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华文化衰落的分析

总酚
传统中华文化衰落的分析,中国人会被同化么
公民与法2012文化是一个人的根,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文化去确认自己所归属的民族和国家。而在今天,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已经严重衰落,中国人的体意识,对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大为降低,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来有一天我们国家可能就会四分五裂。
一个人不会因为出生在这个国家就爱这个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己有中国人的血统就认同为中国人,网上有一个贴子相信许多人见过:日本一个中日混血孩子,深深以自己身上有一半中国血统为耻,宣称要上医院换掉体内一半属于中国的血!!!
我认为中华文化的衰落首先原因就是教育问题,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社会的教育,每个人对传统的文化的学习都是在生活中潜而默化地进行的,而不是现代化课堂学习的结果。
一般来说,一个人对本地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在家庭中进行的,通过长辈身体力行的教导,通过风俗、节日,从大人们的活动中逐步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并内化为本身精神的一部分,确认拥有同样文化的人就是自己的同伴,拥有这种文化的体就是自己所属的体。中华传统文化的衰落,首先应该归因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拥有了一套“完善”的教育系统,从幼儿园到大学,将一个人3岁开始就从家庭中夺走,一直到成年,夺去了他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任务,把孩子的教育全部推给教育系统。因此在新的
一代中,与传统的中华文化是渐行渐远。
学校中的课堂教育本来就不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地方,但中国的教育系统要对传统文化的衰落负上重要的责任,一是因为这套教育系统从小就把孩子从家庭中夺走了教育权。二是现在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有小孩读小学的朋友请留意一下,你的孩子每天做作业需要多长的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去玩和参与家庭活动吗?我同事的孩子们,读小学的每天做作业要做上晚上10点多,那还是有家长在辅导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家庭辅导呢?哪别想做完作业了。我们的教育部门以考试成绩、上线率为纲来考察学校(我们这里的教师节,教委发给学校的奖金是按中考和高考的上线人数计算的,绝对精确无误),迫使基层教师不断用大量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去折磨学生。这套教育制度虽然让学生学习了许多“科学”的知识,但也进一步几乎完全隔绝了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尽管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现在我们的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却基本上都不甚了解,对本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也是相当低。我们的重点大学所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大多数不是投身于本国家本民族的建设,而是出国去为欧美日的经济发展去作贡献了……希望我们现在就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而不是当中国四分五裂之后,才有所谓专家来研究这套专制、僵化而自视为“科学”的教育系统所起到的负面作用。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社会,尤其是媒体和传统节日的活动。我从电视上经常见到关于外国的风俗和文化活动,从香港电视上也了解到香港人有拜黄大仙、挂许愿树、抢包山和太平清醮等民俗活动。
可是,在国内的电视节目上就看不到这些,不是中国没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该会有多少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但我国的传媒都在政府的控制之下,而政府正“一切向钱看”,电视中关于国内的新闻,除了政治就是经济、体育,什么文化风俗统统得让路。就象我们这里那个除了新闻和广告外就没有自已节目的电视台。新闻的90%以上就是“领导开会,领导讲话,领导参观视察或者陪上级领导参观视察,领导……”,开口就说“传播*和**的声音……”洋洋自得以喉舌自居。报刊同样也属于政府控制,情况大同小异。
影视作品其实也是一种宣传文化风俗的手段,我留意过,香港的许多影视多少都会有些民俗气息,例如成龙的电影中经常就有练武、比武、舞狮等风俗活动。而国内的影视作品,尤其是近年来的作品,剧中人物似乎宁可跑到国外去采景,也不留在国内过传统节日的,这
大概是现在国内的导演和演员都是在同一套教育系统下成长起来的结果吧。
传统节日是人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机,可是,在以“经济压倒一切”的国内,传统节日被大大弱化和异化,由传统文化为主导变成了以经济、以商家、以消费为主导,或者被政府拿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变成所谓招商引资的手段。我们的春节和中秋节变成了“发钱、花钱、请客、送礼”的代名词,端午节变成了单纯的龙舟比赛,而传统节日背后浓厚的传统文化,几乎无人提及。
商家的搅和也是原因之一,当然他们的影响是次要的,商人的本性是逐利的,有钱就行,管你文化不
