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市场化程度与环境污染

zM纟俩齋克(双月刊)2020年第6期(总第109期)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市场化程度与环境污染
杨桐彬1,朱英明1,刘梦鹤S周波彳水溶性润滑剂
战国时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出土于(1.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2.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6)
摘要:在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协同集聚,对于资源型城市缓解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7年115个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和市场化程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1)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影响具有U型特征,适度的产业协同集聚可以缓解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但过度集聚可能产生拥挤效应,导致环境污染反弹;(2)资源型城市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利于直接缓解大气污染,同时有助于间接提高产业协同集聚缓解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作用效果;(3)在不同发展阶段、规模和地区的资源型城市中,产业协同集聚和市场化程度的减排效果存在差异;(4)高端产业协同集聚更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缓解环境污染。因此,资源型城市应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采矿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型城市的市场化进程,采用差异化策略解决各类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市场化;环境污染;非线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301(2020)06-0015-13
—、引言
由于长期以资源开采和粗加工作为主导产业,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集聚经济理论认为,产业集聚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进而提升城市环境治理能力。但从现实情况看,资源型城市中采矿业和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然而其减排效果却十分有限①。因此,资源型城市亟待打破资源依赖型产业主导城市经济的“自强机制”,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改善其生态环境质量o为此,资源型城市逐渐加大力度扶持服务业发展,并试图通过“退二进三”摆脱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依赖o但资源型城市人才和技术制约明显,缺少发展高端服务业的要素基础和市场环境,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此时,通过发挥资源型城市的比较优势,延伸资源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更具现实意义。在投入产出关联和技术关联的诱导下,不仅单一产业在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而且不同产业也倾向于在空间上彼此邻近,由此产生产业协同集聚⑴。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通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采矿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可以发挥产业协同集聚的上下游产业关联机制和专业化分工机制,为缓解资源型
收稿日期:2020-05-01;修回日期:2020-10-06
作者简介:杨桐彬(1993-),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朱英明(1965—),男,山东莱芜人,理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管理;刘梦鹤(1991—),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运行机制;周波(1993-),男,安徽芜湖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JL106);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项目(中宣干字(2018]86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0918014110)
15
杨桐彬,朱英明,刘梦鹤,周波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市场化程度与环境污染
包钢大集体改制城市环境污染带来契机。
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和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化程度较低。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行业具有自然垄断彩,进入门槛较高,因此,资源型城市逐渐形成以行政力量为主导、以国企经营为主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在此背景下,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政府干预过多、资源配置不当、私营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市场化水平的提升。然而,不论是工业部门的环保技术升级,还是服务业部门的培育发展,均需在开放、高效的市场环境下进行。一方面,强化市场力量提升资源型
城市的减排效果是对政府环境规制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是激发产业协同集聚效应的制度基础。可见,市场化程度是影响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机制产生调节效应。因此,本文基于产业协同集聚理论,立足于资源型城市深化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探究产业协同集聚和市场化程度对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效果,以期促进资源型城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资源诅咒”引致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迟滞的现象尤为关注,并从产业层面和制度层面探索城市转型路径〔刊。同时,林伯强⑷提出资源型城市可能存在经济增长困境和生态环境危机的“双重诅咒”o资源开采导致的环境污染使资源型城市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其可持续发展能力⑸。为此,学者们分别从技术进步0、外商直接投资W、国家高新区政策⑷等方面对资源型城市环境恶化的原因展开诸多有益的探讨,进而提出减排策略。学者们普遍认为,资源型城市存在环境约束趋紧问题的重要原因是资源型产业占比过高导致生产模式过于粗放,因此,以产业转型主导城市转型成为破解资源型城市生态困境的重要抓手"Q。高云虹等期认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遵循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和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规律,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邓兰兰⑴]进一步提出,资源型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仍然要依托自然资源,但又不能依赖自然资源,围绕优势支柱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有力手段。钱诚和孙墨琳〔珂同样认为,发展生产性服务
业可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增添新动力。由此可见,以往研究虽然已经关注了生产性服务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未能进一步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与采矿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能否缓解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0
