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恐怖元素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作家,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编辑和文学评论家,亦是美国浪漫主义者的先锋。其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他的恐怖小说。他的恐怖小说既继承了传统的哥特式风格又对其进行了扩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一、爱伦坡及其作品简介
艾德加·爱伦·坡(1809-49)生于波士顿,早年父母双亡,由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富商约翰·爱伦收养。坡在一八五一年至一八五二年在英国读书时与养父反目,始终没有和解,后者一八三四年逝世时,遗嘱中对坡只字未提。曾入佛吉尼亚大学,未几辍学,投效美国陆军,升为军士长,后入西点军校。故意犯过被开除后,在巴尔的摩、里士满、纽约与费城以卖文为生,受雇于若干期刊,一八三六年和十三岁的表妹佛吉尼亚?克莱姆结婚,十年后妻子死于肺病。其后精神日益失常,终至于神智昏迷,死于巴尔的摩的一沟渠里。
他的《厄舍古屋的倒塌》出版于1839年,描写一个古老家族的一对孪生兄妹住在一座令人窒息的幽暗古屋里,妹妹多年疾病缠身,哥哥因思想久被压抑而精神失常,妹妹病笃,哥哥邀请挚友前来作伴。后来哥哥把妹妹活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妹妹又破棺而出,死在已经晕死过去的哥哥的怀里。朋友仓皇逃出,古屋在风雨中倒塌在屋旁的池塘里。
二、恐怖元素的分析
在《厄舍古屋的倒塌》的这篇小说中,爱伦坡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制造出种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来表现人类理智的毁灭,同时体现了爱伦坡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1.哥特式恐怖元素的运用
哥特式的恐怖继承与发展在爱伦坡的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它同时也将哥特式小说写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哥特式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耀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后来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而在坡的这篇小说当中,哥特式的元素完全得到了体现。
从小说一开始,作者就运用哥特意象来制造恐怖气氛,使得读者从一开始就感到一种压抑的恐怖气氛。还有厄舍家族城堡的建筑,也是明显的哥特式建筑。
“我跨进大厅的哥特式拱门,一个蹑手蹑脚的贴身男仆,默不作声地领着我走过许多阴暗而错综复杂的通道,到他主人的工作室去。……这间屋子十分高大宽敞。窗子窄而长,上为尖顶,离黑漆橡木地板
太高,在房间里面用手根本够不着。微弱的暗红光线透过窗格玻璃射进来,使我们刚好能看清比较突出的大物件,但无论怎样睁大眼睛,也无法看见房间里较远的角落或者刻有雕饰的穹顶。四周墙上挂着黑的壁毯。一般家具都很笨重,古老,破旧不堪,一点也不舒适。房间里,书和乐器随处堆放,但并没有带来一点生气。我感到呼吸着一种悲凉的气息。严厉、深沉、不可救药的阴郁笼罩并且渗透着一切。”
作者直接运用哥特意象来散播恐怖气息同样,作为主人公,厄舍自己也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式形象,集中体现在其外貌特征上。“……面前的这个脸苍白的人……他的薄嘴唇缺少血,但轮廓却极为漂亮。”
“他的这种苍白的皮肤,目光灼灼的眼睛,也都极为震慑我的心灵。还有他那柔软光滑的头发,显然是久未梳洗,这薄薄的一层头发不是垂再在脸边,而是散在头顶,让我看着十分陌生”而苍白的皮肤,缺少血的嘴唇以及久未梳洗而散在头顶的头发都是典型的哥特意象。从而以主人公的外貌直接给读者带来恐怖感受,形成最基础的恐怖心理奠基。
环境的描写也是给读者带来恐怖感受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一起把他的妹妹玛德琳活埋之后,在他身上一直存在的扭曲和病态的心理始终不能得到平静,终于在某天的晚上他们两个人都强烈的感觉到了恐惧的降临。“外面的黑夜中风雨交加……天幕上乌云低垂,低得几乎就压在房檐上……
但见滚滚的乌云迅速聚到一起,相互撞击。天上无月无星,没有一丝光亮。……发出一种淡淡的、不自然的光亮来”此时的环境描写则催化了他们的恐怖感受。
2.独特的叙述手法的运用
作者在小说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使其更能体现出死亡的真实性和恐怖性,拉近了读者和文章的距离,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恐怖感受。厄舍邀请“我”前来做伴,希望通过“我”与他相聚的愉快减轻他的疾病,而“我”表现出与厄舍的类同,事实上“我”是厄舍毁灭的过程的见证者和共谋。同样作者也突出表现了“我”所具有的主题意义:对人类心灵阴暗面的探索。
“我”带领读者去见证这个恐怖事件的发生,既具有描述的真实性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恐怖感受。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叙述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彩,叙述中夹杂着明显的议论和评价性的语言。例如“我”极力地铺垫和渲染走近厄舍府的情景:
“夜幕四合的时候,终于看见了那座忧郁的厄舍府邸。……我凝望眼前的这副景象,凝望那座孤零零的房屋,……凝望那惨白凄
浅析《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恐怖元素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昆山215332)
姻文/苟锦毅
摘要:埃德加·爱伦·坡是恐怖文学界的大师。他的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塌》被视为世界恐怖文学的经典,而其
作品的特是无处不在的恐怖元素。通过对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进行解读,揭示其恐怖
根源。本文分别从哥特因素、艺术技巧及读者潜在的恐怖心理来分析爱伦坡的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
塌》,以期到其恐怖根源。与传统的的哥特小说不同,坡开创了心理分析的先河,将恐怖意境根植于读者
心中,并运用多种写作技巧达到使读者震惊,实现其作品预设的效果。虽然坡的恐怖元素的深层含义往往
被他所处时代的读者所忽视,但却被他的后继者所模仿、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恐怖元素;哥特;恐怖本质永磁同步电动机
89--.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环球电视网
凉的墙壁;凝望那像眼睛一样惆怅失神的窗户……内心感到万念俱灰,……这是一种冷彻骨髓的感觉,是一种越陷越深的感觉,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厌憎,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恐怖意识,……”这样的叙述包含观察、体验感受和描述的多重功能。并且“我”作为在场者目击了玛德琳小死而复生,目击了厄舍府坍塌为碎石瓦砾,淹没在黑暗幽深的小湖里。厄舍府与厄舍家兄妹一起归于沉寂,而“我”则逃离了已经变成一片瓦砾的厄舍府。“我”曾经进入其内,此时,又逃离恐怖的厄舍府。进入其内,得以叙述,出于其外,让读者感受到就像自己经历了这样的恐怖压抑的事件一样,加深读者的恐怖感觉。
