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通透性分析

生物膜的通透性分析
一、实验日期:2011年05月12日
二、合作人:
三、实验材料:0.17mol/L氯化钠、0.17mol/L氯化铵、0.12mol/L草酸铵、0.12mol/L硫酸钠、
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0.32mol/L葡萄糖均为等渗溶液,大白兔血。
四、实验目的:生物膜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不同性质物质的膜通透性不同。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性质物质对红细胞溶血现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膜结构特征的理解。
五、实验结果:不同溶剂的红细胞溶血现象人文主义的内涵
椰子剥壳机
六、实验讨论:
实验以肉眼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溶液由不透明的红变成澄清透亮为溶血标准,此过程涉及水进入红细胞内,使得细胞肿胀破裂。因为肉眼观察具有主观性,可能在溶血时间的测量上出现误差,所以测得的数值仅可作为定性的参考。下面讨论溶血或不溶血的机制。
①1ml水+0.1ml红细胞悬液
经过九秒钟溶血,水相比于红细胞细胞液是低渗的,因此水进入细胞,使得细胞肿胀破裂。细胞膜的脂质是疏水的,对水的通透性很低,水通过它的速度很慢,所以可能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而进行的。在红细胞,水膜孔蛋白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了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②1ml 0.17mol/L氯化钠+0.1ml红细胞悬液
不溶血。Na+的转运主要是通过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来进行易化扩散。离子通道是特
殊的膜蛋白分子在膜上形成的通道。通道壁的外侧面是蛋白质的疏水区域,与膜磷脂的疏水区相邻,而通道的内侧壁则是亲水的区域,允许水在其中,因而离子能以水溶液的形式通过。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是顺浓度梯度或者电位梯度的,而0.17mol/L氯化钠是等渗溶液,所以通道不会开放,也就没有水进入细胞,因此不发生溶血。复旦求是三校生高复
③0.17mol/L氯化铵+0.1ml红细胞悬液
铁氧化物经过两分十五秒溶血,可能的机制是:NH4+ + H2O ≒NH3`H2O + H+,氨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脂溶性强,生成后迅速由单纯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进入细胞后,氨分子与水分子结合解离成铵根离子,铵根离子不能穿出细胞,导致细胞内的铵根离子浓度不断上升,水分子进入细胞,细胞肿胀,最终导致溶血。
④0.12mol/L草酸铵+0.1ml红细胞悬液
经过一分三十七秒溶血,机制与③相同。不同在于这里的铵根浓度接近③的两倍,所以溶血时间也短了近一倍,说明铵根导致的溶血与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溶血发生越快。
⑤0.12mol/L硫酸钠+0.1ml红细胞悬液
不溶血。机制同二,因为细胞内外钠离子的浓度相同,所以钠离子通道不开放,故没有离子进入细胞,渗透压不变,不发生溶血。
污水处理调查报告⑥0.32mol/L甘油+0.1ml红细胞悬液
经48秒溶血。甘油是亲脂性小分子,可以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促进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进入红细胞,引起细胞肿胀破裂,继而溶血。
⑦0.32mol/L乙醇+0.1ml红细胞悬液
经17秒溶血。乙醇溶血的机制与甘油相同,对于简单扩散而言,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甘油> 乙醇> 水),扩散速度减慢,所以三者进入红细胞的速度为:水> 乙醇> 甘油。
⑧0.32mol/L葡萄糖+0.1ml红细胞悬液
不溶血。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运输是典型的易化扩散,与钠离子不同,葡萄糖利用的是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红细胞由运输蛋白GLUT1顺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很快被磷酸化,变成葡萄糖-6-磷酸,它不能通过膜返回,不增加细胞内游离的葡萄糖,保持葡萄糖的跨膜梯度。因为葡萄糖溶液是等渗液,所以细胞膜上的运输蛋白不暴露结合位点,所以不能转运葡萄糖,因而不溶血。安全体系建设
七、实验结论:
水、等渗的氯化铵、草酸铵、甘油、乙醇可引起红细胞的溶血现象。等渗的氯化钠、硫酸钠和葡萄糖不能引起红细胞的溶血。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1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516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溶血   细胞   红细胞   进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