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如何养成

医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如何养成
  针对中国目前医患关系现状,医学生的法律思维应该进一步加强学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医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如何养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热仿真分析梅森素数 
  [摘要]该文基于中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以及当今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普遍缺失和法律思维的严重不足,结合医学院校的专业特点,强调提出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对医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培养和养成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
  近些年来,在校大学生包括医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上医疗纠纷、医疗诉讼也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在我国医疗机构中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高达%,全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都要超过百万起。当然,在这众多的医疗纠纷、医疗诉讼中,既有患者的原因,也有医务工作者、医疗机构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的医学生们在校读书期间就要学习、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用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会尽可能地减少医疗诉讼、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1什么是法律意识、法律思维
  法律意识
  简单的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对现行法律的认识、理解、评价和运用,包括对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的认识,对一个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进行评价、遇到违法犯罪的现象是与之蛮干还是用法律的手段解决等等,这些都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由此可以看出,法律意识不是要求人们对法律知识死记硬背,不是枯燥的理论,它既是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一种观念,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运用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人们既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是前提,同时也要求人们能够运用掌握的法律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所以说,法律意识是理论与实践的一种结合。虽然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根据调查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社会上近些年所发生的刑事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占70%~80%,而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17%左右。并且,调查数据统计还显示,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是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体,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因而,这一体是否具有法律意识、以及具有什么样的法律素质,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法律思维
  所谓法律思维,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自觉遵循法律的规范、原则,对法律问题进
行思考、分析、解决的一种特殊的思维。由此可以看出,法律思维具有这样几个特征:自觉性、相关性、矛盾性/特殊性与一致性。首先,自觉性。法律思维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自觉性,即主体能够把所学习到的法律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用法律知识分析各种现象,解决各种问题。其次,相关性。人们运用法律思维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分析、问题的解决,要求都必须是与法律相关的现象、问题,如果该现象、问题与法律无关,则就不需要法律思维。再次,矛盾性(也可以称其特殊性)。思维方式有很多,如法律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等等,每一种思维对问题的分析、解决的着眼点和处理的方式、手段都是不同的。如政治思维强调的是“利与弊”;经济思维重视的是“成本与效益”;道德思维关注的是“善与恶”;而法律思维考虑的则是“合不合法”……法律思维要求人们分析、处理问题时,要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依照法律的标准进行,“法律标准”是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处理问题的唯一标准。这也是法律思维与其他的思维方式的主要区别。正因为着眼点不同、处理的方式、手段不同,因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对问题的判断、处理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最后,一致性。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法律无外乎人情”。这句话说的是,虽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处理问题时的着眼点不同、使用的手段、方式不同,但在对多数问题的处理时,无论是法律思维也好,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也好,都会得出大致
临床流行病学
相同的结论,这个时候,法律思维又体现出了与其他思维方式的一致性。
  2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对于医学生的重要性
  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家未来的大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在前面也提到了,虽然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从总体上来看不错,但是实际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高校中关于法律部分的教材的编写理论性、纲要性太强,案例太少甚至是没有,可读性不强;授课教师很多都是非法律专业出身,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不敢脱离教材,缺乏灵活性;大学生自身也不太重视法律,很多大学生都认为法律与自己无关,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行,缺乏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等等。以上问题在医学院校中尤为明显。我们知道,无论是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还是暴力伤医,近些年来都是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我们国家医学院校的教学重点,包括医学生们在进入临床之后实习、见习的重点,也都是只注重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在我们国家,无论是医生还是医学生,都存在着“见病不见人、懂病不懂人、治病不治人”的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纠纷、医疗暴力事件的发生。如果医学生们在校学习期间,在提高自身医德素养的同时,学习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能够加强依法行医、依法就医的观念,那当他们面对医疗纠纷、医疗暴力事件的时候,
就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我们也知道,无论对医生还是对医学生而言,他们手中所掌握的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在法律范围之内行使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如果超越法律行使就是谋财害命、是故意犯罪。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对医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3医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的培养与养成
中国环球电视网  虽然当前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各方面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把外在的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该文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提出如下的改进措施。
  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地教育
  目前,全国各个高等学校都开设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必修课程,并且很多院校也开设了一些关于法律的选修课程。但由于这些课程在老师讲授的过程中,要么理论性太强,较为枯燥,学生不愿意听;要么就是脱离学生所学专业、未来就业的实际,学生不感兴趣,不能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医疗卫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医学生们未来所从事的是面向人的特殊工作,无论其专业特点还是就业环境都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不同。因而,在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教育方面,应该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
就业环境,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在课堂上通过对医患冲突的情景再现,引发学生对医德的思考;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多采用医疗方面的案例等等。通过这些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该方面理论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并且,针对医学院校的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时,应该更加注重的是对其进行如何加强对权力的保障以及义务的履行的教育和学习。洪武大帝朱元璋传
  多种方式、多种手段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时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应该教会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对现实发生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把“死”的东西变“活”。并且在案例地选择上,应该尽量选取一些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与医学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教学时,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模拟法庭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把法律教育、医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并且对于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视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重视实践教学
  医学院校中,由于存在着专业的特殊性、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应该从学校的层面多给医
学生们开展一些医学之外的讲座、学术报告、艺体活动,如:聘请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文大家来学校讲学,对医学生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把医学生们培养成为全面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看病的机器。同时,结合医学的特点,组织开展医学方面的法律知识竞赛,或者邀请一些资深的医学专家、法学专家对医学生们开展的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进行点评。还可以组织医学生们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对艾滋病的预防、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义务宣传,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关于医疗纠纷的审理等等。这些活动使得医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在无形之中就进行了法律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中就接受了法律的熏陶。
  4结语
  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对医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的培养,不仅对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整个医疗行业、整个社会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667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律   思维   医学生   法律意识   知识   学生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