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精要李翰卿整理说明《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乃李翰卿先生遗著。现有1959年油印本(
韩五辉原藏)和1960年手稿本存世。1959年1月的油印本书名为《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其编排体例为:前言;其
113方谨依《伤寒论》原书之序,未作分类编排:细目有方义、药品、加减法、煎法服法、用药大意、主治经验摘要、主症、禁忌症、应参考
方剂等9项。论述简明醒神。1960年的手稿本由安植基、安邦煜和平全意等人协助李老整理抄录而成,此稿曾经李翰卿亲笔修改。
并有李映淮(李翰卿之子)贴加的按语和陈重光整理的标记。其编排体例为:编写说明;将113方分为12类重新编排;细目有方义、
主治、药品、加减法、煎法服法、用药大意、禁忌证、类似方剂参考、历代用药经验摘要等9项。论述较前详实。此次整理是在先得到1
960年手稿本,后发现1959年油印本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在基本保持手稿本原貌的基础上又参考油印本作了进一步完善。此外另
有一些增删调整,详细说明如下:1.此次整理李映淮按语、陈重光批注多所删略。2。此次整理略去“历代用药经验摘要”一栏,因此栏多
系仲景原文之重复。3.此次整理参照《金匮玉函经》卷七卷八的内容对手稿方序再次调整、之所以作上述调整。一是因为1960年手稿
本的分类排序还略显粗放,并非定稿,二是因为整理者水平有限,不能完全把握李老原意,故取《金匮玉函经》方序作为编排依据。4.此次整中国急救网
理,因删裁调整者较多,故定其名曰《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精要。5.药物计量单位维持原貌,即以两、钱等计,不换算作克。
再次感谢韩履祺大夫无偿提供其家三代(韩玉辉、韩必明、韩履祺)共同珍藏的1959年油印本资料整理者2000年8月产品诉求
20日编写说明一、此编系本人根据仲景《伤寒论》编写的病、证、方、药四部分中的方剂部分。本人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伤寒
论》诸方,不但用药精简,法度严明,而且对学者明确地指出了符合实际的辨证纲领,果能善于掌握和应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二、此编编
写的目的主要有三点:①为了帮助学者容易领会古方运用的精神,避免受到后人“古方难用”说法的影响。②为了抛砖引玉,就正大方,以改正个
人对伤寒方认识的缺点和错误,以便共同发掘中医学宝藏的潜在力量。③为了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以便中西医早日
走向合流,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众的迫切需要。三、本编分类:依据方剂类型,分为桂枝汤类、麻黄汤类等共十二类,使读者不但便于查阅
,而且便于集中体会用药的具体法则。(整理者按:此次重新编排方序有所调整。)四、本编每一方下分为方义、主治、药品、加减法、煎服法
、用药大意、禁忌证、类似方剂参考等栏目,其用意如下:“方义”系说明本方对各种疾病的主要作用;“主治”系说明主治疾病和具体
李富春
症状,并根据实践指出在使用时必须注意的关键现象,以便易于掌握,并避免发生错误。“药物”列出原方的组成药品,并根据经验定出一般
使用范围,以便临床斟酌采用。“加减法”以原有的加减药品为限,有的略加解释和用量,以便临床易于引申。“煎服法”本栏介绍一
般用水的数量和服法的大概轮廓,不可能做到十分精确。“用药大意”本栏只根据各种药品的共同作用分类集中在一起,说明各类药物的治
疗方向,一般不涉及其他不同之处。各药详细部分另详《药物编》。“禁忌证”本栏只举出与主治疾病相反的关键证,是为了从反面进一步审
灵媒百科查应用方剂是否正确,以避免看法片面的错误。“类似方剂参考”本栏是为了加强用方的准确性,只介绍两种情况:一系有关禁忌证的类似方剂
一系有关主治证或轻或重的类似方剂。李翰卿于1960年桂枝汤方第一[方义]此太阳病解肌和荣卫之主方。所谓解肌,亦属于辛温
发汗范围内的一-种方法。不过这种发汗是在有汗时进行的,所以不叫作发汗而叫作解肌。从“和荣卫”三字体会,说明这种方法有时候不完全以出
汗为目的。[主治](1)太阳病中风,头痛,项强,恶风寒,汗出,脉浮缓。(2)时发热,自汗出。(3)常自汗出。(4)身疼痛。(
5)气上冲。以上五证,都是荣卫不和的证候,凡见一证,即可使用本方。但必须兼有舌无苔或苔淡白而薄、不喜冷性饮食、咽喉不干燥、小便清白