自Ellison and Glae S er[13]提出产业协同集聚的概念后,学者们对协同集聚效应的产生机制和作用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于协同集聚效应的产生机制,学者们主要围绕马歇尔外部性思想展开研究,即加强中间投入品与最终产品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共享劳动力市场、增加信息交换和创新机会〔⑷。对于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效果,学者们主要从城市经济空间布局[切和城市生产效率⑷等视角进行研究。王燕和孙超"句认为,在知识溢出效应、共生经济效应和技术波及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提高绿全要素生产率。刘军等〔切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可通过强化产业间技术合作,进而提升区域绿创新水平。随着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深入,环境因素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有部分学者直接研究产业协同集聚的环境效应。如蔡海亚和徐盈之〔如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雾霾污染存在明显的改善作用,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雾霾污染问题,需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渗透;陆凤芝和杨浩昌发现,产业协同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稳定的倒U型关系,即产业协同集聚短期内表现为环境污染治理的阻力,但从长期来看又会逐步转化为环境污染治理的助力。Li et必进一步指出,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碳减排的效果受到资源错配程度的限制,一旦资源错配程度超过临界值,集聚效应就会转化为拥挤效应,导致碳强度无法降低。总体看来,现有研究对产业协同集聚减排
效果的检验主要采用省级层面数据,然而我国城市间环境状况差异明显,资源型城市环境危机尤为严重,聚焦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的环境效应研究无疑更具现实意义。
桂枝汤煎服法16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政府治理和市场调节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两种手段。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以环境规制为代表的政府治理行为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皿。然而王浩炉】认为,由于我国央地环境责任不清、环境法制不健全,资源型城市政府治理环境收效甚微。的确,由于财力不足、人才外流和设备老化,单纯依靠政府力量难以弥补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欠账。目前在以环境治理工作市场化为导向的背景下,市场力量的减排效果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皿「如o李佳佳和罗能生「勿检验了市场化进程中所有制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竞争的压力会促使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努力降低成本,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使更多节能减排技术的出现,进而提高环境质量。刘晨跃和徐盈之匈检验了市场化进程中结构性产能过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水平越低,固态污染和气态污染层面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越严重。上述文献均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市场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调节变量予以检验。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市场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带来政府干预过度、企业竞争能力不足,以及社会创新意识较弱等发展桎梏,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仍有待于从市场化改革的视角探索资源型城市的减排路径。
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115个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和市场化程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可能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有文献关于产业协同集聚的环境效应缺乏市级层面的研究,并且关于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主要以定性讨论为主,定量研究相对不足,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第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突破产业结构刚性陷阱的现实途径,本文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的减排效应,为资源型城市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经验证据;第三,市场化改革是资源型城市的重要努力方向,本文考察了其对产业协同集聚作用效果的调节效应,为资源型城市在提升市场化进程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产业协同集聚的减排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与采矿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分工深化、技术创新以及空间外部性等途径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首先,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金属冶炼业,由于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这些高污染行业缺乏自主减排的动力。而随着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为采矿业和制造业在节能技术更新和减排设备升级等方面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切。其次,采矿业和制造业专注于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核心业务,更有助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进而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最后,产业协同集聚作为集聚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可以产生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知识和技术溢出等外部性效应囱。生产性服务业与采矿业和制造业之间形成的上下游产业关联,以及多样化产业间互动融合产生的Jacobs外部性,促进了企业减排技术的溢出和渗透,有利于提升采矿业和制造业的整体减排能力妙〕。但威廉姆森假说指出,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在经济发展早期会显著提升经济效率,当空间集聚达到某一临界水平后,其促进作用会消失甚至会产生负向影响。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产业过度集聚同样可能导致无序竞争、掠夺性开发等拥挤效应,进而加剧环境污染[玛o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美国影院击案
假设1: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对环境污染具有非线性影响,具体呈现U型特征。
(二)
市场化程度的减排效应
市场化改革进程滞后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制约产业协同集聚减排效应发挥的关键因素®1o首先,我国能源价格的定价机制仍以行政力量为主导,这显然不利于资源型城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导致矿产资源价格被低估,投入成本的降低使得资源型城市容易形成“三高一低”的粗放式增长模式,继而导致企业清洁生产意识不强,节能减排动力不足。其次,资源型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减缓了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大量低效能企业
17
杨桐彬,朱英明,刘梦鹤,周波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市场化程度与环境污染
并存加剧了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皿]。再次,行政力量主导资源配置容易造成区域间要素流动障碍,加剧资源型城市市场分割,不利于知识溢出和污染治理技术共享[珂。最后,与市场化程度提升相对的概念是政府干预过度,地方政府倾向于使用命令控制式环境规制工具限制企业排污行为,然而在治理成本和寻租成本的权衡下,高污染企业的减排动力可能被削弱[旳o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市场化程度提升有利于缓解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
