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重点

中药化学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 中药化学的概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中药化学成分。具体地说,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 中药的来源:中药除少数品种为人工制品外,大都是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的非人工制品,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1、 中药有效成分:通常把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具有作用,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2、 中药无效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的化学成分。
3、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 2.水蒸气蒸馏法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液体表面张力
1、 糖: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2、 苷:苷又称为甙或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
3、 氮苷:糖上的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氮苷。
4、 碳苷:一类糖基的端基碳原子与苷元碳原子直接相连接而成的苷类化合物。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1、 醌类化合物可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
2、 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酸碱性 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故具有一定的酸性。
β–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α–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2)颜反应 主要基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分子中的酚羟基性质。
3、 3、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1)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的分离根据其极性的差别,故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苷类在氯仿中不溶而游离(2)游离蒽醌的分离方法:梯度萃取法、谱法(3)蒽醌苷类的分离方法:溶剂法、谱法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1、概念:苯丙素类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是一类广泛在在于中药中的天然产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2、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分类:广义而言包括了简单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脂素和木质素类、黄酮类。狭义而言,苯丙素类化合物是指简单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
3、香豆素根据其结构分为: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其它香豆素类。
4、香豆素的理化性质:(1)内酯结构的性质:a.碱性条件下可水解开环,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顺式邻羟桂皮酸盐的溶液经酸化至中性或酸姓即闭环恢复为内酯结构。但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开环产物顺式邻羟基桂皮酸衍生物则发生双键构型的异构化,转变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碱生物,此时,再经酸化也不能环合为内酯。b.显反应:异羟肟酸铁反应显红;碱性条件下内酯环水解生成酚羟基,如果其对位(6位)无取代基,则能与’s试剂反应而显蓝,与试剂反应生成红。(2)酚羟基的性质:香豆素类分子中若在酚羟基的邻位有异戊烯基等不饱和侧链,在酸性条件下能环合形成含氧的杂环结构呋喃环或吡喃环。(3)双键的加成反应(4)氧化反应
5、香豆素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碱溶酸沉法、水蒸气蒸馏法
第六章  黄酮化合物
1、游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旋光性: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醇、二氢异黄酮具有旋光性,其余的游离黄酮类化合物无旋光性。
黄酮苷类均有旋光性,且都为左旋。
2、黄酮类的溶解性:游离黄酮类化合物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及稀碱水溶液中。黄酮苷类水溶性增强。
3、黄酮类化合物的颜反应主要是利用分子中的酚羟基及γ吡喃酮环的性质。
4、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乙醇或甲醇提取法、热水提取法、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
5、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溶剂萃取法、梯度萃取法、柱谱法
6、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至强的顺序为:水<甲醇或乙醇<丙酮<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氨水<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7、葡聚糖凝胶柱谱的分离原理:分离游离黄酮时,主要靠吸附作用,因吸附力的强弱不同而分离,一般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数目越多,与凝胶的吸附强度越大,越难洗脱。分离黄酮苷时,主要靠分子筛作用,黄酮苷的分子量越大,越容易被洗脱。
第7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一 萜类(青蒿,穿心莲)
1、定义: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C5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2.平等王生物合成途径:经验异戊二烯法则和生源异戊二烯法则。
3.生物活性:循环系统作用,消化系统作用,呼吸系统作用,抗病源微生物作用,神经系统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生育作用,杀虫驱虫作用,甜味剂作用。
4.理化性质:(1)物理性质:旋光性:大多数具有手性碳原子,有光学活性。
          (2)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双键加成,羰基加成);分子重排反应
5,.提取方法:除可用提挥发油的方法提取挥发性萜外,还可用甲醇或乙醇提取,醇提取液根据需要浓缩至一定体积,并调节适当的醇浓度,再用不同极性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按极性由小到大的递增顺序依次萃取,得到不同脂溶性的萜类提取物。
6,分离方法:(1)利用特殊官能团分离;(2)结晶法分离;(3)柱谱法分离;
二 挥发油(薄荷,肉桂)
1,定义: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总称。
2.组成:萜类化合物(所占比例最大);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其他类化合物。
3.理化性质:不稳定性:与空气,光线经常接触会逐渐氧化变质,是挥发油的相对密度增加,颜变深,失去原有香味,形成树脂样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
安桥6064.提取方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压榨法;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微博提取法。
5.分离方法:冷冻析晶法(析脑);分馏法;化学分离法(碱性成分分离,酚、酸性成分的分离,醇类成分的分离;醛酮成分的分离;其他成分的分离);谱分离法。
6.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采用分馏法进行分离。分离时为了防止挥发油受热被破坏,故通常采用减压分馏。
黄冈日报电子版
第8章三萜类化合物(人参,甘草,柴胡)
1.溶解性:游离的三萜类化合物几乎不溶或难溶于水,可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三萜类化合物则多可溶于水,其他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肥皂样泡沫,故被称为三萜皂苷。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被称为酸性皂苷。
全自动绗缝机2.结构与分类:一般根据三萜类化合物碳环的有无和多少进行分类,目前已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也有少数为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
3.皂苷的类型:三萜皂苷多为醇苷,但也有酯皂苷,有的皂苷分子中既有醇甘键,又有酯苷键。另外根据皂苷分子中糖链的多少,可分为单糖链皂苷,双糖链皂苷,叁糖链皂苷,有的糖链甚至形成环状结构。
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自己看)
第10章r2v生物碱
1.溶解性:(1)游离生物碱:a.亲脂性生物碱:大多数叔胺碱和仲胺碱为亲脂性,一般能溶于有机溶剂(特别是氯仿),溶于酸水,不溶或难溶于水和碱水;b.亲水性生物碱:主要指季铵碱和某些含氮-氧化物生物碱,它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
剂,某些碱也可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c. 具特殊官能团的生物碱:具酚羟基或羧基的生物碱成为两性生物碱(如),这些生物碱既可溶于酸水,也可溶于碱水,但在8~9时溶解性最差,易产生沉淀。(2)生物碱盐:一般易溶于水,可溶于醇类,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生物碱再酸水,调碱性后又游离析出沉淀。
2生物碱的提取:(1)酸水提取法(具有碱性的生物碱):常用0.1~1%的硫酸,盐酸或醋酸,酒石酸溶液作为提取溶剂,蚕蛹浸渍法或渗漉法提取。提取之后用萃取法纯化和富集生物碱,将酸水提取液碱化,生物碱游离后,如沉淀,过滤即得;如不沉淀,以适当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回收溶剂,既得总生物碱。
(2)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药材粗粉用少量碱水湿润,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滤过得提取液,再用酸水萃取取酸水层,碱化,用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取有机溶剂层,回水溶剂的总生物碱。
3、生物碱的分离:(1)不同类别生物碱的分离,即将总生物碱按碱性强弱,酚性有无及是否水溶性初步分成五类。(2)利用生物碱的碱性差异进行分离,可用梯度萃取法进行分离。(3)利用生物碱或生物碱盐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4)利用生物碱的特殊官能团进
行分离。(5)利用谱法分离,有吸附柱谱,分离柱谱,高效液相谱。(6)水溶性生物碱分离方法(主要指季铵碱):沉淀法,溶剂法。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2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512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分离   生物碱   提取   化合物   具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