三、小结
在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无论是哥特式恐怖元素的运用,还是对于环境或是细节的仔细描述,氛围的渲染,作者多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故事,并且现代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大,生态环境的恶化,未来的不可知等等,无一不让人感到恐惧、紧张、焦虑和不安。这种体验一旦与爱伦·坡作品中所凸现的心灵恐怖相碰撞,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强烈感染,激发起人类对经验过的同类情绪的回想与咀嚼,进而产生一种因似曾相识而来的亲切感,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一种内在魅力;爱伦·坡将人类神经过分紧张、恐怖感、身心交瘁,对丧失生命和理智的恐惧等精神现象集中起来,描绘这些恐怖的精神悲剧性地纠缠着罗德里克·厄舍,并且将其和古屋的倒塌相互隐喻。这个描写本身表明了爱伦坡对人类这些精神现象很在意。从爱伦·坡的个人经历可以推测出,在朦胧中他似乎意识到,人类精神存在着一种最恐怖的极端状态,就像厄舍古屋那样会轰然倒塌。■
参考文献
[1]Edgar Allan Poe.Tales of Grotesque and Arabesque.[M] Edinburg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Wu weiren.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8
[3]爱伦·坡著,张冲,张琼译《摩格街谋杀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autoview
[4]常耀信著,《精编美国文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5]史秀冬,《爱伦·坡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心理分析方法》[J]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报,2001
[6]张冲主撰《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一、前言30过氧化氢
在现代社会中,80后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体。比起70后或90后来说,80后面临着工作、
住房、结婚、学习等巨大的压力。结合1990年及2000年的普查数据,估算出80后的人口大约在2.2亿左右,占全国人口的15.7%。这样一个庞大的体,因国家政策和成长环境的差异,其个性特征、价值观与80前出生的市场消费主体有着明显的区别,即所谓中国特有的独生代消费体。虽然我国对独生子女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鲜有学者从消费者行为角度对该体进行深入研究①。事实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特殊消费体已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巨大消费潜能已日益成为各类企业的重要营销目标。因此,全面而系统地研究80后消费体对营销理论界和企业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80后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利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回收98份问卷,对其旅游消费行为动机、方式选择、项目选择趋向等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剖析出80后消费体旅游消费行为的偏好,对旅游企业起到一定在指导意义。
二、80后旅游消费行为特征表现
80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80后消费行为的特殊性。这一代人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亲历了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文化解构——
—重构的动荡变化,以及不平衡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他们的价值观相较于“70后”和“90后”具有强烈的矛盾性。相应的,80后消费行为体现了较强的动态性和矛盾性:出生日期越接近“70后”越保守,越接近“90后”越新锐;生长在城市的80后较新锐,生长在农村的80后较保守;非独生子女较保守,独生子女较新锐。
(一)感性消费相对趋势明显
结合相关研究,80后收入水平展示了突出的二八分化,大约4/5的没有超过6000元,大约1/2的没有超过3000元,从经济水平较高地区,3000元通常情况下比较紧张,80后往往比较关注价格还有质量等方面。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绝大部分80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还有小资文化的影响,80后慢慢产生感性消费思想,将满足自身需要当作关键追求,体验消费份额提高。同时80后承担了比较沉重的负担,在安全感还有认同感方面水平较低,还有自身期望值,造成80后消费思想及活动慢慢“向上看”,借助消费展示自身内在,减少负担,关注心理层次的追求。
(二)个性消费数量相对趋多
由于经济水平提高还有多样化趋势不断明显,消费市场内展示了明显的个性化倾向,但是从80后众没展示的特别突出,往往比较排斥规范化、模式化,热衷于自主判断还有彼此交流。首先,生活质量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高,推动80后出现了独
80后消费体旅游消费行为偏好初探
(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文/陈虹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80后作为特殊消费体已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巨大消费潜能已
蒋廷探日益成为各类企业的重要营销目标。因此,全面而系统地研究80后消费体对营销理论界和企业界具有
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80后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利用网络调查
的方式,回收98份问卷,对其旅游消费行为动机、方式选择、项目选择趋向等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剖析出
80后消费体旅游消费行为的偏好,对旅游企业起到一定在指导意义。
关键词:80后;消费体;旅游消费;偏好
90--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35: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624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消费   读者   群体   还有   小说   旅游   古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