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研究进展

粮食与油脂2009年第9期 45
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研究进展
杨 颖1,2
,宋曙辉2,徐桂花1
(1. 宁夏大学农学院, 宁夏银川 750001;2.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7)摘 要:木犀草素是从植物中提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抑菌等多种生理功效。该文综述木犀草素基本性质、生理功能和提取、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关键词:木犀草素;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剂
Research advance on flavonoid luteolin
YANG Ying 1,2
,SONG Shu-hui 2,XU Gui-hua 1
(1. Agriculture College ,Ningxia University , Yinchuan 750001,China ;2.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Vegetables , Beijing 100097,China )
Abstract :L uteolin  i s the  natural  flavonoid  extracted  from  plant s ,it  ha s antioxidant ,antibacterial  and
other  phy s iological  effect. Ba s ic  function s ,phy s iological  propertie  and  extraction ,analy s i s method s were  reviewed  in  thi s paper.Key words :luteolin ;flavonoid ;antioxidant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78(2009)09―0045―03收稿日期:2009–08–13
作者简介:杨颖(1985~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功能性成分提取及食品安全检测研究。
1 木犀草素简介
木犀草素为黄针状结晶,熔点228℃~230℃,分子
式为C 15H 10O 6,
分子量为286.24,木犀草素化学名为3’,4’,5,7–四羟基黄酮(3’,4’,5,7–Tetralydroxyflanone)。因最初从木犀草科木犀草属草本植物木犀草(英文名Reseda,拉丁文名R.odorata L .)的叶、茎、枝中分离出而得名,是一种天然素组分。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碱性溶液,微溶于热水,溶于浓硫酸生成锌盐,呈暗红黄。
OH
OH
OH HO
O
O
木犀草素分子因存在酚羟基,故其水溶液呈微弱酸性,木犀草素能与铁、镁、钙、铜、铝、锆等金属离子生成带络合物。
木犀草素是一种重要黄酮化合物,在自然界以糖甙型或游离型存在。木犀草素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目前发现主要存在于金银花、菊花、荆芥、白毛夏枯草、洋蓟、紫苏属、黄芩属等天然药物和芹菜、甜椒、辣椒、落花生等蔬菜果实中,其它如橄榄油和红酒及野凤仙花、百里香草、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等也含有木犀草素〔1〕。2 木犀草素生理功能2.1 抗氧化
自由基和许多生命现象疾病密切相关,如细胞老化、癌症发生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生物体自由基来自两个方面,一为内源性,即主要是与氧代谢有关自由基;二为外源性,主要是从污染大气
及烟雾中吸入。体内存在许多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自由基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TA)、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酶(GSH–Px)等,使体内自由基生成和
消除维持相对平衡〔2〕。而以木犀草素等为代表黄酮类
化合物具有自由基清除剂作用,它主要通过酚羟基与自由基反应生成较稳半醌式自由基,从而终止自由基
链式反应〔3~4〕
化学分析研究表明,等摩尔浓度条件下木犀草素与槲皮素及辣椒素相比,木犀草素具有最强抗氧化活性〔5〕
。TBA 快速测定法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在芝麻油中显示良好抗氧化性,有效浓度为0.02%,在此浓度下,木犀草素在芝麻油和猪油中抗氧化效果与BHT 相近,在猪油中抗氧化能力强于茶多酚〔6〕。2.2 抑菌
一定浓度木犀草素可抑制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啤酒酵母和大肠杆菌生长,对卡他菌、白念珠菌、
变形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可用作食品防腐保鲜剂,如延长月饼、桃酥等货架期,抑制含油脂食品劣变等〔7〕。2.3 抗炎
木犀草素具有抗炎症作用,炎症发生与体内T 细胞、B 细胞、NK 细胞、巨噬细胞等密切相关,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抗炎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分泌过程、有丝分裂基细胞间相互作用及减少杀伤性T 细胞产生而起效。2.4 抗肿瘤
