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之天人三策

幕表
《贤良对策》,那时候汉王朝的“大一统”专制政权已经确立,武帝的策问的目的,则是为这个专制体制到理论根据,以之为统治思想。当时的思想界,先秦以来的百家争鸣局面,通过思想学术间的混合和杂交,在秦汉之际的政治大变化后,已经偃旗息鼓。政治上的统一的实现必然要求思想上的统一,这是时代的大趋势。所以汉初时的统治思想的主调是黄老之学,而武帝想改变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基调。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策问”分三次进行,每次武帝策问的意图都不同。第一次的意图,以统治基调为“天命论”为前提,提出怎样才能保住天命,怎样才能统治民众,所谓“求天命性情”。对此董仲舒答以“天人感应”和“灾异之说”但是不是重复以往的说法。董仲舒所说的“天”,是依据他的“天道论”建立的至高无上的神祗和乳胶思想的哲学本体,而且这个“天神”又和儒教理念具有一体化结构。同时董仲舒主张的“天人感应”和“灾异说”跟传统的“天人相与”说不一样,是要天和人平等感应。为此,针对汉武帝的“天命和性情”的策问,董仲舒的回答,首先根据“天人合一”说,设计“灾害”“怪异”“伤败”等三个阶段的灾异说,并以这些灾异为对“天”“道”的君主的恶政的谴告。其次回答这个“道”是什么的时候,董仲舒根据自己的“天道”论,认为“道”是“天神”之道,而在他那里天道是和儒家理念一体化了的,所以“道”实际上就是儒教伦理道德。再就是根据阴阳五行说,讲“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天任德不任刑”,就是说,儒教德治主张的根
据在于天道阴阳。故说“王者承天意从事,故任德不任刑”结论是“道者,所系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ecp协议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生也。”只要饬儒教理念的核心“五常之德”则可以保天命,实现“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之帝王万世伟业。
武帝的第二次策问的意图,针对以前儒家宣传的圣王的两个类型,提出为“什么治道不一样”的疑问,寻求自己怎样作才能寻求到像圣人那样治理天下之现实政治的方策。对此董仲舒首先回答说:“帝王之条贯同。然而劳逸异者,所遇之时异也”希望武帝实行政策转换,进行改革,并提出两个改革方案。一个是“心求贤尽”,再就是“与大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才”。总之,是以儒学为国教国学,应从儒者中选任国家官僚。
第三次武帝策问的意图,和第一策相同,从天人相应、阴阳之化的角度,详细询问天命、人道以及相应关系。对此董仲舒说,天道和人道之“道”具有永恒不变性,但人事又有变化性,圣人的责任在于“法天而立道”。最后,董仲舒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提出了以儒教为国教,从而实现思想的统治的建言。可见《贤良对策》的主旨,在于天道建立以儒教为中心的人道。
董仲舒将儒家改造为儒教,实现儒教国教化的理论贡献,大致经历了一下过程。首先,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是从他的春秋公羊学着手的。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整顿了以前的传统儒学经传,在春秋“法古”精神之下,季节了儒家思想的政治本质和意识形态性。在此之上,对儒家思想注入“奉天”“法天”之新精神,实现了从“法古”到“奉天”的转换。因为自殷周时代以来,“天命论”是历代统治思想的主要支柱,儒家伦理道德及其前身周代的宗法伦理思想,则是和中国古代的“天”思想相乘离的,要想成为新时代的统治思想,必须和“天”思想相结合。但是再春秋学那里,董仲舒还没有来得及论述“天”,他的春秋公羊学的“天”,只是春秋经传历史批判的精神支柱而已。
其次,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开始着手改造中国古代“天”概念。董仲舒把周代开始分离的自然崇拜意识,也就是以“天”为宗的观念,和以祖先崇拜意识,即以“孝”为宗的观念在结合一起,建立了至高无上的神祗“天神”。碎纸片的拼接复原
随后,董仲舒把这个“天神”导入从前的儒家基本观念和道德理想,使之成为儒家思想体系的至高无上的神祗和哲学本体。于是在儒家思想中“天神”和天之道“天道”一体化,变身为新的思想体系——儒教,进而成为汉“大一统”帝国的国教,成为了新的统治思想。
在此之上,董仲舒详细论述了“天神”“天道”的内容和实质,外延和内在构造,这叫做“上揆天道”。又对儒教的作为国教的任务作了论述,这叫做“法天”“继天”“因天之性情”,来立“人道”,所谓下质人情。青青草网站
董仲舒为了建立这样的天道思想,采用了“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这两个价值观和表述系统。所谓“天人合一”,指把天道和人道放在同一价值系统中,探究天人关系的天人观。为何天和人可以平等地感应交流,为何“因天之性情”“法天”“继天”就可以立“人道”,为何神秘的天神可以成为儒家的哲学本体等,换言之,怎样才能求得“天命和情性”的问题等,董仲舒用了“天人合一”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求得天道理论的实践功能。董仲舒为了观见“天道”“天意”“天志”,为了改造儒家的基本观念和道德理想,又引进了战国时代以来流传于世德阴阳五行说。通过“明”“辩”阴阳五行,知晓“天道”“天志”,用之来改造先秦儒家的基本观念和道德理想,“天人合一”为天人交流形式的儒教思想体系。所以才有,“景武之世,董仲舒始推阴阳,为儒者宗”的说法。
大卫 布拉特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45: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66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天道   思想   统治   儒家   理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