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

外形高点:牙体个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牙体长轴: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成一线,所成的角称线角。
点角:牙冠上三面相交处成一点,所成的角称为点角。
索爱z558c嵴:牙冠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均称为嵴。
颈嵴:牙冠唇、颊面沿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三角嵴:为牙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
轴嵴:为轴面上从牙尖顶伸向牙颈的纵形隆起。
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
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临床牙冠:为牙体显露于口腔的部分。金雕复仇
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颈缘为界。
楔状隙:相邻两牙邻面接触区为圆突面,在正常接触区的周围均有呈“V”字形的空隙,称之为楔状隙。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
萌出: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opportunitiy
覆牙合(over bite):是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覆盖(over jet):是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之间的水平距离。
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密切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
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向后下移动约1mm左右,
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状突位于颞下颌关节窝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 .MPP):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
息止牙合位(free way space):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均无接触,前端大而后端小,称之为息止牙合间隙,上下切牙之间约为1~3mm。
齐平末端(flush plane):4岁以前,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称为齐平末端。
灵长间隙:4~6岁期间,随着颌骨的长大,牙排逐渐不紧密,切牙区出现间隙,其中上颌乳尖牙近中和下颌乳尖牙远中的间隙称为灵长间隙。
反牙合(cross bite):牙尖交错牙合时,下前牙咬在上前牙之前,覆盖为负值,称之为反牙合。
开牙合(open bite):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牙列部分前牙甚至前磨牙均不接触,上下切缘之间在垂直方向有空隙,称之为开牙合。
深覆牙合(deep over bite):牙尖交错牙合时,上切牙盖在下切牙的切2/3以上,称之为深覆牙合。
深覆盖(deep over jet):牙尖交错牙合时,下切牙咬在上切牙的切2/3以上而且上切牙向唇侧倾斜程度较大。
错牙合(malocclusion):从形态学的角度,牙尖交错牙合异常统称错牙合。
口腔前庭沟:为唇、颊粘膜移行于牙槽粘膜的蹄铁形沟槽,是口腔前庭的上、下界。
磨牙后三角(retromolar  triangle):位于下颌第三磨牙的后方,该三角的底朝前,为下颌第三磨牙远中面的颈缘,其尖朝向后方。
翼下颌皱襞:为伸延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粘膜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所衬托。
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闭口时,由上下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弓将口腔分为两部,前外侧部称为口腔前庭。
腭皱襞(palatal  rugae)位于硬腭前部,为自腭中缝前部向两侧略呈辐射状的软组织嵴,其形状不规则。
上颌硬区:硬腭中央部分,粘膜薄而缺乏弹性,称为上颌硬区。
Langer线:Langer 绘出第一张人体皮肤裂线图,指出皮肤裂线的排列方向是与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方向一致的,故称此线为Langer皮肤裂线,简称Langer线。
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来自颈深筋膜浅层,筋膜在腮线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
腮腺床: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和IX~XII对脑神经)相毗邻。上述结构称为“腮腺鞘”。
颈鞘:是颈脏器筋膜的壁层包于颈部的全部脏器(喉、气管、甲状腺、咽及食管)的外围形成,又称颈动脉鞘或颈血管鞘。
