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化学毒物危害与防治

第4章:化学毒物危害与防治
(一)化学毒物及其分类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较低剂量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性化
学物质称为毒物
●基本概念:
中毒:机体受毒物作用后引起一定程度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甚至死亡现象
称为中毒。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各种毒物称为生
产性毒物(Industrial Toxicant/Toxic Substance);
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
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
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
2.按化学结构分类: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3.按对人体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类:(1)神经系统(2)呼吸系统(3)血液系统
(4)循环系统(5)肝脏(6)肾脏
●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或气溶胶。
识记:化学毒物定义及基本概念
理解:生产性毒物的分类
应用: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
(二)职业中毒
●分类:(1)急性职业中毒(2)慢性职业中毒(3)亚急性中毒(4)迟发性中毒
●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其次为皮肤,也可由消化道
进入
识记:职业中毒分类
理解: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第4章:化学毒物危害与防治
(三)常见化学毒物及其危害
●分类及其危害:
1.金属与类金属:急性金属中毒多由食入含金属化合物或吸入高浓度金属烟
雾或金属气化物所致。在现代工业操作中,这种类型的接触比较少见,常常
是由于意外的化学反应、事故或在密闭空间燃烧或焊接造成;金属还有致癌作用。
2.刺激性气体:刺激性气体通常以局部损害为主,其损害作用的共同点是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病理反应而产生刺激作用,当刺激作用强烈时可引起全身性反应。
3.窒息性气体:吸入人体后,使氧气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而造成机体组织细胞缺氧的气体。
4.有机溶剂:
①皮肤:有机溶剂所致的职业性皮炎,约占皮炎总例数的20%;
泉水的资料
②中枢神经系统:几乎全部易挥发的脂溶性有机溶剂都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多属非特异性的抑制或全身麻醉;
③周围神经和脑神经:有机溶剂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
④呼吸系统: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大量接触溶解度低、刺激性较弱的溶剂,常在呼吸道深部溶解,可引起急性肺水肿。长期接触刺激性较强的溶剂还可致慢性支气管炎;
⑤血液系统:苯可损害造血系统,导致白细胞和全血细胞减少,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⑥心脏:心肌对内源性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强;
⑦肝脏:短期内过量接触四氯化碳,可产生急性肝损害;而长期较低浓度接触可出现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
⑧肾脏:四氯化碳急性中毒时,可出现肾小管坏死性急性肾衰竭。多种溶剂或混合溶剂慢性接触可导致肾小管性肾功能不全,出现蛋白尿、尿酶尿等。有机溶剂接触还可能与原发性肾小球性肾炎有关;
⑨生殖系统:通过胎盘脂质屏障,还可进入睾丸。有些溶剂(如二硫化碳)对女性生殖功能和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均有影响。
⑩致癌
5.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一般来说,高分子化合物的成品无毒或毒性很小。其毒性主要取决于所含游离单体的量和助剂的种类。如脲醛树脂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大于酚醛树脂,是因其所含的游离单体甲醛较多之故。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职业中毒,多发生于单体制造,如氯乙烯、丙烯腈;对接触者可致急、慢性中毒,甚至引起职业性肿瘤。聚四氟乙烯生产中,通过二氟一氯甲烷(F22)高温裂解制取四氟乙烯单体时,裂解气和残液气组分中含有多种有机氟气体,其中八氟异丁烯为剧毒物质,可致接触者急性肺水肿。
识记:常见化学毒物分类与危害
第4章:化学毒物危害与防治
(四)化学毒物危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管理与法制措施
管理与法制措施是搞好防毒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所谓管理与法制措施,是指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的途径,宣传教育防毒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国家、部门与企业制定的有关规范和安全卫生标准
等来加强对尘毒的管理。
各级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应深入第一线,了解调查职业危害的有关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各地区、部门、单位每年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要同时编制职业卫生措施计划,所需经费、设备、器材同生产计划一起安排解决,并列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予以实施。
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安全与卫生管理组成部分。应从搞好防毒工作出发,建立有关的管理制度。如有关防毒的操作规程与制度、宣传教育制度、右毒有害物质的定期检查与测定制度、设备设施的维
修制度、毒物的领取和保管制度、毒物的贮运制度、制定和实施改善作业条件的措施计划、应急处理的培训与演练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对于搞好毒工作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还应该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防止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发生。