文化、传统不传统,所以无论传统的中秋、春节,还是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在商家那里一律用作宣传消费。单纯的年轻人只喜欢跟随热闹,也更搞不懂节日背后的文化差别了。
或者有人会说,传统文化衰落又有什么大事,现在中国人有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综合国力增加了,中国不一样是富强?那么,大家记得鲜卑族么,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曾一度强盛并建立了北魏政权。但今天在中国56个少数民族我们中不到鲜卑族的,为什么呢?因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由鲜卑族的皇室贵族大臣开始,要改用汉语、汉字、使用汉制、鼓励族人与汉民族通婚……结果鲜卑族慢慢融入汉族中,成了汉族的一分子了。历史给孝文帝记了一功,说他促进了民族融合,对不对?但如果换个角度,以鲜卑族的角度来写鲜卑族的历史,又会怎样?结局是“征服”或“同化”,鲜卑族最终被汉族文化征服了或者说同化了,以鲜卑族的角度来说,这未必是好事。
那么,在传统文化严重衰落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在铺天盖地的日本漫画、美国大片的熏陶下长大,天天吃着麦当劳喝着可乐,并且以会讲英语日语和出国为荣耀,最终会怎样?中国人最终会被同化么?会消失么?当然,现在来说这些是太早了,但任何事物都有个量变和质变的过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不是说要把日本漫画或麦当劳从中国赶出去,毕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是无法阻挡的。而是我们要先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中国孩子的认同感,有民族认同感的孩子和没有民族认同感的孩子接受外来文化是有质的差别的。中国餐馆何尝不是开到世界各地?有谁担心会被它们同化么。
中国文化的衰落
1、在当今的中国,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也产生了一些所谓的本土新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似乎正在衰落,我想衰落的一个标志就是中国的青年们已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普遍失去了兴趣。它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失传的危险。
2、中国一个泱泱大国,几千年的历史,至今对世界的文化还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说明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但是我们自己人为什么不热爱它呢。其中的原因在哪里?这个问题不能不使我们进行思考。
3、我们不热爱我们的文化了,说明我们没有真正的理解或者没有真正的体会我们文化的内含,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一些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在人人向钱看的市场经济下变得苍白无力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思想空了,物欲填充了进来。满脑子是钱和权利,我们自然就没有空间再容纳思想与文化了。况且,这种物欲的实际效用对人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现在的社会认同也是如此,谁有钱谁是高尚
的象征,谁有钱代表谁有能力,谁有钱代表谁有知识。这样的社会认同不能不说与我们的市场经济是有关的,因为市场经济的导向就是用物质利益来刺激人们发展经济的能力。然而究竟这种刺激是否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方式,或许没有人能够做出回答,我想没有人敢说物质刺激一定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讲是个整体的概念,一旦人的私欲扩大了,必将导致对其它人财产的占
有,由此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这种差异对一个整体性的国家来讲恐怕不是好事吧。我认为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思想与文化的发展,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以人作为前提,人的思想达到了那样的境界,必然会带来各种事物的发展,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政治,科技等等。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国家的消亡,无不与其人的思想文化有关。当一个朝代发展到了晚期的时候,物质积累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人们自然想到了要消费掉这些物质,于是各朝各代的灭亡大多与统治阶级的这种腐化堕落有关。即使有些朝代不是因为如此,那么也是与其统治阶级的人文思想有关的,或许他看不到未来的前景,或许他不能引导社会的某种思潮,直至导致内部矛盾的激化,于是另一个朝代出现了。紧接着便是上演着相同的戏剧。化学锚栓抗剪承载力
4、由于开放的原因,中国社会目前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是极深的,西方的文化似乎都成了经典。而本国的文化几乎全是糟粕了,从中国人对美国好来坞电影的热衷程度便可以看出,中国人对这种外来文化的强烈认同追捧。其实有些所谓的大片大制作无非是花得钱多,用得人多,场景壮观等等,而它真正宣传的内在价值理念我们似乎没有人会思考的。我们大多的时候是寻求一种感官上的刺激。这种刺激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只能是思想的空乏。我们变得会越来越缺少思考力。那么我们的思想还谈什么进步呢?