咀嚼周期: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咀嚼周期。
牙合力:是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之力,又称咀嚼压力。
最大牙合力:为牙周组织所能耐受的最大力。
前牙牙合运循环:在咀嚼运动中,下牙合由正中牙合位或息止颌位向下、向前伸,继而上升到上、下颌切牙切嵴相对,切咬食物,在穿透食物后,上下颌切牙切嵴对刃,然后,下颌切牙的切嵴沿上颌切牙的舌斜面,向后上方回归至正中牙合位,如此周而复始,称前牙的牙合运循环。
后牙牙合运循环:在咀嚼运动中,下颌由正中牙合位向下向外(向工作侧),继而上升,使工作侧上、下后牙的同名牙尖彼此相对,然后下颌后牙颊尖的颊斜面,沿上颌后牙颊尖的舌斜面向舌侧滑行,返回至正中颌位,下颌后牙颊尖舌斜面从中央窝沿上颌后牙舌尖颊斜面向舌侧继续滑行,约至其一半处而分离,如此周而复始,称为后牙的牙合运循环。磨耗: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的消耗的现象。
磨损:指牙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牙体损耗。
咀嚼肌力:提颌肌收缩时所能发挥的最大力,也称咀嚼力。
开口度:指受检者大张口时,上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约4厘米。
肌电图:肌肉兴奋时的生物电活动,通过电极倒入肌电图仪将肌电信号放大后,在示波屏上或记录纸上描记的图象。味觉适应:长期给味蕾以某有味物质刺激,其感觉强度就会迅速降低,即味觉适应。
味觉交叉反应:味觉适应使舌对其它味觉可能更为敏感,即味觉交叉反应。
牙周潜力:日常咀嚼食物所需牙合力约为最大牙合力之一半,即正常牙周组织尚储备一定的承受力,称牙周潜力。咀嚼效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
Bennett运动及Bennett角:下颌侧方整体运动为Bennett运动。下颌侧方边缘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下、前、内运动的轨迹在水平面上与矢状面所成的夹角为Bennett角。
牙冠唇、颊、舌面突度有何生理意义?牙唇面及后牙颊面的突度均在颈1/3,后牙舌面突度则在中1/3。咀嚼食物时,牙冠的正常突度可使部分咀嚼过的食物擦过牙龈的表面,起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牙龈的健康;若牙冠突度过小或平直,食物可直接撞击牙龈,使牙龈产生创伤性牙龈萎缩;若牙冠突度过大,食物经过该处则不能触及牙龈,长期可造成牙龈废用性萎缩,影响牙龈组织的健康。牙冠颈1/3的突度,还可扩展龈缘,使其紧张有力。
简述髓腔的增龄变化和病理变化。牙髓腔的形态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乳牙的髓腔相对较恒牙者大,青少年恒牙的髓腔又比老年者大,其髓室大,髓角高,根尖孔也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髓腔内壁有继
发性牙本质沉积,使髓腔的体积逐渐减小,髓角变低,根管变细,根尖孔窄小,有的髓腔部分或全部钙化阻塞。上颌前牙继发性牙本质主要沉积在髓室舌侧壁,其次为髓室顶。磨牙主要沉积在髓室底,其次为髓室顶和侧壁。因此,老年人恒牙髓室底常为凸起形,而年轻人多为扁平状。此外,髓腔病理性变化,如外伤、酸腐、龋病等致牙本质暴露,在受伤处相对的髓腔壁上形成修复性牙本质,使髓腔缩小。
简述下颌第二磨牙牙冠牙合面的解剖特点。下颌第二磨牙牙冠牙合面分为4尖型和5尖型,4尖型有两种类型:一种牙合面4条发育沟呈“十”字形分布,即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整个牙合面似田字形,为4尖的主要类型,约占50%;另一种发育沟呈“X”形分布,此型约占5%。5尖型约占45%,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具有5个牙尖。
简述乳牙髓腔的应用解剖。牙髓腔的髓室大、髓壁薄、髓角高、根管粗、根管方向斜度较大,根尖孔亦大,因此在制
备洞形时,应注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由于乳牙髓腔大,牙髓效果好。
出乌兰记
论述乳牙的应用解剖?1.婴儿出生后约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约2.5岁萌出20个乳牙。6岁左右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为恒牙所代替。因此,乳牙在口腔内的时间,5~10年左右。此阶段正值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完整的乳牙列,能发挥良好的咀嚼效能,对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如缺乏咀嚼功能的刺激,将使颌骨发育不足,成为牙颌畸形的病因之一。
3.牙位置正常,可引导恒牙正常萌出。若乳牙滞留,则恒牙将错位萌出;如乳牙早失,其前后邻牙将向缺隙内倾斜或移位,使间隙缩小。待恒牙萌出时则位置不足,势将错位萌出,成为错颌畸形的重要病因之一。
4.前牙牙根舌侧有恒前牙牙胚,乳磨牙根分叉内有恒前牙牙胚,乳牙时,应考虑此种关系,以免伤及。
试述切牙髓腔的应用解剖?
1.上颌前牙髓腔的唇舌径在牙颈部最大,开髓时应从舌面窝中央,向牙颈部钻入。
2.上颌切牙根管的特点是粗大而直的单根管,作根管时操作方便,效果好。
3.上颌切牙在活髓牙预备针型嵌体的针道时,应注意避开髓角。
4.下颌前牙的双根管多分布在唇舌向,在正面的X线片上,因双根管唇舌向相重,应改变投射的角度才能显示。在作根管时,须检查根管口的数目。
5.下颌切牙因根管较窄,根管侧壁薄,根管时应防止侧穿根管壁。白世峰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与上、下颌第一磨牙有何区别?
