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结构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

PKPM结构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
关注
⼀、PMCAD
1. 板的施⼯图中出现了100000,感觉不对,哪⾥计算出现问题了?【PKPMV3.1.1】
答:100000表⽰超筋的意思,⼀般情况下是由于板荷载过⼤,板厚较⼩导致。
2. PKPM剪⼒墙模型,墙上洞⼝建模按照洞⼝或梁输⼊,计算有什么区别吗?【PKPM V2.1】
答:按照洞⼝输⼊程序按照壳单元处理,普通框架梁按照杆单元处理,两者计算的周期位移及构件的内⼒都会有所区别。
3. 为什么梁上铁的架⽴筋与我的主筋相同呢,均为25的钢筋?⽽有的是12的钢筋【PKPM V2.2】
答:程序在根据梁宽选择箍筋的时候,如果出现4肢箍,则上铁⾄少需要四根纵筋,我们现在根据⽤户的提议,做了如下的规则:若上铁配2根纵筋,另需2根架⽴筋,2根架⽴筋采⽤12的⼀级钢;若上铁已配3根纵筋,另需1根架⽴筋,则这⼀根架⽴筋同已配的纵筋。
4. 电脑卡住了,程序也意外中断了,刚刚的数据全没了,怎么才能回呢?【PKPM V2.2】
答:在左上⾓PKPM位置处有个下拉菜单,点开⾥⾯有个恢复数据;建议设置程序⾃动保存的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5分钟;在⼯具中,有定时存盘菜单,按照命令⾏提⽰,输⼊保存时间间隔即可。
5. 混凝⼟框架屋⾯有⼤的挑板,请问必须加虚梁才能把挑板上的恒活荷载传到相邻框架梁上吗【PKPM系列】
答:悬挑板可以直接传递恒活荷载,但传递不了竖向荷载产⽣的扭矩,要⾃⼰在梁上布置。
6. ⽀座负筋计算得出需要配6根钢筋,施⼯图给出的配筋⽅法是:两排:1/5?为什么上排竟然配⼀根钢筋?【PKPM V2.2】ca130
答:程序的处理⽅式是:需要配两排的,先配下⾯⼀排开始,是按照所能容纳的钢筋最⼤根数,多余的才放到上排,所以会出现上⾯的问题;但是实际施⼯中,⾄少保证每排两根钢筋,程序后续会做修改。
7. 按次梁的⽅式输⼊次梁,导荷⽅式是不是按照实际情况考虑?【PKPM V2.2】
答:是的,按实际情况考虑。
8. 施⼯图中⾓筋选筋,计算⾓筋6.1,选筋才选25,是什么原因?钢筋库中也添加了28的钢筋?【PKPM全版本】
答:需要双偏压验算的柱,如⾓柱,配筋时需要考虑⾓筋的⼤⼩,但是因为双偏压是多解的,satwe只是其中⼀个结果,施⼯图会优先考虑此⾓筋值,但是在满⾜双偏压验算的基础上,也可以不满⾜satwe的⾓筋。如果是不需要验算双偏压的柱⼦,则考虑计算⾓筋的⼤⼩。
9. 圆柱是怎么考虑的?【PKPM V2.2】
答:根据混凝⼟规范6.3.15,简化成矩形柱计算。
10. PM建模,对构件进⾏偏⼼处理,偏⼼结果不能保存【PKPM V2.2】
答:下图红框中,PIPM.INI⽂件中的默认的数字是530,⼿动改为0或者直接把这⼀⾏删即可。
11.建空间斜杆的时候,希望空间跨层的斜杆,能够打断分到各个标准层⾥,以确定斜杆在各个层斜杆节点的定位,如何实现?【PKPM V2.2】
答:可以通过空间斜杆菜单⾥的“归并⼊层”来实现,注意斜杆跨过的层⼀定要是不同的标准层,如果不是有节点定位的需求,⼀般不需要进⾏“归并⼊层”,PMCAD⾥空间斜杆是单根斜杆,程序在计算的时候,会根据相交构件对斜杆进⾏打断。
12.框架结构,300宽梁程序给出四肢箍,是哪⾥有设置开关吗?【PKPM V2.2】
答:程序参照《混规》9.2.9-4,第3⼩条,“当梁的宽度⼤于400mm且⼀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于400mm但⼀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余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如果不想执⾏该条,参数定义⾥可以控制。
