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反思与路径

收稿日期:20200217作者简介:
定位板超固态王苏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① 
吴鹏:《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路径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② 吴鹏:《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路径分析》。2020年5月第3期南京晓庄学院学报JOURNALOF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May.2020No.3
香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反思与路径
王苏婉
新苏伊士运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摘 要:目前香港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殖民主义教育的历史、愈演愈烈的敌对势力、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新闻媒体加剧了香港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培育的难度。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的未来,培育高素质爱国爱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面对香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关键词:
香港教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身份认同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902(2020)
iec标准查询
03011705近年来在香港发生的以大学生为行为主体的“反修例”“占中”“民主墙海报”等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国际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香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反思。如何培育和提升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使其成为自主、理性、负责的现代中国公民是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反思
冰点渗透压
康涅狄格州百人误诊(一)殖民主义的疏离教育香港在回归中国前,港英政府采取的教育政策一直带有着强烈的殖民主义彩。20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曾下令禁止在香港高校内讨论政治,更别说从事与此相关的活动了,此举意在冲淡香港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①在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几乎没有提到国民教育,学生使用的教材中也刻意回避了“国家”“民族”等概念;公办学校的历史教科书中花大篇幅介绍了欧洲历史,而一些如战争之类的史实未被写进,这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时许多青年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不了解。这种表面上是在培养“世界公民”,实际上是在培养服从殖民统治的奴性公民的疏离式教育使得当时的香港青年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模糊、对祖国的基本认知不清晰,部分青年学生只知道自己是香港人,却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港英政府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对香港青年民众施行殖民教育,意在培养效忠于大英帝国的子民。这种长期以来重英轻中的教育给香港回归过渡期的香港特区政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二)过渡阶段的国民教育1985年发布的《中英联合声明》标志着香港进入回归前的过渡阶段。这段时间中,香港学术界将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一齐使用,
或用国民教育将两者加以概括。香港教育署于同年颁布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以下简称《八五指引》)中提到要面向全港中小学生施行公民教育,为的是摆脱港英政府时期形成的奴化思想,逐渐形成清晰的国家认同和归属概念。其中也明确规定了香港地区从幼稚园到大学预科的公民教育大纲。②这也为香港回归后国民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1996年8月《八五指引》进行修订(以下简称《九六指引》),突出强调了民族教育的地位,第一次提出把培养对中国的归属感作为公民教育的宗旨。在回归前的过渡阶段,香港的国民教育开始逐渐形成和细化,香港青少年学生可以从课堂上学习到有关—71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3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72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香港   公民   大学生   国家   中国   学生   培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