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中的生命关怀精神对信仰教育的影响

佛教思想中的生命关怀精神对信仰教育的影响
作者:张婧
来源:《消费导刊》青山郭外斜的斜读XIE 还是XIA2011张继高年第07
        一、佛教思想中的生命关怀精神
        优酷盛典
中国古典舞身韵组合
        佛教伦理是佛教哲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伦理思想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宗教伦理,它发挥着世俗伦理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也承载着佛教对现实社会、生命人生的强烈关注和深刻关怀。
        1 佛教伦理思想以缘起论为理论基础。作为佛教基本教义和佛教伦理思想之理论基础的缘起论或绿生理念,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以及一切诸现象,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由种种条件或原因和合而成,都不是孤立之存在,都要依赖于他人和社会才能存在并发挥作用。佛教伦理的哲学基础缘起论或绿生理念实际上包含有世间众生相依相存的道理,它要求正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这种彼此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能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
宝莱坞歌舞精粹利、促进人际和谐有启迪意义。就个人与社会而言,社会其实是由无数个个人所组成的,离开个人无所谓社会,但个人离开社会也不能真正成其为社会的人。这种相互依存和依赖的关系,一方面要求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要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追求获得更加美好生活的机遇,以使自我有更加充分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要求每个公民应自觉承担起自己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从而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良性互动。
        2蔡邕书论 佛教伦理思想以慈悲为怀。提倡护爱众生,拔众生之苦痛、予众生以快乐。佛教伦理思想中的慈悲精神、襟怀是佛教伦理思想中生命关怀精神的核心体现。具体来说,佛教伦理思想中的慈悲精神有三个层次即小慈悲、中慈悲和大慈悲。小慈悲是主客有别,自他有别的;而大慈悲则是一种无差别的、普遍的慈悲。大乘佛教强调慈悲乃佛道之根本,中国佛教伦理继承并很好地发展了这一充满普遍的深厚的生命关怀的精神理念。我们每个人都从社会和他人处索取,所以也都应该回报社会和他人。当社会和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伸出援助之手,每个人都有回报和救助的义务,不能只是索取而不给予。佛教伦理思想中所蕴涵的慈悲精神,要求人们以自己的财力、体力和智力尽可能去救助贫困者,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这对缓解社会弱势体的实际困难、消解社会公共生活的矛盾,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1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639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精神   伦理思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