⼆、SATWE
1.边缘构件配筋值是怎么来的?【PKPM全版本】
答: 图中可知墙肢的计算配筋:
AS=4083.88mm2
横向墙肢总长:2200mm,外边缘到钢筋计算合⼒点aa=200mm,根据构造要求分布筋配料率0.25%
分部配筋:(400-200)×300×0.25%=150mm2
计算配筋分布筋=4083.88 +150=4233.88mm2
上述结果与图中⽂本信息相吻合。
2.模型采⽤楼板错层的⽅式进⾏建模,在错层部位剪⼒层间梁,楼板荷载是否会传递⾄层间梁上?【PKPMV全模块】(a)恒载弯矩图
(b)模型简图
答:会传递⾄周边层间梁上,布置两个层间梁,标⾼分别为-1000、-2000,⽽楼板错层为2000,计算结果表明楼板荷载传递⾄-2000标⾼处的层间梁上,综上所述,楼板错层处的荷载会传递⾄与之围区⽽成的层间梁上。
3. 采⽤新版本在satwe计算过程中⽣成pdb出错,具体原因是什么?【PKPMV3.1】
答:1)⼀般在旧版模型没有经过新版PMCAD退出保存会存在该现象,建议先执⾏pmcad保存退出,再进⼊satwe进⾏分析;2)或者是由于jws⽂件名过长造成的,建议把jws⽂件名尽量简化,且不包含中⽂。
4. 软件中柱⼦的长度系数⾃动⽣成的是否是正确的【PKPM全模块】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答:普通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根据混凝⼟规范6.2.20条计算,不需调整;其中跃层柱计算长度,不能采⽤勾选刚性楼板假定的计算结果。
板假定的计算结果。
管妖妖的风花雪月5. SATWE中的板是否可作为弹性板参与整体计算并给出楼板的应⼒与配筋呢?【PKPM V3.1】
答:SATWE不⾏,PMSAP可以,定义的弹性板采⽤有限元导荷,并参与整体结构的计算分析,并给出配筋结果。
postadult6. SATWE中可以对单个构件进⾏指定风荷载体形系数吗?【PKPM全版本】
答:⽬前SATWE仅⽀持屋⾯,对于墙体构件,可以在PMSAP中进⾏指定。对墙类构件体形系数的指定,可在PMSAP 中执⾏。
7. 《抗规》6.1.10和《⾼规》7.1.4及10.2.2条对于底部加强区的判断有⼀定区别,程序如何执⾏的?【PKPM系列】答:程序是按照⾼规来执⾏的,如果觉得⾃⼰的结构是多层,要⼈为⼲预,可以在多塔⽴⾯中进⾏修改。
8. 柱⼦核⼼区配筋特别⼤,⽽且剪⼒合不上?【PKPM V2.1、PKPM V1.3n】
答:配筋⼤是因为有斜交梁,梁端弯矩特别⼤,⾃然由弯矩反算来的剪⼒也很⼤;剪⼒合不上,是因为剪⼒不是直接计算出来的,⽽是由与其相连的弯矩反算过来的。
9. ⼆级框架梁,保护层20,钢筋直径8,梁宽300,300-40-2*8<250;为什么要配四肢箍呢?【PKPMV3.1.2】
答:这是执⾏了混规9.2.9-3的规定,因为不太好判断确定有⼏根钢筋是受压,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不管上铁还是下铁,只要出现4根以上的钢筋(⼤于等于5根),程序就会执⾏混规的这⼀条了;在3.1.4的程序中增加参数来控制是否执⾏这条,默认不执⾏。
10. 对于地震⼒,在计算内⼒的时候,连梁刚度折减;计算位移的时候,刚度不折减?【PKPMV3.1】
答:是的,《抗规》6.2.13条⽂说明有明确规定;另外,《抗规》5.5.1条⽂说明也指出,第⼀阶段位移控制以弹性验算为主,⽽只有进⼊弹塑性时,才会进⾏折减;但程序现在只对风载作⽤下,实现这种⾃动的调整,对于地震作⽤,只能实现同时折减或者同时不折减。