木犀草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主要是通过靶向调节细胞生长中信号转递、基因表达、酶活化或抑制而实现,有较广抗癌谱。木犀草索抗肿瘤机制,既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干扰细胞代谢,抑制细胞生长,诱导或增敏细胞凋亡;还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潜在抗肿瘤药物,可减少结肠癌和卵巢癌发病率。2.5 其它生理功能
有关药理及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降压及免疫双向调节药理作用〔10〕。都述虎等〔11〕对仙桃草主要化学成分木犀草素体外促凝血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木犀草素有较好
粮食与油脂
46 2009年第9期
促凝血作用。另外,木犀草素可抑制免疫球蛋白的肥大细胞产生,具有哮喘作用,可减轻支气管炎,并可用于干燥性皮肤瘙痒。
3 木犀草素测定
3.1 紫外分光光度法
由于木犀草素–3'–葡萄糖苷含量在353 nm波长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直接测定,而提取物及制剂中其它成分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干扰,该法简便快速。如张蔚玲等〔1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木犀草素–3'–葡萄糖苷进行测定,效果良好。
组织微阵列3.2 高效液相谱法
该法具有良好精确性,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于实验室及工业生产应用。高勇等〔13〕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谱提取木犀草素条件为:谱柱:C18 250 mm× 4.6 mm不锈钢柱,柱温:室温,流动相:甲醇∶水(3%醋酸钠和醋酸缓冲液)=70∶30,检测波长:283 nm,流速:0.8 ml/min,进样量:5 μl。王和平等〔14〕利用HPLC法,采用Kromasil C18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6∶4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49 nm。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在0.02~0.10 μg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3%,RSD 为1.82%。mapgis6.7
3.3 薄层谱法
沈雁书等〔15〕采用薄层扫描法,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菊花中木犀草素进行定量测定;马承严等〔16〕也采用薄层扫描法对两种不同产地济菊中木犀草素含量进行比较,对比挥发油含量结果,分析两种产地济菊质量。
3.4 间接原子吸收法
徐文峰等〔17〕研究利用碱式乙酸铅作木犀草素络合沉淀剂产生难溶淡黄沉淀,通过原子吸收法测定上清液中Pb2+浓度,从而得到一种间接测定花生壳中木犀草素方法。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试剂用量少等优点,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且测定结果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性。
3.5 反相高效液相谱法
张洪坤等〔18〕首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谱法测定菊花中木犀草素,并对贵州省花市不同品种菊花木犀草素含量进行测定。谱柱:ODS柱,流动相:甲醇、水、乙酸质量比为:45∶55∶0.4,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在0.02~0.2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1,保留时间为15.50 min,平均回收率为99.03%,精密度CV%≤0.05%,且放于冰箱4℃下 7 d内测定结果稳定。
3.6 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
荆瑞俊〔19〕等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法(CZE–UV)同时测定中药莲须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异槲皮甙4种有效成分,研究缓冲溶液离子浓度、pH值和电压对分离度和迁移时间影响,得到最佳分离实验条件。4 木犀草素提取
4.1 热回流法
在热回流提取木犀草素过程时,一般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越高,浸提效果应越好;但80%乙醇溶液在高温下会剧烈沸腾,所以应始终以热回流时溶媒微沸状态作为温度一项控制措施。
4.2 超声提取法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率机械波,超声波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等方面已有一定应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空化作用对细胞膜破坏,有助于溶质扩散。超声波提取与传统回流提取、索氏提取法等相比,具有提取速度快、时间短、收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但因超声波强烈振动,空化效应就如搅拌而加速植物有效成分浸出;但易产生噪声,且在大规模提取时效率不高,常作为一种强化或辅助手段。
