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北环中学创建省级绿学校自评报告

常州市北环中学创建省级绿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常州市北环中学创建于1986年,地处常州东北城郊结合部,是北环新村、红梅新村的配套中学,是一所局属初级中学。目前学校面积17836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达7600平方米,绿化率达42.6%,1994年就获“常州市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叉车技术962人,教职工93人。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将创设一流办学环境,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办学的重要目标。全体师生在以校长为组的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带领下,制定并实施学校环境发展规划,大力净化、美化、绿化校园,落实校园环境管理措施,使学校各类场室(场所)、各个角落均保持常洁常新。同时,加强各类环保设施建设,开展各种环保教育活动,提升校园绿文化内涵。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绿化达标单位”、市“卫生先进”、市“卫生模范”、“文明单位”、“人口学校”、“校产管理先进学校”、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2003年6月又被授予市“绿学校”称号。
 
二、绿学校创建过程及成果布朗粒子
我校历来重视环境教育,一直把环保意识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计划之中。pubmed近年来我校在创建“绿学校”的活动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创建绿学校的组织领导。
⑴建立领导小组。学校在2000年9月份正式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总负责,教学校长分管环境教育,中层干部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在2002年2月又成立了创建“绿学校”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有校长、教导主任、办公室、教科室、总务处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团委书记、工会主席、校医以及老师、学生和家长代表,每个成员都有具体分工。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每学期的环境教育目标、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计划,制订相应的环境教育计划和职责。教导处负责教学,落实学科渗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教科室负责教师培训、学习、科研。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环教设备、设施的增设等。
⑵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了落实环境教育、创建绿学校的目标,学校先后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如:校园环境管理规定、校园环境保洁制度、实验室管理及赔偿制
度、办公室电器使用制度、关于实行无纸化办公的通知、环境教育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对校园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能源的节约利用提供了规范,也促进了全体师生的环保积极性。
⑶全员参与环境保护和“绿学校”创建工作。学校把校园环境划分成若干环境保护区,每一个班级都有包干区和劳动协作区,在爱校劳动中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实现了环境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全员参与。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各种环保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⑷设立“校园卫士”值周制。全校各个班级轮流组建一批校园卫士,负责一个星期的执勤工作,每天督察各班教室内外以及环境保护区的整洁卫生、学生个人卫生以及文明行为,并按照一定的标准打分,每周在校“日常行为规范评比”栏目中公示,并纳入每学期“文明班级”“文明卫生班级”的评比中。
2、多渠道实施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建设绿校园文化。
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
环保知识内容,学校制定了《北环中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总纲》,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新教材,制订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大纲,把教材中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罗列成表,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入手,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尤其校级公开课中,环境教育已经成为评价课堂质量的多元目标之一,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成为环境教育先行者的自觉性。比如,地理教学中的《水资源》、生物教学中的《爱护植被》、《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篇章,每一次学习过程都是一次环保教育专题活动。
⑵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根据教育部规定,在高中开设环保选修课,我校坚定环境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的信念,虽然是初级中学,但是着力于开发校本课程。化学教研组开发的《饮食与科学》、物理教研组开发的《生活与物理》中都有大量的内容与环境教育有关,周六社会力量办学开设“盆景制作”活动课程,学校有专门的盆景制作室,教材由教师编写,主要教会学生欣赏盆景中的生态美,并且通过实际操作,陶冶情操。另外,学校还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或校内学科教师
开设环境保护专题讲座,如邀请全国环保杰出贡献者、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秦怀仁老师和市环保专家史浩金作环保专题讲座,生物组负责进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讲座,地理组负责进行《天气变化与污染》知识讲座。物理组负责进行《我们身边的污染》知识讲座,化学组负责进行《保护水资源》知识讲座,等等