1.第二乳磨牙的牙冠较小,乳白。
2.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颈部明显缩小,颈嵴较突,牙冠由颈部向牙合方缩小,故颈部大而牙合面小。
3.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约相等,而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此三尖中,以远中尖最小。4.上颌第二乳磨牙为三根,下颌者为二根,但根柱短,牙根向周围张开。
5.第二乳磨牙位于第一磨牙的近中且体积较大。
论述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的形态特点。
下颌第一磨牙牙冠牙合面呈长方形,由四条边缘嵴围成:颊牙合边缘嵴长于舌牙合边缘嵴,近牙合边缘嵴较长且直,远牙合边缘嵴较短且突。牙尖:5个,近、远中颊尖短而圆,近、远中舌尖长而尖,远中尖最小,位于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三角嵴:5条牙尖三角嵴朝向中央窝,其中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斜面: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颊尖和远中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及舌尖的颊斜面与对颌牙均有咬合接触。窝及点隙:中央窝位于牙合面二近中牙尖三角嵴的远侧及
远牙合边缘嵴的近侧,窝内有中央点隙。近中窝较小,位于近牙合边缘嵴的近侧,窝内有近中点隙。沟:5条发育沟,颊沟由中央点隙伸向颊侧,经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之间至颊面;舌沟由中央点隙经二舌尖之间至舌面;近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牙合边缘嵴之内;远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远中,止于远牙合边缘嵴之内;远中颊尖与远中尖之间有一条远颊沟,从远中沟上分出,向远颊方向至颊面。
简述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关系,上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第一磨牙的关系?牙尖交错牙合正常时,上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下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上颌尖牙的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下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牙合楔状隙。
临床上覆牙合与覆盖如何分类?临床上常根据下切牙被上切牙盖住的程度,将覆牙合分为三种类型:上切牙盖在下切牙的切1/3之内,为浅覆牙合,切1/3与2/3之间为中覆牙合,切2/3以上的为深覆牙合。临床上常根据下切牙咬合在上切牙舌侧的具体部位,将覆盖分为三种类型:下切牙咬在上切牙的切1/3之内,为浅覆盖,1/3与2/3之间者为中覆盖,2/3以上的为深覆盖。
为什么上下颌第一磨牙在建牙合初期形成的偏远中关系在替牙期间能够得到调整?简述之。上下颌第一磨牙在建牙合初期阶段为偏远中关系,但由于下颌乳切牙、乳尖牙的近远中总宽度小于下颌恒切牙
、尖牙的近远中总宽度,而差数较上颌乳切牙、乳尖牙与恒切牙、尖牙的差数为小。下颌乳磨牙的近远中总宽度大于下颌前磨牙的近远中总宽度,而其差数比上颌乳磨牙与上颌前磨牙的差为大。因此,在替牙期间,下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的距离较上颌第一磨牙者为多。这样,便能使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偏远中关系调整为中性牙合关系。
替牙期间,上切牙牙冠会偏远中?替牙期间,因颌弓增长尚不足,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的牙根分别受到来自未萌出的侧切牙、尖牙牙冠向近中的挤压力,使得牙冠向远中偏斜。待侧切牙、尖牙相继萌出,同时牙槽骨又有所增长之后,各切牙的牙长轴可以恢复正常。
简述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标志。牙尖交错位正常主要有以下标志:1.颞下颌关节髁状突在下颌窝中基本处于中央位置,即关节的前、后、上间隙基本相等。髁突的前斜面、关节盘中带、关节结节后斜面,三者之间密切接触,双侧髁突形态和位置对称,关节内压力正常。2.咬合关系首先要有正常的咬合垂直高度,在正常垂直高度状态下,上、下牙牙尖交错,接触广泛而密切,具有正常的牙尖斜面引导作用,即当下颌自然闭合至上、下牙尖接触时,由于牙周膜本体感受器的反馈调节作用,咀嚼肌作相应的收缩,下颌牙沿着上颌牙牙尖斜面的引导,很自然而且稳定地进入牙尖交错位。
由于下颌位置的维持,需要有肌肉的收缩来完成,左、右两侧的升、降颌肌相对平衡的收缩作用,对于维持正常的牙尖交错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常也将下颌骨的对称运动中,双侧咀嚼肌收缩对称、有力,作为牙尖交错位正常的重要标志之一。
