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艺术中的精神性

季奎顺浅谈当代艺术中的精神性
作者:程琳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2
        要:在这个多文化融合的社会里,艺术也多姿多彩。然而,精神性的追求尤为重要,在速食文化的潜移默化里,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中,利益以及生活的压力,人们不再想要去花费时间与精力探索新奇新鲜的东西,冷漠漫延开来,在此时,艺术便成了直接反映我们社会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讨论艺术时,各种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精神性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冲撞着我们的本心,让我们去思考,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当代艺术;精神性
        1 艺术作品中精神性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艺术与精神性一脉相承。在西方与中国都拥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与艺术作品,艺术以及文学作品都是其精神性的表现形式。现今人们对于精神性有着多样并且更深层次的探索。认为精神性则是想要归属于除自己之外的更大的自然渴望,探索生命的
道家导引术
开始和死亡本质的欲求,以及对宇宙中难以辨别、不可捉摸的力量的认知,对我们的存在和未来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和质疑。同时也让我们去思考自己本身,思考生存的状态以及对生命都做出了深刻的探究。然而我们现今所生活的社会,迷失在物欲的世界里,乐此不彼。在机械化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对生活的漠视,冷漠,麻木,成为司空见惯的事。因此,对于精神性的追求显得无比重要。同时,有大量的艺术、文学作品中对精神性进行表达和探索。例如,德国赫尔曼基辛格·黑塞的《荒原狼》中对人内心的探索、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及卡尔维诺都对精神性做出了分析和探寻。在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的大量普及,人类的异化以及内心的变化都需要这种精神性,需要通过对精神性的探索带给人们对于生存、生活以及整个宇宙进行思考。
        2 西方当代艺术中的精神性
        在西方艺术中,精神性一直是其表达的主题。可以从史前时期的山洞壁画,古希腊雕塑,斯里兰卡的巨型佛雕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看出,这些作品都反映出人性的伟大与生命力。再来看1920世纪这段时期,艺术与精神性渐行渐远,多数都带着强烈的对彩、构思以及技巧的分析与重视,从而忽视了艺术家与作品的精神性。在现当代的艺术,
精神性的主题重新受到了关注,其中受到关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世界的大融合、各种文化的相结合,以及我们的个体的变化、社会问题等。一些艺术家开始从精神上寻问题的出路,寻艺术中的精神性,如德国的安塞姆·基弗、里希特、贾克梅蒂等。精神性的延续是由于战争、生存环境、恐怖主义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等的问题,然而在近些年就有些艺术家运用不同多的方法和材料来表达其精神性。例如,在2000年的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以天启为题的展览中,日本的森万里子的《梦幻庙宇》是一件结构复杂的作品,由多个部分组成,它运用了多种手段和材质,结合了电脑技术、3d环绕音效以及虚拟实境等元素,庙宇是一座仿效公元程序员的十层楼739战场年的日本寺庙,有着八角形的结构。他的作品一直穿插着自然界的神秘场景。在这个充满现代结合的场景中回看我们的传统寺庙建筑,让我们感受到与自然的结合,思考自然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迪诺斯·普曼和杰克·清教徒的假面查普曼的《地狱(Hell)》,向人们展示了上百个弱小的受害者饱受纳粹暴行的摧残,将集中营的历史浓缩为对未来的浩劫的场景的隐喻,同时对人类之间的相互诅咒和辱骂、指责也做出投射。让人们进行深刻的思考:当我们看到有可能发生在未来的恐怖场景时,还能否以乐观、欣赏的角度去观看,也让我们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反思。同样,来自非洲的艺术家克里斯·奥菲利在1996年作的《圣母玛利亚》(The Holy Virgin Mary),他的作品表达了一种对异教徒对混血儿
的先入为主思想的轻视,披着蓝外衣的非洲黑人圣母玛利亚被黑帮电影图片和从情杂志中剪下的女性生殖器图片和大象的粪便所包围着。这些作品都是从人性最真实的角度去探索未知的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2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59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精神性   艺术   探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