(三)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
一方面,市场化程度对产业协同集聚减排效果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国有企业通过所有制歧视等方式挤占非国有企业发展空间的现象,导致资源型城市缺乏私营和个体经济成长的市场环境,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⑶]o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意味着资源型城市私有经济参与度和市场竞争度的提升,而这两方面正是保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突破制度锁定和产业锁定,建立产权明晰、竞争有序、合作共赢的经济秩序,促进产业协同集聚效应的充分释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效率,进而降低单位产出污染排放量。同时,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进而提升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旳。另一方面,市场化程度对产业协同集聚减排效果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不是改善生态环
境,而是追求经济效益少],在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驱动下,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可能会吸引资源型产业“扎堆”式集聚,在缺乏有效管制的情况下,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污染物肆意排放,进而加剧环境污染。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返校节皇后假设3:市场化程度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减排效果具有调节效应。
四、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模型构建
为检验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对环境污染的非线性影响,本文构建以产业协同集聚为核心解释变量的二次项基准模型(1)。为检验市场化程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对产业协同集聚作用效果的调节效应,本文将市场化程度以及市场化程度与产业协同集聚的交互项加入基准模型(1),得到模型(2)。具体形式如下:
Pol*=仇+0iCoa”+p2Coal+入兀+w;+T t+e u(1)Pol u=0o+jB1Coa il+02Coa:+角甌叫+^i Mar it xCoa*+入X”+(o i+r,+£”(2)其中,PoZ表示环境污染,Coa表示产业协同集聚,Mar表示市场化程度,X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 0和人为待估参数,i和t分别表示第i个资源型城市和第t年,3为城市固定效应,T为年份固定效应,£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环境污染(阳)
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金属冶炼业带来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为了控制经济规模的影响,本文采用污染强度反映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状况。具体来说,分别使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S02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反映水污染(Wat)和大气污染(4力)o
2.解释变量
(1)核心解释变量:产业协同集聚(Coa)
本文借鉴陈建军等B提出的修正E-G指数法,使用采矿业和制造业从业人数的加总数据,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测度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具体公式如下:
叽彳_埸訂器)+(心+陀)⑶
18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式⑶中,C。%为产业协同集聚指数,m表示采矿业和制造业加总*表示生产性服务业。LQ m为采矿业和制造业的集聚指数,辺,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指数,计算方法如式(4)所示。灰#代表j市i 产业在全国的区位爛指数,g#是j市i产业的就业人数,%是j市采矿业、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总人数,%是全国i产业的就业人数,g軽国采矿业、制渔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总人数。本文借鉴刘叶和刘伯凡泗的做法,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五个产业加总作为生产性服务业。
(2)调节变量:市场化程度(血)
现有文献对市场化的定量研究多借鉴樊纲等a〕计算的市场化指数,但该指数仅计算到省级层面。本文关注资源型城市的市场化进程,需进一步扩展至市级层面。为此,本文借鉴纪玉俊和孙红梅⑷]的方法,并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构建市场化进程指标评价体系,同时采用爛值法客观赋权,最终得到资源型城市市场化指数。具体评价指标如下:①政府干预度,采用财政支出与GDP的比值表示;②经济主体自由度,采用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数与年末单位从业人数的比值表示;③要素市场完善度,采用城镇失业人数与各城市平均城镇失业人数的比值表示;④产品市场成熟度,采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数与销售总额的比值表示。其中,政府干预度和要素市场完善度为负向指标,其他为正向指标。
3.控制变量
借鉴现有文献的研究,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以下控制变量:(1)资源禀赋(%s)。矿产资源富集的城市容易形成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资源诅咒”可能加剧环境污染。本文使用采矿业从业人数占比作为资源禀赋的代理变量。(2)投资水平(加”)。企业投资水平提升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进而缓解环境污染状况。本文采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衡量投资水平。(3)政府规模(血)。政府规模反映政府干预市场的能力,资源型城市政府干预过强可能会导致寻租等问题,进而降低企业减排动力,但是政府规模提升也可以提高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本文采用人均财政收入作为政府规模的代理变量。(4)环境规制(E m)。政府环境规制行为可直接作用于污染强度,但减排效果取决于政策执行能力。本文借鉴赵霄伟⑷]的思路,通过计算工业废水和工业S02
排放强度的区位爛,考察资源型城市污染治理的努力程度②。(5)外商直接投资(FDI)。资源型城市可能存在利用资源优势引进外资的行为,而外商宜接投资既可能带来技术外溢效应促进减排,也可能导致“污染避难所”效应加剧污染。本文采用外商宜接投资与GDP的比值衡量外商直接投资,外商投资金额利用期末汇率换算为人民币。
根据《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的地级行政区资源型城市名单,兼顾数据可得性,本文最终确定115个资源型城市作为样本,观测期为2005-2017年。相关变量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个别年份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表1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名称单位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样本量环境污染(PoZ)
水污染(脳)啦元0.00150.000060.02280.00181495大气污染(肋)吨/万元0.02020.00020.29130.02531495产业协同集聚(C og)一0.95650.1914  2.80190.51051495市场化程度(Mm)一0.19260.02480.77340.10311495资源禀赋(Res)%0.12380.000030.70270.16061495投资水平(加)%0.73980.0238  2.77020.32921495政府规模伽)万冠人0.38280.00517.61920.47401495环境规制(Em;)—  1.04920.10229.35970.02511495外商宜接投资(刃W)%0.00727.59e-070.07550.00031495
19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1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53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资源型   集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