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新虫鸣声里说丰年--用生物防治助力绿发展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
入到这项工作中,陈学新才发现我国在生物防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用陈学新的话来说,团队的工作可谓举步维艰,几乎就是从零开始。
首先,因为中国农作物害虫种类繁多,且20世纪90年代后,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烟粉虱、麦蚜、稻飞虱、东亚飞蝗、草地螟等重大害虫相继爆发,蔬菜害虫的天敌都有哪些种类没有人清楚。即便知道几种害虫的天敌昆虫,但是也不知道这些天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因此没有办法对这些天敌进行大量的繁殖。为此,陈学新率领团队花了10年的时间,对国内蔬菜害虫的天敌进行了普查与归类。
通过50万份样本的鉴定和分析,陈学新团队明确了我国蔬菜重大害虫上的主要天敌昆虫有460余种类,比如食叶类害虫小菜蛾上有43种、菜粉蝶上有47种、斜纹夜蛾上有40种、甜菜夜蛾上有33种;吸汁类害虫烟粉虱上有37种、四种蚜虫上有34种;潜叶类害虫豌豆彩潜蝇上有11种、葱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上分别有7种。团队还率先报道了蔬菜地周边杂草上的53种害虫天敌,这些天敌构成了我国蔬菜害虫的天敌“自然储备库”并拓展了对蔬菜田间害虫的控害潜能。
之后,陈学新团队进一步通过生态适应性分析、控害潜能评估及分子检测,率先筛选获得20余种优势天敌昆虫并系统研究和阐明了这20余种天敌昆虫的生长、发育、羽化、性比、寿命、存活、生殖力、地理
变异等特性。他们明确了寄主龄期以及温度等因子对天敌特性及其田间自然消长动态和发生规律的影响,通过解析我国南方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的寄生蜂动态,提出了在蔬菜全生长期作物水平上整体实施天敌昆虫持续调控害虫种的新思路。这些成果奠定了我国蔬菜害虫天敌
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
对蔬菜害虫的主要天敌进行系统普查
是项目研究最基础的工作,却也是最为辛
苦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进行
大量的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工作,还要从
严调查、谨慎筛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
间和精力。实际上,蔬菜害虫主要天敌
的普查工作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工
作,30年来,陈学新团队一直在坚持,至
今仍在继续。
破壁垒,搞创新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W T O)。之后,由于农产品
中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超标,使得中国
农产品出口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经济损失巨
大。而欧美及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为
了保护自身农业利益,在加大对有机农业投
入的同时,不断提高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
留量的检测标准,通过技术壁垒限制国外农
产品的输入。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最
大的困难就是“绿壁垒”,蔬菜害虫的生
物防治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国际上一些知名的生物防治公司,
他们的技术都是保密的,所以我们只能靠
自己进行研究。”针对国际上天敌昆虫繁
殖技术壁垒较高的现状,陈学新团队自主
研发了一系列天敌昆虫大量繁殖技术,他
们攻克了颈双缘姬蜂、浅黄恩蚜小蜂、东
亚小花蝽、龟纹瓢虫、异瓢虫、大草
蛉、智利小植绥螨等十余种天敌昆虫的
人工规模化扩繁技术;突破了捕食性昆
虫的人工饲养难题,研发了一种适于小
型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微胶囊剂型人工饲
料,实现了东亚小花蝽和龟纹瓢虫等的工
厂化饲养。
针对已有的赤眼蜂传统繁殖技术缺
陷,团队优化提升了螟黄赤眼蜂、松毛虫
赤眼蜂的传统“大卵繁蜂”生产工艺,创
新了可以生产5种赤眼蜂的“小卵繁蜂”
技术及生产装备,创建了“繁殖-包装-
释放”一体化生产技术和以米蛾卵为替代
饲料的东亚小花蝽、大草蛉等天敌的产业
化生产技术。同时,团队还建立了螟黄赤
眼蜂、丽蚜小蜂、浅黄恩蚜小蜂、稻螟赤许智宏院士(左二)和朱作言院士(右一)考察温室现场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
课题组团队合影照片
灸除百病
陈学新说道:“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没有特地保护和利用田间天敌的情况下,它们已经帮我们控制了50%的害虫。只要我们再进行一些科学的管控和利用,完全可以有效控制害虫。这一点,在我们的示范区里已经得到证明了。”
