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
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 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狭义、广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的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目标
例题,马克思被选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人代表了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生命力的。
3.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
1)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
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
3) 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欧文。
1.
2.
3.
4.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5.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两点)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首要特征)与革命性
7. 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共产党宣言》
8. 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9.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10.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1. 哲学的概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1) 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a) 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物质 (意识
b) 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 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鲁迅艺术学院
4.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5.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是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6. 意识的作用:改造客观世界
7.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8.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的理论意义(简答)
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
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班禅东行>电碳制品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9. 静止是恒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步步惊心 话剧10.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1. 实践的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 旧唯物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回答了世界的本源的问题,唯物主义辩证法回答了世界是怎样的问题。(联系和发展)
2. 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的两个基本特征(没到)
3.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矛盾/环氧丙烯酸酯对立统一规律(动力)、量变质变规律(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趋势)
4.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原因-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现实;内容-形式;现象-本质。
5.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6.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7. 联系和发展的概念
1) 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2)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 规律是事物发展的趋势: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9.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中国商检局
3)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0. 矛盾的概念: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1.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
12.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个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3. 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矛盾
1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5. 质变和量变的概念
1)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2)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3)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的数量界限。要掌握适度原则。
16.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17. 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1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行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表明事物发展不是直线前进而是螺旋上升的。
19. 论述:用辩证唯物主义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1) 阐述辩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的内涵
2) 结合题设,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焕发其生命力。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 认识的概念: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客观反映。
2. 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社会、自然、人类本身。
3.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4.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来源)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8:2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41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事物   马克思主义   物质   发展   否定   世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