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丝·米勒》中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探讨

摘要:《黛丝·米勒》是英美文学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成名作,也是他“国际题材”小说的代表作。作品描写了美国欧洲上流社会在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其中作品很多地方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
  本文就象征主义手法在作品的情景描写、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发现象征主义的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可使观念和哲理形象化和感性化,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在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维成像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 《黛丝·米勒》 象征主义
 
On Symbolism inDaisy Miller
 
Abstract: The novelistHenry Jameswon his international fame through the publication ofDaisyMiller, whichwas also the representativework of hisinternational theme. The novel
described many cultural and lifestyle conflicts between American society and European upperclass. There are many symbolic uses in this work, so here we make a deep and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use of symbols in setting and characterdescription etc. We find the use of symbolistwriting can make the idea and concept visualized and concrete and help the readers to understandthe internal social meaning and the profound realistic meaning better.
 
Key words: Henry James;DaisyMiller; symbolism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素有美国“小说泰斗”之称,被认为是意识流文学派的先驱,现代派小说批评的鼻祖。(Freed-man,2000:)他一生共写了21部长篇小说和100余篇中短篇小说,还写了400万字非小说类作品。
  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探讨文学创作,为现代小说理论奠定了基础。
  中篇小说《黛丝·米勒》(Daisy Miller,1879)是詹姆斯的成名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旅居欧洲的美国青年温特朋在风景如画的瑞士小城费维,邂逅了美国富商之女黛丝·米勒。黛丝年轻漂亮,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具有蔑视世俗观念的叛逆精神。
  两人相识之后一起游览锡庸城堡,温特朋的姑妈闻讯表示反对,拒绝与黛丝相识,认为黛丝没教养。后来在古城罗马,两位年轻人再次相遇,由于黛丝与新结识的意大利男友乔万尼利一起出入公共场所,引起罗马上流社会的不满,他们纷纷拒绝与黛丝来往。
  黛丝不顾劝阻,仍然与乔万尼利游览夜下的古罗马竞技场,不幸染疾而终。黛丝临死前再三托她的母亲转告温特朋,她并没有和别人订婚,温特朋得知捎来的口信才似有所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作品活泼轻松的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的思索,其中很多地方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
  象征主义,曾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古老悠长的运动之一”。(Feidelson,1953:4)它一般采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作品意义。象征,对于文学而言,主要是指以具体的形象,如实物、字符、数字、颜等来代表、暗示抽象的观念,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情感,该具体意象包含的意义远远超过其自身。(Robert,1989:326)在《黛丝·米勒》中情景描写、人物形象等都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挖掘其潜在的象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在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1.0象征主义手法在情景描写中的运用“国际主题”是亨利·詹姆斯小说的重要特征,在国际主题的写作中,情景因素对作品本身有着重要的影响。