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复习笔记

你问我答2
考试类型
名词解释 4个
选择 15个
简答3个
论述1个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 社会学概念: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运行的基础
1. 人口:指特定时间、特定区域所在的人口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情报理论与实践2.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的主要阶段: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中国政府提出)。
3. 试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答:首先,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由此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其次,意味着社会需求发生变化,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有着特定的需求,由此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再次,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最后,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缩减型,由此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4. 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生物物理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相应的环境。它不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实际上是一种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具有系统的特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
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1.社会功能: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的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2.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其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3.什么是社会运行?答: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大体上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也就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表现为:继承的关系;变异的关系;中断的关系。横向运行指在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表现为:交叉与渗透的关系;制约的关系;促进的关系;转换的关系。(交互影响、交互作用)
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
1.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方言翻译
狼之家2. 文化堕距(文化滞后):美国社会家 威廉 奥格本
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一般说来,总是“物质文化”快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两者不同步,于是就产生差距。
3. 主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体所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与反抗。反文化不一定都是坏的东西(如新文化运动)。
4. 什么是文化的基本特性?答:文化具有超生理性;文化具有超个人性;文化具有象征性;文化具有全括性;文化具有整体性;文化的传递性与变迁性。
社会化与个体化
1.“镜中我”理论:库利  美国社会学家 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库利非常形象地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察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角扮演”理论:乔治米德 美国社会学家 主我 客我 模仿阶段 嬉戏阶段 博弈阶段
铁一院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里德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完美原则)(自
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
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信任与不信任 自主与羞怯、怀疑 主动与内疚 勤奋与自卑感 认同与角混淆 亲密与孤独感 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 完善与绝望页岩油
生命历程论 美国芝加哥学派
2.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3.社会化的主体(作用、特点)社会化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
家庭:首先,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其次,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最后,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
学校:首先,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结构。
同龄体:首先,在同龄体中大多数活动不是由某种权威事先为他安排好的。其次,个体在同龄体中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
工作单位:首先,工作单位是个人进入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次,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大众传媒: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
社会互动
1.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相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体以及体与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通过社会互动和交往,自我得以形成,个体的需要得以满足,社会得以持续进行。
2. 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1)符号互动论 布鲁诺 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具代表性的社会互动理论,其研究趋向是通过分析日常环境中人们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和规
律来研究人类体生活。三个基本假设:第一,人们依据他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来决定对其怎样采取行动;第二,人们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第三,人们通过与自我进行交流和内在阐释过程,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2)拟剧论 美国社会学家 戈夫曼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社会生活就像是一出戏剧,我们出生进入日常生活舞台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和表演剧中的角。(3)本土方法论 美国社会学家哈罗德 加芬克尔 揭示了社会互动大量地依赖于隐含规则或情景假设(4)人际互动理论 (5)参照体理论 作用:规范、比较 (6)自我实现预言理论
3. 社会角: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体或组织的基础。
4. 角失调与角调适(给现象判断)P160
5. 简述网络时代社会互动的特点(论述A)现代交通和传媒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互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使人际交往超越了传统的时空界限,使我们有可能与世界任何角落的人互动。网络互动中的匿名性和符号性,也是社会互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性别、年龄、种族、地域、职业等各种现实社会地位和身份的限制。电脑网络在新
的层面拓展了人们社会互动的空间,使得人类社会的整体联系更为紧密。(1)网络互动的超时空性 实现跨国界、跨地区的即时互动 为人们实现非即时性、非在场的互动提供了便利 网络等互动媒介一方面使人们摆脱了熟人关系和基于亲缘、业缘等传统关系的社会互动,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以“趣缘”等未纽带形成新的社会互动关系。另一方面,数字化网络也使人们在远离原来居住的社区后仍然可以与其家乡和亲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一种“电子支持的礼俗社会”。(2)网络互动的匿名性和符号性 虚拟社区 相对自由地表达意见(3)网络互动的自由、自治性  新的社会问题 数字鸿沟 对个人隐私的侵害() 不实信息迅速而广泛的传播造成公共信任危机 由此看来,网络等新媒介只是拓展了社会互动的时空范围和互动方式,使得社会互动变得更加丰富多次,但面对面的交流能更好地表达诚意和促进相互间的理解。
社会网络与社会体
1. 社会体:又称社会团体,是指在社会关系中的一个人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不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也就是说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
2. 社会体有哪些基本类型?(1)初级体与次级体(按体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初级:家庭 邻里、朋友和亲属等 次级(明确的规章制度 感情联系很少 如:大工厂 政府部门) (2)正式体与非正式体(3)内体与外体(4)所属体与参照体(5)血缘体、地缘体、业缘体与趣缘体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1. 家庭模式的变化:(1)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2)主干家庭(祖孙三代)(3)联合家庭(多代) 从联合与主干向核心家庭转化
社会组织
1. 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2. 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组织是依靠特定的目标来维持其存在的,组织内部的一切活动也是围绕目标而进行的;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3. 非正式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 。非正式体内部有确定的结构,它们通常有自己的领导、一系列体目标、一套用以规范体成员行动的价值和规范,但其开始和延续初期并没有自觉的目标或方向。
4. 组织理论的发展形态(1)理性系统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泰罗、法约尔 科层组织理论 科层制的管理方式特征: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权等级;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量才用人;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2)自然系统组织理论:梅奥(霍桑实验: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提出“非正式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体,这种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马斯洛、赫茨伯格、麦克格雷戈(3)开放系统组织理论:洛尔施、劳伦斯(4)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康芒斯、科斯、威廉姆森
5. 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依赖于对组织的管理。
6. 组织管理中的官僚主义现象(凡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的现象都可以称为官僚主义)科层制产生的官僚主义现象主要表现为:浮夸习气;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繁文缛节,文牍主义;例行公事,文山会海。社区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24: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53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组织   群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