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中期董仲舒作春秋繁露,较系统地阐述

农学学报
董仲舒《春秋繁露》简析
《春秋繁露》是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所作的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说《春秋》事得失,作《闻举》、《玉杯》、《蕃露》等数十篇。《蕃露》是他讲《春秋》诸篇中的一篇。“蕃”与“繁”古字相通。《史记》说“蕃露”原是冠冕的一种装饰,缀玉而下垂。贾公彦在《周礼·春官大司乐》中作疏说:“前汉董仲舒作《春秋繁露》。繁:多;露:润。为《春秋》作义,润益处多”,认为《春秋繁露》是对《春秋》大义的引申和发挥。
现存《春秋繁露》有17卷,82篇。由于书中篇名和《汉书·艺文志》及本传所载不尽相同,后人疑其不尽出自董仲舒一人之手。《春秋繁露》系后人辑录董仲舒遗文而成书,书名为辑录者所加,隋唐以后才有此书名出现。
一、《春秋繁露》的创作初衷
作者董仲舒是汉代的经学大师,他不仅博学多识,担任过朝廷的大官,而且“居庙堂之高则思其民”,决心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促进国家的强盛。而且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与发展,人民因为战争而终日慌乱不安的心也终于平静。
经济得到发展,政治上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急需一种理论体系来巩固,于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应运而生。
董仲舒在当时的社会上不仅是远近闻名、人人尊重的大学者,而且他做官理事的能力又非常出,他曾两任汉朝分封国的国相。因此,有这样一位能力不俗,又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为汉代武帝出谋划策,皇帝当然会欣然接受。《春秋繁露》作为董仲舒的代表作,主张在以往儒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强化集权统治,这样的思想正是汉武帝想要的。
汉武帝有着建立千秋大业的雄伟壮志,首先就要有支持他统治的完备思想体系的支持。而经董仲舒潜心研究《公羊春秋》,以《公羊春秋》中“春秋大一统”为主旨,把儒家尊崇的周代以来的礼乐制度以及阴阳五行家的学说贯通起来,并且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思想精华,为《春秋繁露》打下了深厚的写作基础。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武帝尊重。
达菲林二、董仲舒的所营造出的新的儒学体系
在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影响不言而喻。而最初百家争鸣局面盛行时,儒家仅仅是众多学说里的一个学派,并没有突出。而儒学之所以能够达到后世的繁盛,与董仲舒是紧密相关的。
铝电池
汉代武帝早在未继位之前,就对儒家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更加系统的完善,在《春秋繁露》中细致分析了儒家学说之后,汉武帝心中早前的那
株儒学的幼苗得到了滋养,发展成长,于是他迅速又投入到向天下宣扬儒家活动里。由此看来儒家能对古代中国产生这么显著的作用,董仲舒无疑是背后的大功臣。
儒家思想的“礼治”主要体现为一种有区别的“异”,这种“异”体现在多种方面,包括富贵与贫贱,长辈与小辈,亲人与友人等差异。新形成的儒学体系通过这种差异,形成仿照周礼而推及的儒家礼治。
对于儒家而言,社会的动荡往往由于礼治的实行不善,要想使社会长治久安就要把完善礼治作为重要工作。这种“异”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变相的等级制,虽然百姓不能够自由越级,但是被固化在这种相对稳定的制度下的人民得以过上安稳的生活,统治者的专制主义统治也能有所加强。
“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 这选自《春秋繁露》,大意为,春秋的道理是信奉上天和效法古制。董仲舒在他的思想主张中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他认为封建社会的统一是必然的,并且对“天”表现得尤为尊崇,认为自然界存在着神,把王权和神权结合起来。
使得王权神化,受统治的百姓更加信服,都臣服于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因此《春秋繁露》
是深受统治者欢迎的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这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新发展方式也使新儒学体系影响甚大。
待遇留人
三、《春秋繁露》反映出董仲舒的神学唯心思想
填料函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主要可以阐述为“三统”和三正”。由于他不仅继承了儒家礼治思想,还吸取了阴阳五行家学派的精华,所以在《春秋繁露》中他把人文自然归结出了一套理论。这套理论有着儒学的“骨”和阴阳五行家的“血肉”,并且做出了多种多样的牵强比附。董仲舒主张建立“天人感应”论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神学体系。
这种神学体系在后人看来可能是较为落后的,但却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激起了不小的浪花,具有较强先进性。为了发扬完善神学唯心思想,董仲舒又将其细化,创造出了以神学唯心为中心的分支思想。
比如“人副天数”说,把人与天构成联系,人身的骨节、五脏、四肢等被他比附作一年的日数、月数,或者是五行、四时之数;根据人身体内的五脏六腑和五行符、外有四肢与四时符,进而获得了“为人者,天也”的结论。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董仲舒认为上天是给予人类生命和所有事物的馈赠者,上天的力量无边。
人们常知的是人性有善良的一面,相反也有丑恶的一面。董仲舒将人性与神学相结合,用天有阴阳来比附人性,说的是“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大意为天道兼备着阴阳两种功用,人也同时具备了贪婪和仁爱两种本性等等。
数量词
简而言之,董仲舒的神学体系包括“三纲五常”、“三统三正”和“性三品”。他其中的一部作品中,就说明了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之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这便是他“阴阳”思想的体现。“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总体来看这就是封建社会“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并且他把 “仁、义、礼、智、信”五种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和金、木、水、火、土这样的五行相比附,阐发为“五常”的主张,这便是“五行”思想。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05: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65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儒家   思想   神学   儒学   统治   主张   体系   理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