4.3 索氏提取
用溶剂将固体长期浸润而将所需要物质浸出,即长期浸出法。利用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使固体物质连续不断被纯溶剂萃取,既节约溶利,萃取效率又高;但此法花费时间长,溶剂用量大,可在实验室用于木犀草素提取。
4.4 微波提取
微波萃取技术是提取食品和中药有效成分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微波辐射导致细胞内极性物质,尤其是水分子吸收微波能量而产生大量热量,液态水气化产生压力将细胞膜和细胞壁冲破,细胞内部和细胞壁水分减少,出现裂纹,细胞外溶剂易进入细胞内,溶解并释放出细胞内物质。微波技术在提取中药成分时,具有高效、快速特点,同时由于其选择性,可有效提高被提取物纯度〔20〕。
4.5 热浸法提取
热浸提过程是将溶剂通过细胞孔隙逐步渗透进入原料内部,使有效成分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相转移过程。提取溶剂如与有效成分有相同或相近官能团,会有利于有效成分扩散转移到溶剂中;且提取溶剂极性与有效成分越接近,提取效果越高,是一种简单易行且经济提取方法。
4.6 渗漉提取
渗漉法是在被提取物在添加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被提取物,自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其浸出
效果优于浸渍法,属动态浸出,溶剂利用率高,有效成分浸出完全。故适于贵重药材、毒材及高浓度制剂,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提取。
4.7 酶辅助提取
植物有效成分大都被包含在植物材料(如细胞壁、果胶等)中,而酶能使植物材料降解形成疏散结构,有时甚至能完全溶解植物材料达到最高提取收率。应用酶法可明显提高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率;但该技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酶法提取对条件要求较高,为使酶发挥最大作用,需先通过实验确定最适温度、pH、加酶量及最适作用时间等。此外,能否将酶
粮食与油脂
2009年第9期 47
法用于工业化提取,还需综合考虑酶浓度、底物浓度、抑制剂等对提取物有何影响,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5 木犀草素纯化
5.1 溶剂萃取法
利用木犀草素与混入杂质极性差异,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初步纯化木犀草素制品。丁爱风等采用此法可将提取物中木犀草素纯度由2.47%提高到19.50%〔21〕。
5.2 柱谱法〔22〕
常用吸附剂或载体有聚酰胺、大孔树脂、纤维素粉和硅藻土等,而聚酰胺和大孔树脂是较为理想吸附剂。聚酰胺特别适于分离酚类、黄酮类化合物,能获得较好分离和提取,吸附剂聚酞胺可反复使用,反复层析可以纯化,纯化度高;但该法操作麻烦,产量低,洗脱耗费时间长,主要用于分析研究中。大孔树脂吸附特别适于水溶性化合物纯化分离,具有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易于解吸,机械强度高,再生处理简单,吸附速度快,操作简单,得率恒定,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且吸附法仅用少量溶剂洗脱树脂就能达到浓缩目的;但耗用时间长,吸附树脂清洗困难。
5.3 结晶法
结晶法是分离和精制固体成分重要方法之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达到分离方法。可将已初步分离纯化后木犀草素精制,得到纯度较高产品;但如粗提取部分纯度很差,则很难得到结晶。
6 木犀草素合成
木犀草素合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半合成,就是先从含有木犀草素植物或蔬果中提取木犀草素,由于提取率较低,故再进一步合成;另一个是全合成,是完全采用工业合成方法得到木犀草素。
孙志忠等〔23〕报道采用自陈皮中提取橙皮苷为原料半合成木犀草素,总收率为35%。并在以前研究基础上又采用新的合成路线,橙皮苷经水解、脱甲基,脱氢三步半合成木犀草素,其总收率为45.9%。该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收率高。
卢玉华等〔24〕采用Hierhammer等报道全合成路线合成木犀草素,总收率为3%~4%。是以间苯三酚为原料,按Hoesch法制得2,4,6–三羟基苯乙酮,用甲基保护4,6–二羟基后与异香草醛缩合生成相应查尔酮,再经二氧化硒氧化、氢碘酸脱甲基得木犀草素;但收率偏低。
7 木犀草素应用
木犀草素因具镇咳和祛痰等药理作用,已常被制成药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其它呼吸道疾病的痰多咳嗽者。
木犀草素用于食品报道鲜少,而木犀草素用于食品防腐和延长食品货架期报道很多,但仍未见其相关产品上市。木犀草素因具有良好抗氧化性和抗菌性,若作为食品天然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开发,具有广阔开发与应用前景;但木犀草素天然品提取率较低。虽利
用合成途径能得到木犀草素,但得率和安全性并不是很理想,且也很少有关于木犀草素工业化生产报道。
〔参考文献〕
〔 1 〕阎高峰,叶小利,等. 天然抗氧化剂木犀草素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8(31):27―29.