简述牙尖交错位正常的特点?牙尖交错位以牙尖交错牙合为依存条件,牙尖交错牙合有异常变化,如某些错牙合、多个牙缺失、牙合面重度磨耗等,均可使牙尖交错位发生改变。牙尖交错位随牙尖交错牙合的存在而存在,随牙尖交错牙合的变化而变化,髓牙尖交错牙合的丧失而丧失。
简述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意义?牙尖交错位是下颌的主要功能位,咀嚼、言语、吞咽等功能活动,均与牙尖交错位有密切关系;而且牙尖交错位是最易重复的下颌位置,临床上可作为许多检查、诊断和的基准位;牙尖交错位正常则双侧咀嚼肌可发挥相对均衡、对称的收缩力,有利于下颌的各种口腔功能运动的协调与稳定,对于防止运动时产生的创伤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什么第一磨牙的咬合关系被称为牙合关键?其原因主要有:1.第一恒磨牙是恒牙中最早萌出的牙,其牙合面牙尖、沟、窝多,因而在上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达到牙合接触以后,易于保持稳定。这样,在其近中或远中陆续萌出的磨牙就可以在稳定的咬合关系状态下,达到各自相应的牙合关系。因此,第一磨牙的牙合关系是保证其他牙牙合关系正常的重要条件。2.第一磨牙的牙根多,粗壮、长大,上颌第一磨牙位于骨质致密的上颌骨颧弓根的垂直嵴内,这也使得该牙萌出后位置比较恒定,可成为引导其余牙在正常位置萌出的引导因素。3.第一磨牙位于牙列的前后方向中段,接近咀嚼肌在颌骨上附丽部位,各肌的合力作用点与该牙很接近,使该牙承受的牙合力最大,而且由于该牙的形态特征(牙合面大、尖窝及斜面较多、牙根粗壮),使其成为牙列中承受咀嚼负荷最重要的牙。因此,第一磨牙的牙合关系成为牙尖交错牙合最重要的标志。
论述乳牙期间牙合的特征?乳牙期间牙合的特征在4岁以前和4岁以后略有不同:1.4岁以前乳牙牙合的特征是乳牙在颌骨上的位置较直,无明显近远中或垂直向倾斜,使乳牙牙合的覆牙合较深,覆盖较小。牙合曲线不明显。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成为齐平末端。2.4~6岁期间,随着颌骨的长大,牙排列逐渐稀疏,切牙区及尖牙区出现间隙,其中上颌乳尖牙近中和下颌乳尖牙远中的间隙成为灵长间隙。牙切缘及牙合面产生显著磨耗,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不在同一个平面,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随着下颌骨的发育,暂时性深覆牙合可有所减小。
论述替牙期间为什么会出现唇系带位置异常、间隙及牙冠偏斜等,能否恢复正常?替牙牙合期间常有暂时性错牙合表现:1.上唇系带位置过低在乳牙初萌时,上唇系带常位于两中切牙之间,此为暂时现象,随着颌骨和面部的发育,牙根的生长,上唇系带可逐渐退缩到正常位置。2.上中切牙间隙上颌的左右中切牙牙冠偏向远中,在二者之间形成明显的间隙。这多是因为上颌侧切牙尚未萌出,在牙槽骨内挤压了中切牙牙根,迫使之向近中移动造成的。待侧切牙萌出后,一方面其对中切牙牙根的挤压作用减弱或消失;另一方面侧切牙萌出过程中对中切牙的牙冠产生挤压作用,迫使之向近中移动,间隙变会逐渐消失,中切牙位置转为正常。3.上切牙牙冠偏远中因颌弓增长尚不足,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的牙根分别受到来自未萌出的侧切牙、尖牙牙冠向近中的挤压力,使得牙冠向远中偏斜。待侧切牙、尖牙相继萌出,同时牙槽骨又有所增长之后各切牙的牙体长轴可以恢复正常。
替牙期间出现的暂时性拥挤是否能被缓解?试述之。
下颌骨的薄弱部位有:1)正中联合  2)颏孔  3)髁突颈部  4)下颌角
颌下腺导管易结石,原因:1)下颌下腺导管长而弯曲,自后下斜向前上走行。2)唾液在导管内运行缓慢。3)颌下腺导管开口较大,牙垢或异物易进入导管,常成为钙盐沉积的核心,逐渐形成导管结石。因此,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比腮腺常见。
面部危险区原因?临床上常将鼻根部和两面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称为面部危险区。因为面部的静脉瓣有的形态成袋状,袋口成向心性开放,当面部肌肉收缩时,血液可以反流;还有的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当面部发生化脓性感染时,尤其是上唇和鼻根部的炎症,易在静脉内形成血栓,若处理不当或挤压,其感染源或栓子可经内眦静脉,眼上静脉而逆流至颅内的海绵窦,或经面静脉至翼丛再达海绵窦,导致颅内严重的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当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原因?上颌骨的血液供应极为丰富,具有多源性特点:接受1)上牙槽动脉  2)上牙槽后动脉  3)眶下动脉  4)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等的血供,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解剖依据。由于上颌骨的血供丰富,故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迅速,当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
