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十九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将要论述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则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要说明这种关系,就需要把劳动市场、社会总生产函数引入前面说过的IS-LM模型,同时考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产量和价格的关系,完整地建立起决定产量和价格的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在三部门经济中,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在价格、收入和其它经济变量既定条件下,居民户、厂商和政府所有的支出数量。因此,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个经济部门的总支出。
2、总需求函数是指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3、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者说国民收入的图形。
(1)用总支出曲线得出AD。
上图为总支出曲线表示每个收入水平上的总支出。下图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每个价格水平上的均衡总支出。例如,价格为P0时,均衡总支出(也就是产量或收入)是Y0;价格为P1时,均衡总支出为Y1。从图上可见,物价总水平越高,总需求量或者说均衡总支出水平越低,因此,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
冗余性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是: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则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将导致总支出水平下降(上升)。在封闭经济中,总支出是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的。在开放经济中,还要考虑进出口因素。下面就来看一看物价总水平的变化如何导致由这些内容构成的总支出水平的变化。北京击剑俱乐部
第一,价格总水平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
P↑→ ↓ → <L → r↑→ I↓→ AD↓
在图上表现为价格由P0上升为P1时,总支出曲线从AE0下降为AE1。这种情况,即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第二,物价总水平上升,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购买力下降,并导致总需求变化。人们都握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和存款。这是他们所拥有的资产或者说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水平的变动改变着这些资产的购买力,从而改变了这些财富的实际数量。价格水平上升,表示人们实际所有财富减少了,他们的消费和投资支出水平就会下降;价格水平下降了,表示人们的财富增加了,他们的消费和投资支出水平就会上升。这种情况,可称为实际余额效应。这种效应也使总支出水平和物价总水平成反方向变化。十二五末期
第三,价格总水平上升会导致人们名义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使人们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消费和投资水平下降。这样也会造成总支出水平和物价总水平成反方向变化。
第四,如果考虑到经济是开放经济的话,则物价总水平变动也会在以下两方面造成总需求变动。一是物价总水平上升会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因为国内价格总水平上升后,相比之下本国公民购买外国商品比较合算,因而进口增加。同时由于本国商品涨价后外国公民购买本国商品将减少,因此出口将减少,就使净出口减少,会使总需求水平下降。二是物价总水平上升后,本国生产成本上升,如果这时外国物价未涨,则到外国投资显然比较合
算(因为成本较低),因而到国外投资增加,国内投资减少,这也降低国内总需求水平。
总之,国内物价总水平上升,必然使国内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国内物价总水平下降,必然使国内总支出水平上升。总支出水平的变动,会使均衡产出水平发生相应变动,这就形成了向右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
(2)用IS-LM图形推出总需求曲线。
上图是IS-LM图形,下图是总需求曲线的图形。当价格水平从P0上升到P1时,即增加了货币需求,又由于名义货币供给未变,因此,实际货币供给(M/P)或者说货币供给的实际价值减少了,因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即从LM0移动LM1。这使利率上升,从r0升到r1。利率上升使投资下降,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从Y0下降到Y1。总之,较高的价格通过减少实际货币供给而使GNP减少。这样,不同的价格水平和不同的收入水平的组合,构成了总需求曲线。
(3)用一个数字例子加以说明。(书上)
二、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www.bf99
1、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变动一定幅度会使均衡的支出水平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多少。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决定因素就是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大小的决定因素。
从上图看出,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导致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化,从而使LM曲线相应移动,最终改变均衡的收入和支出。所以,如果价格变化所导致的实际货币余额的一定量变化对均衡的收入和支出有较大影响,那么,AD曲线将是比较平缓的。实际货币余额变动引起LM曲线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在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中,货币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没有反应,LM曲线是垂直的,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对收入和支出水平具有很大的作用,因而AD曲线非常平缓;相反,若处于流动性陷阱的情况,公众愿意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实际余额,因而价格下降,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对收入和支出只有很小影响,所以AD曲线很陡。
2、总需求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构成,任何计划总支出的增加都会使总需求
曲线移动。例如,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转移支付、降低税率)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买进债券、降低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时,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2、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3、总供给曲线是表示产出量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总供给曲线是根据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的。