《黛丝·米勒》反映了不同地域两种文化的碰撞,作者刻意描写的是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之间的差异。美国以黛丝的家乡纽约斯克内克塔迪为代表,斯克内克塔迪在历史上就非常繁荣,在伊利运河开凿之前曾被称为是“通往西部的大门”,在近代史上成为有名的重工业区,机车制造业和电力业都非常发达,后来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总部就坐落在那里。在近代史上纽约斯克内克塔迪又被誉为“照亮世界和推动世界的城市”(Stratton,2003:14),因此以它为代表的美国象征着富裕、民主,充满活力,而以华克太太、考斯泰洛太太等美国人侨居的罗马、费维、日内瓦等地为代表的欧洲则象征着文明、古老、墨守陈规。与来自美国的天真、纯洁、不拘形迹的黛丝相比,长期居住在欧洲的他们已经适应了欧洲的生活方式,变得比欧洲本地人还欧洲化。以他们对待陪同的不同态度为例,黛丝一家对待他们的陪同用考斯泰洛太太的话说是“像待一位熟朋友”,“他跟他们同桌吃饭”,“晚上他和他们一起在花园里闲坐”,“还抽着烟呢”。①这在自由民主的美国也许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在这已经接受了欧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思想、道德观念的美国人眼里,他们却把这看成是粗俗甚至危险的事情,认为黛丝没有等级、门第观念。
  除了欧美两地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外thinkcentre m4350q,即使在欧洲,不同的地方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小
说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瑞士小城———费维,这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每年六月间,来此地的美国游客特别多,因此费维就像是一个欧美文化的中接站,一方面它存在着一系列严格的社会约束,但却不刻板教条,比如,温特朋在费维可以与偶然相遇的未婚的美国小黛丝攀谈,甚至同游锡庸城堡,在去的路上尽管“别人一个劲地盯着看”,但温特朋却“对他漂亮女伴的出众风度感到十分得意”。(P81)在费维这样一个美丽的小城里,温特朋对黛丝的行为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尽管有些担心,有些迷惑。并不是因为他真正理解了黛丝本人的性格及她所代表美国文化,只是在这个随意自在的小城里,他看待黛丝行为的眼光还不是那么严厉,那么具有批判性。
  故事的第二场景是在罗马。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摇篮和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在它象征着辉煌、伟大的同时也象征了腐朽、没落。罗马还是一个过于世故,充满着马基雅弗利主义思想的城市。马基雅弗利(1467-1527)是意大利政治理论家、外交家和思想家,马基弗利亚主义即指他宣称的一些观点和行为,主张为达到既定的目的需要精于耍手段,善于玩弄权术,因此“马基雅弗利主义的”,即指“狡诈的、不择手段的”。黛丝的坦诚、年轻、天真无邪、充满活力与这座城市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在罗马,温特朋看待黛丝的眼光也变得严厉起来,黛丝在他眼里变得越来越不可理解。
  当温特朋碰见黛丝和乔万尼利一起游览罗马竞技场时,他的感觉与在锡庸城堡大不一样,在他眼里黛丝变成了一个“无需一位绅士费尽心机去尊重”的女子,而且“为自己花那么大力气去研究如何正确看待黛丝·米勒小而生气”。(P179)竹粉至此,黛丝在他眼中已不再是因为未经教导、不懂人情世故而显得坦诚、天真无邪,古老的罗马使他对黛丝的行为有了更严格的界定。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注意到这个使黛丝染病并最终死亡的竞技场。罗马竞技场是一个很开阔的地方,以表演各种格斗节目而著名,同时也是古代基督徒殉道的地方。当黛丝在月光下看见温特朋的时候,温特朋听见她说,“喂,他对着我们看的样子,就好像古代的狮子或老虎看着殉道的基督徒一样”,(P179)实际上,正是在此地,温特朋把黛丝扔向了那些“古代的狮子或老虎”,他决定从此黛丝的事情与他无关,因为她不值得他的关心和担忧。那些竞技场的瘴气就如那些“古代的狮子或老虎”,最终吞噬了黛丝年轻的生命,黛丝天真无邪的纯洁最终也随之而去了。
  除了故事发生的两大场景外,作品中还涉及到欧洲另外一个地方———日内瓦。从文中我们得知,日内瓦这个“加尔文主义的小都市”(P7)是加尔文主义的发源地。加尔文主义是指基督教新教加尔文派的神学主张,强调原罪、上帝无条件的择选、上帝是万能的以及仁慈上帝对人的救赎作用等等。日内瓦一时成为欧洲新教的领导核心,被称为“新教罗马”。
  这里相当阴森古板,不仅男女之间的私通被认为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而且赌博、酗酒、跳舞和唱黄歌曲也皆属于被禁之列,违犯者要受到严厉的制裁。
  法律规定人人都要按指定的时间上教堂,冗长的讲道司空见惯。狂热的新教派对美国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文化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所以日内瓦曾被称作是“大湖边上的黑暗古老的城市”。温特朋长期居住在日内瓦,加尔文主义的清规戒律深深地影响着他,造就了他世故、冷漠、呆板、太过理性的性格,也为黛丝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无论是日内瓦还是罗马,都与欧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着很大的关系。波西·雪莱曾与他的妻子及乔治·拜伦一同游过日内瓦湖,约翰·济慈死后被葬在罗马的新教徒墓园,而黛丝死后也安息在那里。