5、由此我们可知,这种文化导向是一种全民性的,主要是这种有宣传优势的媒体,它们的宣传会助长这种外来文化的侵袭,当然外来文化有好的,但时至今日,我未发现中国人在外来文化上学到了什
么样的精华。学得似乎全是一些垃圾。也就是说外国人扔到狗屎堆里的东西中国人又捡来了。或者说外国人本应该扔到狗屎堆里的东西中国人捡来了。中国人在此改革开放的二三十年中学会了包二奶,情人,开始对使用文明词性工作者了,开始学会了,学会了所谓的人体盛。全是些什么狗屁东西,中国人倒是学得津津有味。而西方的那种对科技的追求,那种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那种创新精神,那种关心弱势体的精神,我们倒一点不去学了,或许我们原本就有的这种精神竟然也丢到了脑门后了。如此,谈什么中国崛起谈什么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有这样的精神基础吗?有吗?真得有吗?
文明的曙光
作者:林毅夫出处:国际儒学联合会日期:2005-12-03 众所周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工业革命之前,有1000多年的时间,中国文化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当中处于巅峰状态,但是工业革命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滑,变成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从战争到在的160年时间里,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在探讨,怎样才能让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得到复兴。
文化撞击与文化自洽
要探讨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就要探讨中国在工业革命以后急剧衰落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不少国内外学者把中国的落后归结为中国儒家文化的保守和顽固,提出打倒孔家店,认为中国要
astm标准
复兴必须彻底铲除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个说法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
中国文化跟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要弄清楚何谓文化。不同的学者对文化会有不同的定义,我个人喜欢的是费孝通先生的老师马林诺夫斯基的定义。他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器物层次,也就是生产、生活工具;二是组织层次,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组织;三是精神层次,即人的伦理、价值取向等。其实,这三个层次的划分与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应起来看,器物、生产、生活工具是经济基础,而组织和伦理、价值则是上层建筑。
一个文化体,在没有外来文化撞击的时候,它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会形成一个自洽的实体。比如,在原始社会里,生产工具是石头,生产方式是游猎,生产力水平很低,它的社会组织方式是公社,伦理、价值是公有。这样一个上层建筑或曰社会组织和价值标准,有利于发挥打猎时的规模经济,以及克服因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食物不可储存给每个人的生存带来的风险,所以与非常低的生产力的水平是相洽的。后来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由游猎进入到农耕,由以石头为工具进入到以铜器为工具,组织的方式进入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宗族社会,伦理、价值由原来的公有变为私有。这种转变可以归因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农耕的生邮票的资料
产方式中,只要每个人付出努力,将来生产、收获多少是可以预期的。所以,以家庭为单位的宗族社会组织和私有制的价值伦理有利于提高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
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冲击,每个文化体应该都是器物、组织、价值三个层次自洽的实体,并没有所谓的先进与落后的区别。只有当一个文化体跟另一个文化体碰撞了,才会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那么,先进与落后到底是靠什么来决定的?在上层建筑领域,尤其是在价值伦理方面,很难说什么是比较好的,什么是比较差的。比如,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共有、共享,与农耕社会私有制里每个人为自己负责,到底哪个比较好?确实很难说。把人类文明分为先进的文明跟落后的文明的最主要的评判标准是经济基础,也就是生产力水平。中国的文化从世界上最先进的变为世界上相对落后的,也正是由于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器物发明的突飞猛进,经济基础快速提高,而当时中国经济基础的提升却滞后了。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经济基础
apl因此,要讲中国文化的复兴,首先应该分析中国的经济基础有没有办法赶上西方国家的经济基础,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有没有办法赶上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作为经济学者,我对于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也就是经济基础提高的可能性,是相当乐观的。因为,生产力水平或是经济基础的提高,从长远来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技术的不断创新。而技术创新的方式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是不一样的。对于西方那些技术先进的国家,技术创新的方式只能是自己发明。而对于像中国这样经济基础比较落后的国家,技术创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发明,另外一种就是利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来取得创新。哪一种方式比较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好坏的唯一标准是成本孰低、效益孰高。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日本的奇迹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奇迹,其背后的秘密就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比较好地利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来引进技术,以很低的成本取得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速度快,整个经济基础发展就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随之缩小了。中国在1979年改革前后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在1979年之前,中国主张自力更生,自己发明技术,在最尖端的技术上同发达国家竞争,但是经济发展的绩效却不高;1979年以后,中国开始像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一样,以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2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528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中国   传统   发展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