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救治原则

急性中毒救治原则
一.急性中毒的概念
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与器官,通过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使组织细胞的代谢或功能遭受损害,引起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现象称为中毒。在一定剂量内能引起中毒的各种物质,就称为毒物
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剂量在划分毒物与非毒物界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习惯把那些小剂量就能严重危害机体,甚至威胁生命物质的称为毒物。反之,那些需要很大剂量才危害健康的物质,病毒,细菌,机械及物理因子等均不包含在此概念内。
二.急性中毒概述:
急性中毒是指某种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在短时期内机体发生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疾病状态甚至死亡。少量毒物多次逐渐进入体内经过一个时期的积蓄,达到中毒浓度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称为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之间。
到目前为止已登记的化学物质超过2500万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接触中毒物质频度明显增加,而化学品管理(包括药物,农药)和研究相对滞后,使毒物中毒危害更为突出。
三.中毒救治发展史
追溯人类五千年发展史,人与毒物斗争从未停过《淮南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面遇七日毒。十六世纪开始对铅,砷及毒性的研究,1815年出版第一本化学物毒理作用专著,但毒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仅40多年历史。
中毒学是病理学分支,与卫生病理学,职业病学,药物性疾病,中草药中毒,军事病理学,防化医学,急诊医学和蛇毒医学等交叉。
现代中毒救治需要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病理生理学及信息技术及学科基础知识。
四.毒物的分类
毒物的品种繁多,各家所用的分类方法不一。按理化性质可分为:水溶性毒物,挥发性毒物,非挥发性毒物,金属性毒物等。按毒物对机体的作用可分为:腐蚀性毒物;毁坏性毒物;阻碍功能性毒物等。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 灭鼠剂,药物性毒物,植物性毒物,动物性毒物)日常生活性毒物(包括食物中毒)
五.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
工业毒物:
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
农药中毒:
高毒,中毒,低毒
六.毒物的吸收
毒物可经过各种途径吸收,产生毒性作用。吸收的途径及速度与毒物对机体作用的速度,强度及特点直接相关。吸收的途径一般为下列五种: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呼吸道的吸收
2皮肤粘膜吸收
3消化道吸收
4注射吸收
5伤口、创面的吸收全城热驾
七.现代中毒特点
世界上没有无毒元素物质、是药是毒差别只在剂量。
(一)急、复杂且种类多
1.药物中毒:镇静药物(、芬那露)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卡马西平、抗高血压药物(心痛定)、氨茶碱、降糖药(胰岛素)抗生素(丁卡)止喘药物(β受体兴奋剂)扑热息痛等。
2.工农业毒物(农药、杀鼠剂)。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氟乙酰胺、百草枯、除虫菊酯。
3.生活接触:酒精,一氧化碳,瘦肉精,来苏尔、苯酚亚、硝酸盐。
4.其它:中药(木通)烟雾吸入、有毒燃烧产物中毒,、(甲基)、摇头瓦(亚甲二氧甲基丙胺)等。
核工业工程技术研究设计院美国毒物控制中心报告前12为最常见致死性毒物:(1)、止痛剂(2)抗抑郁(3)镇静剂(4)兴奋剂和毒物(5)心血管药物(6)酒精(7)气体和雾气(8)哮喘药物(9)化学物品(10)二氧化碳(11)洗涤(12)杀虫剂
据统计:我国目前最严重的是禁用的灭鼠剂中毒,及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二)流行病学特点无特异性
1、我国每年约十余万人发生个各类急性化学品中毒。
2、创伤和中毒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第四位)时少年青壮年致死和致残原因。
3、农村农药中毒是最大,城市药物中毒病例逐渐增加。
4、灭鼠剂中毒事件急剧增加,病死率高达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三)危害大
机体损害严重、危害家庭社会、全社会恐慌。
急救原则
一、急性中毒病情变化迅速,应争分夺秒进行急救。
土壤通报急救原则是: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阻止毒物吸收;
2、清除体内毒物;
3、使用特效解毒剂;
4、对症及支持。
二、阻止毒物吸收
质量跟踪
1、气体中毒:离开现场移至新鲜的环境;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6: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672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毒物   吸收   机体   药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