陈学新团队在蔬菜生产实践中,提出了在作物水平上考虑蔬菜生长期多种天敌控制多种主要害虫的新策略;针对不同区域、栽培模式下的蔬菜重大害虫,创建了集天敌人工释放、植物支持系统利用等多组合的“天敌昆虫+”协同促增关键技术。基于这些技术体系,团队进一步集成创新了以发挥天敌控害功能为核心、以生态安全为目标的适合不同区域、不同栽培模式的三大类蔬菜害虫调控技术模式,实现了蔬菜害虫的可持续安全控制。同时,他们还研发了“绿惠农”线上A P P,鼓励菜农优先使用天敌控制害虫的生物防治措施。
除此之外,团队还通过创新天敌昆虫的田间释放技术和创建天敌昆虫的植物支持系统来对田间的天敌昆虫进行保护。他们利用“一对多”靶向控制技术、“多对一”寄生蜂协同防控技术、“多对多”天敌复合系统联合防控技术对害虫落实现可持续控制;通过科学合理地种植蜜源植物、诱集植物、栖境植物、储蓄植物等功能植物,为天敌昆虫提供蜜源或花粉,替代寄主、栖境、越冬或产卵场所等,创造了适
三字格成语
藻花香猪宜于天敌田间生存和繁衍的条件,构建了保持天敌昆虫自然繁殖的植物支持系统。
方差齐性检验在采访过程中,陈学新讲述了一件至今令他难忘的事情。有一年,他被邀去欧洲昆虫大会作演讲报告。在会场中,他遇见了荷兰一家生物防控技术公司的几位高层,这几位高层在跟别人交谈时,介绍的不是公司的技术和产品有多厉害,而是
公司是怎样和运营商、企业、农民进行沟
通、推广产品并发现问题的。这件事给了
陈学新很大的感触,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
到了生物防治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推广太重要了,你有了技术,但
是应用跟不上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有一个
合作的教授,他就是专门做推广的,他的
工作就是每天和农民反复地介绍生物防治
技术,做调查,做宣传,做培训。这是一
个必经的过程,只有老百姓的认识跟上科
研的发展,生物防治才能有更大的应用前
景。”陈学新说道。
坚持所爱,不惧路远
陈学新从事生物防治技术的相关研
究,缘起于一场演讲。1980年,16岁的陈
学新考入浙江农业大学,误打误撞地跨进
了农业研究的大门。大二时,有一位美国
学者来到浙江农业大学作寄生蜂工作的演
讲报告,这场演讲报告为陈学新打开了一
扇新世界的大门。
这位学者讲述了寄生蜂如何准确到
害虫,到害虫后又是如何判断其是不是
合适的寄主,以及寄主是否有别的寄生蜂
寄生过。“更有意思的是,寄生蜂到寄
主以后,如果寄主不够大,但它又不舍得
放弃,那它就产一个雄卵。但是如果寄主
很好,它就产一个雌卵。”这一切都让陈
学新感到神奇,他想知道为什么这种生物
比人都要聪明,于是他一头扎进了生物防
治领域。
陈学新正式从事生物防治领域的研
究工作时,我国正处于生物防治最艰难的
时期。在一无基础,二无支持,且得不到
重视的情况下,陈学新也曾想过放弃。但
是,他的导师何俊华教授给了他正确的指
引和鼓励。“何俊华老师告诉我们,虽然
现在是困难时期,但是生物防治研究必须乳化柴油
走下去。”陈学新回忆道,“他说,二战
之前,没有农药的情况下,人们依靠的就
是生物防治手段。欧美国家在生物防治的
发展上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我们只
不过是迟了20年。等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起
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生物防治
的需求自然而然也就增多了。”这番话极
大地鼓舞了陈学新的信心,于是,他一直
走到了现在。
其实,从浙江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
陈学新先后去了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
国家进行博士后研究和访问工作,在这期
间,他几乎走遍了生物防治技术做得最好
的国家和实验室。这么多年转来转去,让
陈学新感悟最深的就是,想要让生物防治
技术走得更远,就要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
关系。只有将“绿”的观念提升上来,
“绿”的前景才会更加明朗。
绿是世界的底,也是陈学新童年
的颜。他生长在浙江省兰溪市,在童年
的记忆里,他的家乡曾经山清水秀,一眼
望去到处都是绿葱葱的。这些美好的儿时
回忆对他之后选择生物防治研究有着重要
影响,因为每每想到那些美好的场景,他
都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保护环境。
陈学新很喜欢辛弃疾的两句诗:“明
朝鲜改革开放
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
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里描绘了
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而诗中提到的四
种生物:鹊、蝉、稻、蛙,正是构筑美好
风景的重心。蛙、鹊以害虫为食,鹊立
地头,蛙声阵阵,造就了稻香丰年。如
今,因为化学农药的滥用,环境严重污
染,已经很少能见到这样醉人的田园景
了。陈学新盼望着,未来,在生物防治的
助力下,可以将这种美好归还给世界,也
归还给人类。科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0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39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天敌   害虫   昆虫   技术   蔬菜   生物防治   团队   植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