  从作品中我们得知温特朋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一个敏感的人”(P79),他崇拜那些浪漫主义诗人,曾经深夜在罗马竞技场默诵拜伦《曼弗莱德》中的名句,因此这两地又象征了温特朋的浪漫主义情怀以及他对黛丝发自内心的爱。
  2.0象征主义手法在人物描写中的运用不仅作品中的地点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象征主义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中也频频使用。
  “daisy湖北大学学报”意为雏菊,黛丝(Daisy)与雏菊同音,死后被葬在菊丛中,即象征着她是大自然的女儿,
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活力。米勒(Miller),在温特朋的姑妈考斯泰洛太太眼中是极其普通、卑微的姓氏,以至于她忘记了这个称呼,“……是贝克小还是钱德拉小———她姓什么?,是米勒小。”(P157)而这象征着黛丝的纯朴、自然。因此,黛丝总是在大自然的美好景中出场。她的第一次出场是在三冠大酒店的花园里,“穿着白薄纱裙子,上面打着无数细褶和荷叶边,还钉着许多浅的缎带结。她没有戴帽子,撑着一把镶着宽花边的太阳伞;她长得非常之美,令人钦羡,(P13)了了数行把一个清新、优雅、脱俗的美国少女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再看在罗马的平齐花园,黛丝和乔万尼利“走到矮墙边站了一会儿,眺望下面伯吉斯别墅的平顶松林”,“他们对面的天空上,落日的余辉透过几块云朵射出耀眼的光芒”,(P137)这段景物描写自然而然的让我们联想到黛丝,她的出现就如在那“断壁、残垣、废墟、青苔、残破的大理石、刻着题名的石碑”的“凯撒宫”里出现了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这古老、陈旧、没落的地方,使得“凯撒宫”风景如画,使温特朋“感受到早春季节的新鲜蓬勃和这片残垣的古老凝重由于一种神秘的契合而显得更加鲜明和强烈”,以至于“在这一刻,温特朋觉得罗马城从来没有这么美丽过”。(P169)这不单纯是美丽的花园景,更像是一座道德花园,既包含了年轻、纯洁,又囊括了成熟和深奥。(Long,1979:
  65)正是由于黛丝的到来,才给这腐朽、世故的罗马城带来了盎然生机,正是来自清新世界的
黛丝给沉闷、古老的欧洲带来了无限活力。因此,黛丝就是美国的象征———年轻,天真,纯洁,同时又愤世嫉俗,无视清规,缺乏“得体”的举止,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屈从于来自欧洲上流社会的道德约束,而这一切特性,没有固定的道德模式,它们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缺陷,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美德。黛丝最终被居住在罗马的同胞们拒绝抛弃,这既是黛丝的悲剧,也是他们自己的悲剧,他们无法断定形式上的美德和现实的行为美德的区别。这个错误导致黛丝付出了年轻的生命,而他们也终会为自己的道德盲目性付出代价。(Wagenknecht,1984:15)温特朋,这名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winter即“冬天”,bourne“小河,小溪”,“冬天的小溪”
  缓缓流动,给人一种阴冷潮湿的感觉,正如黛丝所形容的温特朋“严肃”、“太死板”,说起话来像“牧师传道一样讲大道理”。另外, bourneborn是谐音,winter-born,“冬天出生的人”,同样给人一种阴暗寒冷之感。他虽然出生在美国,却受到欧洲文化的熏陶,对于来自考斯泰洛太太等人对黛丝的冷落,他不知如何应对gep;对于强烈藐视强加在欧洲女性身上的道德约束的美国姑娘黛丝,他不知如何去保护。他深受黛丝的吸引,却又有些胆怯和犹豫。这显示了在欧洲呆得太久了的温特朋是无法像黛丝那样单纯、热情的。他最终也像其他定居欧洲的美国人一样变得苛刻、严厉、冷漠,成为欧洲古老社会礼仪条规的卫道士。如果温特朋不那么循规蹈矩,愿意主动冒险一点,也许黛丝就不会在罗马选择乔万尼利做她的陪伴者,更不会冒险游览充满
毒人瘴气的罗马竞技场,染疾而终,黛丝的命运也许会改变,但温特朋“注定要铸成大错的”,因为他“在国外住得太久了”。(P195)而黛丝在罗马相识的意大利男友———乔万尼利,则与死板、严肃的温特朋恰好相反。乔万尼利在意大利语中意思是“年轻、青春”,作品中的他也的确如此,有着“动听的歌喉”,“迷人的微笑”,“说话巧嘴乖舌”,“态度彬彬有礼”,“处事玲珑透顶”,(P119)而且人长得非常漂亮,举止颇有骑士风度,但通过温特朋的观察我们得知,他并非真正的风雅绅士,只是个“假冒的绅士,高明的冒牌货,不过模仿得还算巧妙”,(P121)他与黛丝的交往并非出自真正的爱情,而是另有所图,因为“在那神秘的美元王国里,有一位殷实的米勒先生”。(P161)而且从作品中也可以得知,他“常有机会在许多美国富豪女跟前练习英文”,(P119)说明黛丝只是他接触的富家女子之一,他与她们的接触也只是出于金钱的目的,因为通过温特朋的观察我们得知乔万利尼在罗马只属于音乐教师、小文人或三流的艺术家一类,他的生活圈子并非上流社会。正如考斯泰洛太太形容他的那样,“小理发馆里的发型模具”,(P159)这正象征了他除了一副漂亮的外表外,一无所有。他妄图通过与黛丝这样的富家女联姻来获得大笔财产,挤进上流社会。
  因此,即使温特朋、黛丝和他三人相处时,“他一点也不像个心怀妒嫉的求爱者”,(P171)更多的是表现他的谦卑和风度,这说明他的城府之深和工于心计。