〔 2 〕Halliwell B,Gutteridge J M C. Oxygen toxicity,oxygeradicals,transition metals and disease [J]. Biochem.,1984,219:1―5.
〔 3 〕Husain S R,Cillard J,Cillard P.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flavonoids [J]. Phytochemistry,1987,2(9):2487―
2491.
〔 4 〕张红雨. 黄酮类抗氧化剂结构–活性关系的理论解释[J]. 中国科学(B辑),1999,29(1):91―96.
〔 5 〕Lee Y,Howard L R,Villalon B. Flavonoi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resh pepper(capsicum annuum)cultivars [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5,60(3):483―476.
〔 6 〕阎高峰,李学刚,等. 木犀草素生物活性研究[J]. 粮食与油脂,2006,(3):27―29.
〔 7 〕王秋安. 天然食品保鲜剂及其应用[J]. 江苏食品与发酵,2000,(3):36―38.
〔 8 〕周建新,嵇美华,等. 花生壳乙醇提取物抗菌特性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04,19(1):46―49.
〔 9 〕陈春涛,马庆一,等. 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等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研究[J]. 食品科学,2003,24(5):84―89.
〔10〕Kimata M,Inagaki N,Nagai K. Effect of luteolin and other flavonoids on IgE–mediated allergic reaction [J]. Planta Med.,
2000,66:25―29.
〔11〕都述虎,金继曙. 仙桃草主要化学成分体外促凝血作用[J],中草药,1996,27(7):416―417.
〔12〕张蔚玲.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木犀草素–3′–葡萄糖苷[J]. 药物分析杂志,1999,19(1):52―53.
〔13〕高勇,马东升,等. 木犀草素的高效液相谱分析[J]. 检验检疫科学,2004,14(5):24―25.
〔14〕王和平,张晓燕,等. HPLC法测定锦灯笼口服液中木犀草素的含量[J]. 黑龙江医药,2004,17(1):10―11.
童年的发现教案
启明星二号〔15〕沈雁书,邢振荣. 菊花中木樨草素含量测定[J]. 中草药,1990,21(3):15―16.
fuliweb
〔16〕马承严,李英霞,等. 济菊中木樨草素的含量测定[J].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3):172―173.
〔17〕徐文峰,廖晓玲,等. 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含量[J]. 分析化学,2007,35(11):1685.
〔18〕张洪坤,国兴明.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谱法测定菊花中的木犀草素[J]. 贵州大学学报,2002,21(6):424―428.
〔19〕荆瑞俊,等. 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测定莲须中的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异槲皮甙[J]. 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007,35(8):1187―1190.
〔20〕汪杰,刘祖德. 微波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应用及比较[J]. 武警医学,2004,15(5):379―381.
〔21〕丁爱凤,汪海峰,等. 花生壳中木犀草素提取工艺探讨[J]. 中国粮油学报,2005,20(4):92―95.
〔22〕哈本. 黄酮类化合物[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23―133.〔23〕孙志忠,郝文辉,等. 木犀草素的半合成[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9,16(1):30―31.
〔24〕卢玉华,陈荣昌. 木犀草素及酚的全合成[J]. 药学学报,1980,15(8):477―481.
甲氨磷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9:31: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534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草素   提取   细胞   测定   研究   具有   自由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