而死。严守一的祖母在其父亲中风后将其抚养长大,祖孙关系很是亲密,成年以后严守一离乡在城市扎根以后,祖母只能通过电视看见孙子,二人相隔一个屏幕,看似很近,实则很远。所以老太太说“他在上边说的话我都不懂,这孩儿变了。”在通讯尚不发达的60年代,一个电话通过扩音喇叭就能将思念传递。90年代手机普及以后,人们面对面的交流变少了,在手机里说话变多了,手机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联系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却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难度,因此城市里出现了许多感到孤独无措的“严守一们”。
2、“孤独基因”的遗传
仔细阅读文本会发现刘震云其实将孤独基因刻在了他的小说之中,并且这种孤独带有遗传的病征。严守一父亲沉默寡言,在和朋友老牛卖葱之前不爱说话,有时一天不超过十句,即使只有十句话,其中不得不说的六句也全是单词,剩下四句是感叹词。严守一自幼生活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之下,父亲以暴力和权威压制他的性格,使得他以一种弱者屈服强者的姿态长大。以暴力的方式规训一个有思想的人显然只能起反作用,严守一骨子里的叛逆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严家庄,成年以后严守一力图摆脱农民身份,凭一张嘴闯进了电视台并成为著名主持人。从一个不会说话的农民儿子到电视台“名嘴”的转变,严守一拼命证明自己能够摆脱童年时期的无能、虚弱以及沉默寡言的父亲对其造成的影响,可实际上却是一种“积极的徒劳”:严守一在镜头前越是激情满满,在生活中就越沉默寡言。他觉得自己像一个演员,“在电视上天天演自己,在生活中就不愿再演了。”
严守一的父亲老严一生没有真正的朋友,唯一一个朋友老牛还在他背后骂他傻×。严守一童年时代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张小柱,因为父亲不允许写信而断了联系。成年以后的严守一成为著名主持人,朋友往来不断,不论是饭局还是酒会,来与严守一搭话的人络绎不绝。但其情人伍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也就是借助电视镜头,如果离开电视台你就什么也不是!”当严守一要帮前妻谋求一份工作而向各个单位的老总求个方便时,没有一个人立马同
意帮忙。“这时严守一才知道自己这个名人有些虚。表面上人家慕名与你交往,但背后你并无实质性的东西与人交换。”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几十年过去,严守一既没有脱去孤独基因打下的烙印,也没有摆脱在朋友圈中仍是孤单一人的尴尬局面。
严守一的孤独十分类似欧文·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中所提到的“存在孤独”,即个体和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即便身处闹市仍觉得自己异常孤独,有如行走在精神的荒原,既无人倾诉,也无法自我排解。严守一极力摆脱父亲对他造成的影响,却在无形之中走了父亲的老路,这样的“遗传”结构被刘震云运用到后来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中:卖豆腐的老杨自以为和老马是知心朋友,老马却在背后矢口否认,儿子杨百顺极力摆脱和父亲一样的人生,却耗费一生也没有到一个可以说得上话的知心人。
磷霉素钠
结语
由《手机》、《一句顶一万句》及《我不是潘金莲》等作品的问世不难发现,进入20世纪刘震云的注意力逐渐从官场权力转向世情人伦,回归庸常生活,字里行间渗透出对人生境遇无奈与困惑的揭示。超低能
刘震云之于当下的意义首先在于他特别擅长从生活着手和艺术世界取得联系,把一些真正的普通人的生活场景铺陈开来,使得读者读来立马感到亲切,进而引起共鸣。自古以来的这些孤独者形象大多都在文人骚客里重复,而刘震云却观察到了孤独这种所有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体验并非知识分子独有,《手机》中展现的不只是费墨们这样的学者教授的孤独,它更表现严守一、于文娟、老严这样普通人的孤独体验。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71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父亲   人们   无法   手机   说话   发展   信息   生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