11. 抗规5.2.5条纹:满⾜最⼩地震剪⼒是结构后续抗震计算的前提,只有调整到符合最⼩剪⼒要求才能进⾏相应的地震倾覆⼒矩、构件内⼒、位移等等的计算分析;即意味着,当各层的地震剪⼒需要调整时,原先计算的倾覆⼒矩、内⼒和位移均需要相应调整;这⼀条在程序中是否执⾏?我⾃定义了各层地震作⽤放⼤系数,算完后到WZQ⽂件中查看结果,发现地震剪⼒并没有放⼤呢?【PKPM V2.2】
答:已经执⾏;因为计算值不放⼤,后⾯的设计内⼒才放⼤,⽽WZQ⽂件输出的是计算值,所以这⾥并没有输出放⼤的结果。
反渗透12. 第4层X⽅向最⼤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值:1.44(第4层第1塔)是不是算错了,0.51/0.36=1.416怎么出来的1.44?【PKPMV3.1.2】
答:0.51和0.36都是四舍五⼊后的结果按原数值算会有⼀点偏差。
13. 为什么各层质⼼输出的质⼼坐标x向显⽰的都是****号呢?⽽在刚度⽐验算位置⼜能显⽰出质⼼坐标?【PKPM全版本】
答:各层质⼼输出是有个位数限制的,8位(包括⼩数点和符号),这个模型结果超了位数,所以显⽰不出来,主要原因是模型⾥原点太远了,导致质⼼坐标数值⼤,建议可以调整模型,靠近原点。
14. PKPM底部加强部位判断是按⾼规还是抗规?【PKPM 全版本】
答:按⾼规。
15. 程序⾥DPL、XPL和PL是什么意思?【PKPM V3.1】
答:⼤偏拉、⼩偏拉,PL表⽰既有⼤偏拉⼜有⼩偏拉(图形结果下⾯有相应的图例说明)。
16. ⽤户模型提⽰“⽹格线与关联刚性板号不同层”【PKPM V2.2】
答:经检查模型,主要是因为上下层楼板重叠。
17. 采⽤抗规倾覆⼒矩⽐值存在负值,问什么原因?【PKPMV3.1.2】
答:⼀般出现在结构的顶层,由于墙柱变形不协调,顶部存在明显的剪切变形,且规定⽔平⼒作⽤下倾覆⼒矩统计是带符号统计的,所以存在负号。
18. 采⽤新旧不同版本计算结果发现程序计算的剪压⽐差异很⼤,请问具体原因是什么?【PKPMV3.1/PKPMV2.2】答:新版程序输出JYB以及JYB_JD两个参数,⽽旧版程序只输出JYB,两者不同,详细计算结果参考附图。
19. 在特殊柱⾥剪⼒系数,调整后的剪⼒只是⽤于本层柱的配筋值调整,还是可以向下传递,⽐如梁上起柱,柱底剪⼒系数放⼤后,放⼤的剪⼒可以继续传递给托柱⼦的梁吗?【PKPMV2.2】
答:不会传递,该系数只影响柱⼦本⾝。
20. 对于⽣成LT的⼤底盘塔楼的模型,数据检查提⽰梁构件塔号⼤于最⼤塔数?【PKPMV3.1.1】
三星p2250w答:由于模型⽣成楼梯休息平台的宽扁梁标⾼位于⼤底盘区域,⽽⼤底盘塔号为1,楼梯所在层号为2~3,⼤于相应的最⼤塔数,导致程序数据出错;把楼梯起算标⾼抬起100mm,使得楼梯不会被认为在1号塔楼,这样可以解决该问题。
21. 同⼀模型采⽤V3.1和V2.2计算出来结果差异很⼤,周期⽐差异也⼤,按理说周期为结构固有属性,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影响其⼤⼩,为什么?【PKPM V3.1/V22】
答:由于V2.2转换到V3.1存在参数⽆法完全转过来,导致很多参数不统⼀,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同会导致结构周期差异,把V2.2和V3.1参数统⼀后计算结果就相差不⼤。
22. 模型提⽰“梁构件模型紊乱,造成矩阵奇异”(见附图),什么原因?【PKPMV3.1.2】
答:提⽰根据程序提⽰的坐标点查相应位置,再进⾏删除重建。该模型第20-42标准层斜杆之间的梁出错,删除后重新建模。
23. 数检出现节点约束错误?【PKPMV3.1.2】
答:通过节点坐标查,发现是第四层柱⼦传下来的节点与第三层梁轴线不吻合,存在细微差别导致的错误,通过下传节点命令,修改相应部位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24. SATWE中框架结构计算中“Ratio_AX,Ratio_AY:本层位移⾓与上层位移⾓的1.3倍及上三层平均位移⾓的1.2倍的⽐值的⼤者”,这个结果是依据规范哪条来输出的?【PKPMV3.1.4】