  他妄想攀上豪门,人财两得,正如他的名字乔万尼利一样,“一本万利”。他不负责任地带黛丝游览罗马竞技场,致使黛丝染上重疾,面对温特朋的质问和指责,他丝毫不露愧,说“我自己是不怕的”。当黛丝病重时,他也从来没去探望过,从后文中我们得知,因为乔万尼利明白即使黛丝活着,他也会一无所得,因为她是决不会和他结婚的,虽然他曾希望过。这一切都说明他与黛丝的接近完全出于自私的目的。
  不可否认,在作品的最后,乔万尼利来到黛丝的墓前,说过一句正确评价黛丝的话,指出黛丝是他见过的最美的姑娘,也最可亲、最纯洁,而这是温特朋所不能做出的判断,也许这是他的可取之处吧。
  作品中另一个人物形象兰道夫———黛丝的弟弟也有着明显的象征意义。他带着一根长而尖的登山杖出场,“一副老气的面孔”,“穿着灯笼裤我们的中华,红袜子”,“系着一条老式领带”,“声音又尖细又生硬———既不是成年人的,也不知怎的,却并不像是孩子的”,(P9)让人立刻感觉到,他与欧洲小孩的不同。他把自己牙齿的脱落归咎于倒霉的古老欧洲的天气,认为欧洲的方糖不是糖,而“美国糖才是世界上最好的糖”,他不愿意由家庭教师陪伴旅行,在晚上十一点前不肯上床睡觉,黛丝病重时他解释病因时说欧洲不同于美国,“在美国每天晚上都有月亮”。有评论认为这是作者对美国人丑陋一面的刻画,兰道夫象征着这样一美国游客———视野狭窄、知识浅
薄、无知幼稚却又有点狂妄自诩的民族主义者。作为一个小孩,他显得滑稽可笑,以后也会成长为一个典型的轻率鲁莽的美国青年。(McEwan,1981:50)但笔者认为,这从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美国的活力与自由,以及欧洲的保守与刻板。他的这些行为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对欧洲这个古老社会传统势力的反抗。
  不同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都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象征意义,让读者对不同国家在文化和道德观念上的差异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也对亨利·詹姆斯的“国际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0结语虽然黛丝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恶疾,但是杀死黛丝的不只是有毒的罗马瘴气,也包括不适合黛丝生活的这块罗马土壤。古老的罗马以它几千年的世故、虚伪、保守、腐朽扼杀了年轻美丽、桀骜不驯的大自然的女儿,使其过早地离开人世。虐疾和这些有毒的瘴气是古罗马及其一恪守古罗马道德规范的美国人的象征,是他们最终扼杀了黛丝。
  没有象征主义就没有文学,甚至没有语言。
  (Symons,1899:3)作者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作品的各个方面,使观念和哲理形象化和感性化,避免了抽象的说理和叙述,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形象和作品内容,使人读后产生无尽的联想。作者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印在读者脑海中,我们合上书本,仿佛还能嗅
到来自大西洋彼岸的那股清新的气息。
 
注释:
  ①引文出自亨利·詹姆斯《黛丝·米勒》,张霞译,47页。其后再引只注页码。
 
参考文献
 
[1] Feidelson, Charles.Symbolism and American Literatur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2] Freedman, Jonathan.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enryJam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Long, Robert Emmet.CriticalEssays inModernLiterature:theGreat Succession[M].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Press, 1979.
  [4] McEwan, Neil.York Notes:Notes on Daisy Miller[M]. Es-sex: Longman York Press, 1981.
  [5] Robert, Edgar&Henry E. Jacobs.Literature:An introductionto Reading and Writing[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989.
  [6] Stratton, Brian.City ofSchenectady[M]. Schenectady: NewKey Media, 2003.
  [7] Symons, Arthur.The Symbolist Movement in Literature[M].
  London:WilliamHeinemann, 1899.
  [8] Wagenknecht,Edward.The Tales ofHenry James[M]. NewYork: 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 Co, 1984.
  [9]亨利·詹姆斯.黛丝·米勒[M].张霞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42: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58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欧洲   美国   罗马   作品   文化   手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