等症方为妥善。[处方]桂枝二至三钱生杭芍二至三钱炙草一至二钱生姜-一至三钱大枣二至四枚[加减](1)兼背强者,加葛根
(即桂枝加葛根汤)。(2)兼气喘者,加厚朴、杏仁(即桂枝加厚朴杏仁汤)。(3)发汗过多,桂枝证仍在,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
伸者,加附子(即桂枝加附子汤)。(4)兼腹痛,不拒按者,倍加芍药(即桂枝加芍药汤).(5)兼腹痛,拒按者,倍加芍药,更加大黄(即桂
枝加大黄汤)。(6)桂枝证误下后,兼脉促胸满者,去芍药(即桂枝去芍药汤)。(7)桂枝证误下后,兼胸满,脉微,恶寒者,去芍约加附子(
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服法]水三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并用被子温覆取汗。以
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滴,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
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必需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
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
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方解]桂枝发汗解肌,芍药
活血敛汗,二药配合起来,有解肌和荣卫的作用。但二药仍嫌力量不足,故加生姜助桂枝以散邪,加大枣、甘草调胃气以补正。更服热粥以助之,覆
被以温之,使患者得微汗,邪祛而正不伤。此诚治中风表虚有汗,调和荣卫之主方。[禁忌](1)口渴喜冷.(2)酒客及湿热证的身热汗出。
(3)小便数,心烦,脚挛急。(4)鼻衄。(5)脉浮紧,无汗。口渴喜冷是最主要的禁忌证,古人所谓“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的“阳盛”二
人脸识别怎么建模字,正是指这些证候而言(我的经验,不但有口渴喜冷之症不可用.就是有口干咽燥之症,也不可用,因为这些症状都是有热的现象。除此以外,
季节的春夏,我国地区的南方,都应该慎重考虑,因为这些季节和地区热性病较多,或转变为热证较为容易。至于酒客及湿热证,都不是太阳风寒之
病,故不用。小便数,心烦,脚挛急,属于阴阳两虚的太阳证。鼻衄不是阴虛,便是内热,所以也不能用。此外,表实无汗之证,绝不可用。[类似
方剂参考](1)麻黄汤:此治太阳证无汗之方。(2)九味羌活汤:此治四时感冒,兼有湿热,有汗加桂枝,无汗加麻黄之方。(3)神术散:
此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有汗用白术,无汗用苍术之方。(苍术(陈土炒)陈皮厚朴(姜汁炒)各1千克甘草(炙)360克藿香250
克砂仁120克,主治:时行不正之气,发热头痛,伤食停饮,胸满腹痛,呕吐泻利。【功用】发汗解表,化蚀辟秽)。以上是主治第一项病证
参考之方。白虎汤:此治阳明病,发热,汗出,兼口渴饮冷之方。雷少逸清热保津法:此治温病发热,有汗之方。以上是主治第二项病证参考之方。
参附汤:此治肾阳不足自汗之方。芪附汤:此治卫阳不足自汗之方。术附汤:此治脾阳不足自汗之方。以上是主治第三项病证参考之方。桂枝加芍药
生姜人参新加汤:此治汗后身疼痛之方。桂枝附子汤:此治阳虚,风寒湿身体疼痛之方。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白术附子汤):此治阳虚、寒湿
身体疼痛之方。甘草附子汤:此治风寒湿骨节疼痛,偏于寒湿之方。附子汤:此治少阴病,身体疼痛,脉沉而微细之方。以上是主治第四项病证参考
之方。桂枝加桂汤:此治寒性奔豚气上冲之方。烧裤散:此治男女劳复气上冲之方。乌梅丸:此治厥阴证,上热下寒,气上冲之方。以上是主治第五
林麝项病证参考之方。桂枝麻黄各半汤方第二[方义]此治风寒客于肌表,其症较轻,为日较久,辛温发汗之轻剂。[主治]太阳病,微发热恶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44: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614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主治   经验   用药   药品   方剂   参考   说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