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唯物史观前提是“现实个人”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同方真爱>纳达尔资料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7期
it        摘 要:當前,学术界从当代实践的视角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问题正在热切的讨论,对个体生命和命运的关切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但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恰恰就把“现实的个人”视为唯物史观的前提。可见,重识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观,探析其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极为必要。
        关键词:唯物史观;现实的个人;现实意义幻灵游侠3.0
        唯物史观是人们公认的马克思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其内核和基石。然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谈论其历史观同以往哲学之区别时,并不是强调对客观规律的承认或不承认,而是强调了关于历史的前提问题,这值得深思。
        一、重识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观
计算机产业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观是在对以往思想家,如黑格尔、费尔巴哈、施蒂纳等关于“人”的理解的基础上批判形成的,他针对性的提出了原子式或精神性、市民与公民相统一、还有作为类的或人的个人概念形式,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梯度。有人以唯物史观的入口处作为切入点,对现实的个人作了论述,认为“个人概念”的演变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维度,是马克思长时间探索的重要结果。也有人认为现实的个人具有人本维度属性,其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人本维度与历史维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展开了论述。这都深刻体现出“现实的个人”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
词源学        二、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观的科学内涵
        “现实的个人”观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系统阐发的。书中写到:“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1](P516-519)这就表明,马克思阐述的“人”是生活在现实世界,参与社会实践的,而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1](P525)它们是要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步发展的个人或体。这些经典的论述体现了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观丰富的内涵。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2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4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