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
教育基础
2012北京高考作文
一、孟子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起源
二、关于教育起源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叶澜等人。
教育学发展萌芽
中国
三、《学记》——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1.相传作者为乐正克。
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提出教学相长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
6.“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孔子——《论语》   
1.注重后天培养——有教无类。
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教学纲领和科目)
3.“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习、行
5.庶、富、教——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要素。“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五、墨翟   
1.教育思想以“兼爱”“非攻”为主。
2.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用技术的传习。
六、道家——老庄学派
主张一切顺其自然。
   
西方
七、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术或产婆术
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
第二步:定义。
第三步:助产术
八、柏拉图——《理想国》
“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九、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2.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注:以上三人为师承关系,世称“古希腊三哲”
十、昆体良(古罗马)
1.《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古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教育学创立阶段(略。书P24)
教育学发展阶段
十一、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读写结合
十二、凯洛夫——《教育学》
1.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之前提过劳动起源说
十三、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
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十四、杨贤江(化名李浩吾)化学战争
《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十五、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1.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十六、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学过程》
1.强调学科结构
2.倡导发现教学法
十七、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
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十八、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帕夫雷什中学》
1.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2.《给教师的建议》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十九、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1.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我国近代教育家及主要思想(P26)
二十、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二十一、教育目的理论
1.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
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手机图铃、纳托普(又译为诺笃尔普)、孔德等。
3.个人本位论:培养“自然人”
代表人物:孟子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康德、萨特、马利坦奈勒、爱伦·凯、帕克等。
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二十二、课程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又称知识中心课程论)
(1)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为代表。
(2)主张学校教育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代表理论:要素主义(巴格莱)、永恒主义(赫钦斯)、范例方式课程论(瓦根舍因)、发展主义课程论(赞可夫)结构主义课程论(布鲁纳)
2.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1)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
(2)认为应该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
3.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1)包括理论: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人本主义课程论(罗杰斯)、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
(2)以杜威为代表的流派认为——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同时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二十三、课程开发的模式
1.目标模式
(1)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书中提到的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
2.过程模式
代表人物:斯腾豪斯1975年《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强调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
3.情境模式(P51)
理论基础是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顿提出的“文化分析”理论。
二十四、课程评价的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1)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
(2)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主张采用目的游离评价的方式,即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二十五、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
二十六、教学反思
(1)布鲁巴奇等人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
第一、反思日记
第二、详细描述
第三、交流讨论
第四、行动研究
(2)波斯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学生指导
二十七、艾宾浩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遗忘曲线(P91)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二十八、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对遗忘原因最古老的解释。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最近发展区理论,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2.干扰说: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
形象进度3.压抑(动机)说:弗洛伊德。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3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35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课程   理论   教学   代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