颞下颌关节运动形式?(1)、小开颌:下颌下降约2cm.髁突仅作转动运动。运动轴心在髁突。活动发生
在下腔,关节盘基本不动。(2)、大开颌运动:下颌下降2cm以上,髁突不仅有转动,而且有滑动。转动轴心仍在髁突,滑动轴心在下颌孔附近。活动既发生在下腔,又发生在上腔。(3)最大开颌:如在打哈欠时。髁突停止在关节结节处仅做转动而不再向前滑动。运动轴心又在髁突,活动只发生在下腔。(4)闭颌运动大致是循开颌运动原轨迹作相反方向运动。
面神经走行?面神经自茎乳孔穿出时,位于茎突与乳突之间的间隙内。在茎乳孔,面神经位于距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2cm处,面神经向前、外并稍向下经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腹之间,前行越过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腮腺,然后横过颈外动脉及下颌后静脉的外侧。过氧化氢异丙苯
各牙被什么神经监管?在神经没有变异的情况下:1)右上牙槽后神经:右上颌第二和第三磨牙及第一磨牙的腭根及远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2)右上牙槽中神经:右上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 3)右腭前神经:右上颌尖牙、前磨牙、磨牙的腭侧粘骨膜和牙龈。
腮腺导管走行?腮腺导管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走行,与颧弓平行,横过咬肌外侧面后在咬肌前缘几乎成直角转向内,绕过颊脂垫,穿入颊肌,约成45度角向前,在颊肌与颊粘膜之间走行一短距离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开口处的粘膜隆起,称腮腺乳头。
答:(1)尖牙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骨。
(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向外后经颧弓至颅底。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而成。在上述蜘蛛间有横行的连接支架,诸如眶上弓、眶下弓、鼻骨弓等。这些结构使上颌骨及其邻骨能承受相当大的咀嚼压力。
答:(1)颞下颌关节不仅具有转动运动而且还有滑动运动。转动发生在关节下腔,又称铰链关节;滑动发生在关节上腔,又称滑动关节;因此TMJ是由铰链关节和滑动关节组成的复合关节。(2)在转动和滑动的关节运动中形成多个运动轴心。如小开颌时,运动轴心在髁突;大开颌时运动轴心在下颌孔附近;侧方运动时,一侧滑动、一侧基本上转动,转动侧则以髁突---下颌支后缘为运动轴心.这些轴心是不固定的,随下颌骨的运动而改变,称为瞬间轴心。(3)颞下颌关节是一个左右联动关节。(4)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与牙合密切相关。咀嚼运动是颞下颌关节和牙合二者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因此把牙合和关节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换言之,牙合可被看作为一种特殊的关节,是颞下颌关节的延伸,而颞下颌关节可被看作为一种特殊的牙合,是牙列的延伸。综上所述,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解剖概括起来说是由左右两侧四个关节,即2个铰链关节和2个滑动关节组成的复合关节,它和牙合、咬颌协同作用形成功能整体,具有转动运动和滑动运动多个瞬间运动轴的左右联动关节。
口颌系统肌链有三条:
(1)水平肌链:由口轮颊肌、颊肌和咽上缩肌组成。单侧唇裂和双侧唇裂破坏了此肌链,可以影响前牙弓和前腭突的正常发育。巨舌症破坏了舌与水平肌链正常的肌力平衡,可造成前牙开颌和下颌前突。
(2)垂直肌链:由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垂肌、腭咽肌和腭舌肌等组成。比如腭裂患者破坏了此肌链,可影响上颌骨和腭弓的正常发育,如上颌牙弓缩窄,腭高拱,上颌骨缩窄和腭裂音质等。
(3)姿态肌链:由头部背侧的颈后部肌肉通过帽状筋膜绕过头顶,接连颞肌、咬肌和舌骨上、下肌组成。支持头的垂直位置。如斜颈病人破坏此肌链,影响下颌骨、上颌骨及颧骨等的发育,造成颜面不对称畸形。此肌链对维持下颌骨的位置、各肌肉间的平衡也有明显的影响。
答:(1)两侧的下颌神经在下颌中切牙处有交叉吻合支。(2)上牙槽前神经的分布范围可向后延伸至前磨牙或第一磨牙区。(3)上牙槽中神经国人有32.5%缺如。此时,其分布区域由上牙槽前神经和(或)上牙槽后神经替代。(4)上牙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3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508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下颌   切牙   磨牙   牙尖   交错   上颌   牙合   运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