答:这个是02版⼴东⾼规补充规定⾥的,13版本⾼规已⽆此项限制。
25. 在进⾏弹性时程分析时,地震波加速度谱与规范谱对⽐图中的周期T1、T2及T3后⾯的百分⽐表⽰什么,如何得到的?【PKPMV3.1.2】
答:《抗规》5.2.1条⽂解析要求多组时程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于20%。核算⽅法:上图中每个周期点相应规范谱和平均谱均有⼀个地震影响系数,(α平-α规)/α规,其中α平、α规分别表⽰平均谱和规范谱对应周期点上的地震影响系数。
26. 特殊构件⾥,定义了转换梁,梁就显⽰为⽩⾊,没有字体显⽰,打印出看不清,有没有办法显⽰出来
【PKPMV3.1.1】
答:在模型窗⼝下⽅,有字体显⽰的开关,打开后,即可显⽰“转换梁”字样。
27. ⼀个模型有两层地下室,satwe计算参数⾥⾯按2层地下室计算的话,上部结果都没问题。把地下室层数改为1层的话,上部的墙梁配筋就⼤⾯积超了是什么情况啊?【PKPMV3.1.1】
答:问题有三个⽅⾯原因:1.查看振型,看有效质量系数是否满⾜2.查看M值,并修改为0
3.重新分塔计算。
28. 剪⼒墙刚度系数怎么调整,在新版本上⾯不到?【PKPMV3.1.2】
答:在分析模型与计算⾥⾯指定刚度调整。
29. satwe后处理图形查看发现,配筋图⾥⾯柱轴压⽐和轴压⽐图形查看柱的轴压⽐不⼀样,这是什么原因?【PKPM全模块】
答:是因为该模型中间加了层间梁,导致柱进⾏了分层,程序计算了分别计算了两层的柱⼦的轴压⽐,在配筋图⾥⾯和轴压⽐图形查看进⾏柱轴压⽐显⽰的优先级不⼀样导致的两者的差异,这是属于正常的现象。
30. 在satwe前处理参数--总信息--⽔平⼒与整体坐标夹⾓输⼊⼀个⾓度,查看后处理配筋发现第四层的部分柱⼦没有旋转相应的⾓度,这是什么原因?【PKPM全模块】
答:查看模型发现是这部分柱⼦的节点与第三层的的节点没有对齐导致程序⽆法正常运⾏,修改节点对齐后正常。
31. 弹性时程分析,⽤户修改了波的峰值加速度,SATWE前处理将地震影响系数最⼤值取为0.0875,那在弹性时程分析⾥的规范谱该值是不是⼀致的?因为从图来看差别很⼤?【PKPM V2.2】
答:7度地震波峰值加速度为35cm/s⽤户输⼊的是0.25*2*0.0875*9.8=42.87cm/s,阻尼⽐0.45%,按照2.5的动⼒系数修改了⼈⼯波的加速度幅值,那时程分析输出的规范谱幅值的时候也是按照2.5算出来的,根据《抗规》第5.1.5条新的规范谱峰值加速度应该是2.5/2.25*0.903=1。
32. 为什么有的板没有输出挠度值?【PKPMV3.1.1】
答:如图所⽰,板同⼀边的边界条件不同,所以没有挠度的结果,可以在计算参数⾥勾选“同⼀边不同⽀座边界条件相同”,或者⼿动修改为相同边界条件。
33. 模型某⽚剪⼒墙轴⼒超限,与同类软件对⽐发现,该剪⼒墙D L⼯况下轴⼒差异近⼀倍,具体什么原因?【PKPM V3.1】
答:通过查看模型发现,模型远离原点,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把模型通过⼯程拼装的⽅式导⼊移动⾄原点,这样计算结果就合理了。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26: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54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计算   程序   模型   系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