⑶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由学生自主提出感兴趣的、可研究的课题,学校删选、建立“课题超市”,再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参与某一课题的学习,自由聘任学校教职工为指导教师,在统一和不统一的时间里自主开展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提出了“印度洋海啸带给我们的思考”、“探索厨房消毒的方法”、“苏丹红事件的背后”、“一次性筷子与森林资源”、“废旧报纸的处理”、“垃圾食品对中学生的危害”、“常州市绿地建设状况的调查”“学校草坪为何大片枯黄”、“北环新村河道水污染情况调查”等有意义的课题,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问专家、资料查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效果,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环境素养明显提高。
北一辉
⑷开展开阔视野的社会(社区)实践活动。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观常州新区的环境建设,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常州港、常州海军机场、江阴华西村、江阴大桥、夏溪花木市场、家绿农业现代示范园、常州大学城、茅山和新四军纪念馆,还参观考察过南京海底世界、常州中华恐龙园、淹城遗址、东坡公园、红梅公园、翠竹公园、大运河等。在参观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有目的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如考察和测定运河水、长江水、市河水的污染情况,考察测定常州公路交通污染情况等。在寒假和暑假中要求学生参加“六个一”活动,制作科技小报和小制作,参加社区环境保洁和社区宣传。平时我们也经常组织学生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环境,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在社区中开展环保调查、宣传环保意义,倡导“绿消费”,争创“绿家庭”。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又带动了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把环境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5)创建绿校园文化。
近年来在校园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基本形成一种绿的校园文化。
对学生有环境保护的行为要求,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青少年绿行动承诺”、“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倡议、“减卡救树”活动,开展青少年环境素质评估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境问题社会调查。
在各班设立了“环保卫士”,负责监督本班和学校的环保情况,进行废物回收。
举办了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环境保护黑板报比赛、电脑小报比赛、手抄报比赛、剪贴报比赛。
理、化、生、地环保科技小组坚持开展活动。结合各个环保宣传日和学校开展的活动,各班有计划的开展主题班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语文组牵头,在学生中开展了以“国土绿化”、“延陵路的变迁”、“环保专题”等多次读书征文活动。生物组结合爱鸟周、世界环境日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制作宣传版面,进行校内和社区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美术组结合美术课和主题班会进行了环保壁报比赛和展览。政治组围绕绿学校创建工作组织学生对学校的校园环境等进行了调查。英语组开展了以“绿食品”为主题的英语小报研究性学习。
在学校的艺术节中渗透环境教育,倡导学生写“绿文章”、唱“绿歌曲”,其中初一(8)班以一曲感人的《地球是我们的家》获艺术节合唱比赛第一名。艺术节的环保黑板报比赛已成为我们坚持多年的传统项目。
在学校的网页中开设了《绿论坛》专栏,用于吸纳老师的环保教育多媒体课件和师生的环保宣言。其中祝畅红老师的网络课《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和顾弘老师的网络课《保护水资源》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开展校级专题大中型活动,掀起环境教育活动高潮。 学校结合时令,开展绿行动日活动。3月植树节、 4月爱鸟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环境日等,举行专题活动,坚持开展科技创新月活动。
在寒假和暑假中要求学生参加“六个一”活动,制作科技小报和小制作,参加社区环境保洁和社区宣传。
班级文化建设,八(1)班的绿精神受到全校一致好评。
⑹积极参加省、市和国家的有关环保和科技的竞赛和评比,并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
成绩。近几年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成绩有:
学校1994年获市绿化达标单位;
1994年获市卫生先进单位;
1996年获市卫生模范单位;
1998年获市第十届科普宣传周先进集体;
1998年被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定为市民健身活动点;
1998年获市中学生劳技、科技竞赛优秀组织奖;
1998年获市中学生劳技、科技竞赛特展示一等奖; 图的同构
2000年获市中学生劳技、科技竞赛组织奖;
2000年校产管理先进单位;
2001年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
滨州学院学报
2002年市文明单位;
2003年获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2003年获市“绿学校”称号;
老师
2002.01陈广余老师的论文《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课程与教学》2002年第1期上发表。
2002.01朱智佩获天宁区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
2002.06徐寿康老师获市贯彻体卫两个条例先进工作者
2002.10陈广余老师的论文《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发表在《化学教与学》2002年第20
2002.12陈广余老师论文《化学实验安全第一》获市鼓励奖
2003.01陈广余老师获市首届科技节优秀辅导员
2003.12顾弘老师《保护水资源》获市第二届专题学习网页评比三等奖
2004.01张丽芬老师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获省三等奖
2004.06杨光老师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青少年科普教育情况调查》获市三等奖
2004.12李承送老师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政治探究式学习的教学例谈》获市二等奖
2004.12陈广余老师论文《让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创新的新天地》获市三等奖
2005.03石跃展老师获市2004年度健康教育先进个人
学生:
1999.05商俊、毛志伟《空气污染测定仪》获省第十届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22: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593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环境   学校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