(1)由于经济社会的总供给是该社会的总生产量,而生产量是由生产函数决定的,在短期内,资本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总产量水平取决于劳动的总就业量。总产量是劳动就
沈那遗址业量的函数,总就业量增加,总产量也增加。该社会短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
曲线的形状表示,随着就业量N的增大,产量也增加,但增加的比率递减,原因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2)劳动总就业量决定于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的均衡。劳动的需求决定于劳动的边际产品MPL,是劳动的边际产品的函数。由于劳动边际产品价值随劳动投入增加而递减,因此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同样,作为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总和的劳动总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使用劳动的原则是实际工资等于劳动边际产品。
由于MPL随劳动数量增加而递减,因此,只有实际工资率下降时,企业才肯多用劳动量。这就是说,劳动需求量是实际工资率的减函数。因而劳动需求函数可以写为:
(3)劳动的供给也决定于实际工资率水平,是实际工资率的增函数,实际工资率低,劳动的供给量小,反之则反是。因为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者不工作所放弃的实际收入就越多,即不工作(闲暇)的成本就越高,因而人们就越是愿意用劳动来代替休闲。劳动供给函数可以写为:
把劳动的需求函数和劳动的供给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确定均衡的实际工资率水平和劳动就业水平。
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实际工资率水平和均衡就业量。货币工资率W和价格水平P及实际工资率水平W/P关系可用下图表示。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当名义工资一定时,价格水平下降,实际工资率上升。例如,当名义工资W0一定时,若价格水平为P0,则实际工资率为W0/P0,若价格水平下降为P1时,则实际工资率上升为W0/P1。如果货币工资率上升,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反是。例如,假定名义工资从W0上升到W1,当价格水平P0不变时,实际工资从W0/P0上升到W1/P0。
已知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和供给曲线以及货币工资曲线,可以求取总供给曲线。由于西方经济学家各自依据的假定条件不同,因而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存在不同的看法。两种最主要的总供给曲线是古典的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二、古典的或长期的总供给曲线
1、古典总供给曲线也称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其几何形状为一条位于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房地产信息化
的垂直线。它表明,在长期,实际产出量主要由潜在产出决定,因而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或者说,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实际工资相应调整后,产出量不会相应变化。
2、古典总供给曲线建立的前提条件是: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货币工资随劳动供求关系变动而变化。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率就会降低。反之,存在超额劳动需求时, 货币工资率就会提高。
3、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
  左下图反映劳动市场均衡情况,这里横坐标与纵坐标反映的经济内容正好相反;右下图为生产函数曲线,同样横坐标和纵坐标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反;右上图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或推导出的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在古典总供给曲线中,随着市场物价总水平的提高,劳动市场的均衡供求量始终保持着充分就业水平不变,国民收入不会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而上升,总供给曲线在长期条件下为一条垂直的充分就业的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之所以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1)是因为在短期内工人会把伴随价格上
升的名义工资的提高误以为是实际工资的增加,因而会有更多的就业和更大的产量,而名义工资之所以会上升,又是因为价格上升引起的边际收益产品的增加。这样,价格上升时就业量会增加,产量也会增加。但是在长期内,工人会按实际工资而不会按名义工资来供给劳动,工人们消除了“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工人把伴随价格上升的名义工资的提高误认为实际工资的增加。劳动供给可被假定为实际工资的函数。(2)只有在长期内,名义工资才会对劳动供求关系变动作出应有的调整,而在短期内,工资难以随劳动供求关系变动而立即变动。
三、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较平缓地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凯恩斯主义者用工资和价格刚性来加以说明。劳动工资并不会像古典学派所说的那样会随劳动市场上供求关系变化而立即变动。劳动价格(名义工资)虽然和一般产品价格一样要受供求关系调节,但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毕竟还有所区别。工人出卖劳动力时一般会与企业签订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劳动合同,规定这段时间内的工资待遇及其他工作条件,双方在一定时期内都受到劳动合同的约束。这一方面使劳动力市场上有很多失业工人时,企业不会随便辞退原有工人而用新工人取而
代之,因为新工人一般不会比原来工人熟练;企业也不会因为劳动力市场上想在该企业工作的工人很多就降低现有工人工资,以免引起工人不满。另一方面,当劳动力市场上供不应求时,工人也无法立即提出提高工资的要求,因为要遵守劳动合同中原有的工资协议。由于双方要受到合同的约束,因此,即使当工人意识到价格总水平在上升从而自己的实际工资在下降时,也无法使名义工资很快提高。只有在合同期满时,企业才会给他们增加工资。由于各行各业的工人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这种非同步性,使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只会慢慢地发生变化。这种情况,被称为工资粘性。由于工资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产品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既然工资只会缓慢地变化,因而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也只会缓慢地变化。即使就业水平和产出水平变动较大时,工资和价格也只是缓缓地变化。这样,就产生了一条比较平缓地向右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2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523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曲线   劳动   水平   货币   增加   总需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