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皇室的赏赐1.1现实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经济危机。在经历了长达4棉纺机械年之久的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又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之中,西方国家称之为 30年代大萧条 资本主义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既要能够承认危机和失业,又不要承认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既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又不要空泛议论。“凯恩斯经济学”能够很好地得到发展,恰恰是因为它是符合资本主义观念的学说。
“一战”期间,统治阶级也希望有一种新经济学,以一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来维护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经济学恰巧也是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愿望的新经济学。
1.2、理论背景
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以前,以马歇尔.庇古(A.C.Pigou)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无论在理
论方面或政策方面,都支配着统治阶级和学术界的经济思想。凯恩斯本人也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凯恩斯经济学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里面的就业理论,继承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学、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学、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学说和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学说。
2、 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2.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1.1、总需求总供给法
可以用解方程的方式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条件:Y=C+I                   
消费函数:           
投资函数:I=I0                     
解联立方程组,就得到了均衡国民收入:
                     
可见,如果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即总需求函数,就可以得到均衡国民收入。
还可以用作图形式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如图2-1相东佛像艺术馆所示。
2-1  总需求总供给法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总需求。从原点出发有一条45°线,这条直线上的任何一点到两轴的距离都相等,表示收入与总需求相等。总需求曲线步步惊心 话剧AD45复合酶°线在E点相交,E点对应的收入水平为Y0。由于E点表示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因而Y0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如果投资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总需求曲线会平行向上移动,则总需求曲线与45°线的交点就会向右边移动,因而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相反,如果投资减少,则均衡国民收入也会减少。如果自发消费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则总需求曲线也会平行向上移动,这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相反,如果自发消费减少,则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
2.1.2、投资储蓄法
还可以用投资等于储蓄的方法来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均衡条件:I=S 
储蓄函数:           
投资函数:I=I0   
解联立方程组,就得到了均衡国民收入:
                      3.21
用投资等于储蓄的方式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可用图2-2来表示。
2-2  投资储蓄法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横轴Y代表收入,纵轴C代表消费,45°线为收支相抵线,表示C=Y为短期消费曲线。该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O,它表示收入为零时的消费水平,其真实作用是代表收入以外影响消费的因素,诸如股票、债券及房屋等资产的所有权等。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为边际消费倾向c。由于c>0,因而该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消费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2.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
消费倾向分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收入增加
时,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用于增加储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大。
2.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
由于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瓯子成熟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而小于1,因此,投资乘数大于1
2.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
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2.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流动偏好是货币需求,其中L1来自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L2来自投机动机。货币数量是货币供给,由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和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组成。
2.6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3、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观点
凯恩斯经济学政策观点的核心是不注重“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一味强调“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反对放任自由,主张国家干预。在有效需求不足时,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功能,能够提高社会总需求,最终实现充分就业的经济均衡。
凯恩斯还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由社会控制投资率,增加投资;另一方面,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不过,凯恩斯强调说,不能太着重于增加消费,而应着重于投资。刺激消费和投资,可以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
4、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4.1、凯恩斯著作
凯恩斯的主要著作有:《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货币改革论》(1923)、《货币论》(1930)、《劝说集》(1932)、《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等。
4.2、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一般情况下,市场自发调节达到的均衡是非充分就业均衡,主张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因此需要也只有依靠外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具体来说就是:
1.市场力量不能自发得到充分就业的产出均衡,需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减少失业。
2.政府主要应采用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特别是采用增加政府购买的手段来实现。
3.增加政府购买的支出主要依靠发行政府债券解决。
5、凯恩斯经济学的历史地位
5.1、关于研究
在理论上,凯恩斯用有效需求理论取代了由萨伊定律支撑的传统的就业理论。在方法上,凯恩斯用宏观总量分析,取代了传统的微观个体经济分析。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一贯主张的自由放任思想,竭力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政府用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以消灭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经济均衡。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0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522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