●来源控制:
预防控制措施:根除毒物、改革工艺
净化回收措施:吸收、吸附、燃烧净化、冷凝
●传播途径控制:密闭、隔离、通风
●个体防护:皮肤防护、呼吸防护、个人卫生奔跑女孩钱运星现状
代数几何●环境监测与健康监护:
1.环境监测:是工业毒物的危害评价的基本工作。对工人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监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2.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身体健康检查包括新进人员从业前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
识记:管理与法制措施
理解:化学毒物来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
应用:个体防护、环境监测与健康监护
语音学
第5章:生产性粉尘危害与防治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1.根据粉尘的性质分类
(1)无机粉尘:①金属性粉尘②非金属矿物性粉尘③人工无机粉尘
(2)有机粉尘:①植物性粉尘②动物性粉尘③人工有机粉尘
(3)混合性粉尘畜牧兽医在线
2.根据空气中的停留状态划分
(1)降尘(2)飘尘(3)总悬浮微粒
3.根据粉尘在呼吸道中的沉积部位划分
(1)非呼吸性粉尘(2)可吸人性粉尘(3)呼吸性粉尘
●来源:
①靠物理作用产生的粉尘,即通过破碎、研磨、混合、运输、筛分、包装、装卸、固体表面加工等生成的粉尘。
②通过化学作用得到的粉尘,即通过加热、燃烧、升华、蒸发等生成的粉尘。
●理化特性:
①粉尘的化学组成:粉尘的化学组成决定了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
重要因素。
②粉尘的粒径:粒径是表征粉尘颗粒大小的参数,是粉尘的基本特征之一。
③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是表征物质被粉碎的程度,指粉尘中不同粒径颗
粒的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前者称为数量分散度,后者称为质量分散度。
④粉尘浓度和暴露时间:浓度和暴露时间也是决定其对人体危害严重程度
的重要因素。
⑤粉尘的硬度:坚硬的、外形不规则的粉尘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物理损
伤,但进入肺泡内的微细尘粒,由于其质量小,加之环境湿润,对肺泡的机械损伤作用并不严重。
⑥粉尘的溶解度:粉尘溶解度的大小与其对人体的危害有关。
web of science⑦粉尘荷电性:固体物质在被粉碎和流动的过程中,相互摩擦或吸附空气
中的离子带电,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90%~95%带正电或带负电。
⑧粉尘爆炸性:某些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若存在着能量足够
的火源(高温、明火、电火花、放电、摩擦、碰撞等)就会引起爆炸,这类粉尘称为有爆炸危险性的粉尘。
●危害:
1.呼吸系统损害
2.局部作用:粉尘对呼吸道黏膜可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引起鼻炎、咽炎、
气管炎等。刺激性强的粉尘(如铬酸盐尘等)还可引起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金属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沉着于皮肤的粉尘颗粒可堵塞皮脂腺,易于继发感染而引起毛囊炎、脓皮病等;作用于眼角膜的硬度较大的粉尘颗粒,可引起角膜外伤及角膜炎等,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3.中毒作用:含有可溶性有毒粉尘,如含铅、砷、锰等有毒物质的粉尘可
在呼吸道黏膜很快溶解吸收,导致中毒,呈现出相应毒物的中毒症状。
识记: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理解: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二)生产性粉尘的识别、监测与评价
●粉尘的识别:生产性粉尘可以出现在各个行业,但主要集中在开采、破碎、
粉碎、筛分、包装、配料、混合、搅拌、散粉装卸及输送除尘等生产环节。
识别粉尘可以遵循以下内容:根据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分析可能产生的粉尘种类和部位;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进行类比识别;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粉尘扩散传播的途径,作业时间,粉尘特性来确定其危害方式和危害范围。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1)0级(相对无害作业)(2)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3)Ⅱ级(中度危害作业)(4)Ⅲ级(重度危害作业)
●粉尘国家卫生标准及应用
我国目前执行的是GBZ-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及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两个强制性卫生标准。
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规定了工业企业选址与总体布局、防尘、防毒、防暑与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辅助用室以及应急救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
●粉尘的卫生学调查:了解作业现场粉尘的特点及其危害程度,评价防尘措施
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的概况、历史沿革、生产工艺、设备、粉尘来源、产生原因及粉尘
理化性质等。
(2)生产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特别是游离二氧化硅
的含量。
(3)接触粉尘的职工数、年龄、工龄、性别组成及工种,接触粉尘的方式、
时间、强度水平以及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休息制度等。
(4)了解企业防尘组织机构,历年的测定结果及其变化规律,防尘措施效果
及使用维修情况,个人防护措施的使用等。
(5)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人的体检情况,尘肺等相关疾病的发病及处置情
况。
●生产性粉尘的现场监测:现场检测的目的是掌握作业环境中粉尘的性质、强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2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672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粉尘   毒物   引起   危害   生产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