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导游解说词

凤阳鼓楼导游解说词
凤阳      杨立伟
大家好!
欢迎各位游客来到鼓楼风景区参观游览, 鼓楼在古代是警朝夕的报时建筑,初始于魏晋,中兴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时期。中都鼓楼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造),分为台基和楼字两部分。作为一个报时用的公共设施,鼓楼一般设在城市的中心,但这座中都鼓楼的位置却比较特殊,它是在中都城的南部,坐东面西,这一特殊位置表明这不是一个民用的报时中心,而是一个服务于皇家为对象的鼓楼。蜗轮蜗杆副
鼓楼初建时,由于台基很高,登临不便,所以在台基的南北两侧修建了宽为6米的坡道,现在为了方便游客登临才因此改为这种楼梯式的。
鼓楼在明朝时一直保存完好。直到明末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楼宇毁于战火之中,以后屡建屡废。但基座部分一直保存完好,距今已经600多年。我们现在就已经登上了鼓楼的台基。这座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它的高度是北京鼓楼台基的4倍。上
面的楼宇虽然是后来复建的,但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它于1995年底动工,199810月份建成对外开放;南北面阔45米,东西进深19.2米,加上下面的基座通高47米,被称为华夏谯楼之最,是全国最大的鼓楼。
鼓楼正前方的这条街,现在叫做楼西街,因为它是在鼓楼的西面。而在明朝时它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云霁街,就相当于北京的长安街。正前方3公里处以前还有个钟楼。钟、鼓楼同属于报时用的公共设施,早晨敲钟,晚上敲鼓,素有晨钟暮鼓之美称。但现在对面的钟楼已经不存在了,只留下了高出地面2米左右的土台基。鼓楼是重点防火单位,1989年鼓楼基座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禁止烟火,请大家予以配合。
现在,鼓楼内建了《朱元璋展览馆》,它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朱元璋主题展览馆。这里将为您全面介绍关于朱元璋的整个传奇人生,以及他对家乡所做的贡献。
展览馆正门两侧的门柱上悬挂着两副对联。第一幅是嵌字联,上联鼓震天威,警醒古今英雄圆梦知多少,下联楼藏地气,炳彪中外和尚登基第一人。这是把鼓楼二字嵌在了联首。这幅对联是邓泽源老先生撰写,中国楹联协会主席孟繁锦先生题写。第二幅上联是
业起南天,封疆统一三百年来明历数,下联是佛缘重东土,僧俗不二两千载外帝身摇滚狂潮”。这幅对联是由国学、佛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撰写,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题写。
大家再看,展览馆的馆名匾额——《朱元璋展览馆》这六个大字它的题写者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理大师顾毓琇老先生。顾毓琇,1902年生于江苏无锡,他是前总书记的老师。200299日上午,顾毓琇在美国病逝,享年101岁。
<一>一层展厅 大明皇帝朱元璋
现在请大家进入大厅参观展览馆。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朱元璋的坐像。关于朱元璋的相貌流传着有不同的版本:有的说他长的丑陋,额头凸出,倒长着八字眉,下巴上翘,脸上有72颗麻子。但我们看到的这尊塑像却相貌英武,神情端详。这是根据北京故宫南薰殿内的画像相考而来。
在这尊坐像的两旁还有一副对联。它是清朝咸丰年间凤阳府状元孙家鼎所写。上联是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郡昔钟天子气,下联是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毒苹果事件。这副对联很简单的用32个字高度概括了朱元璋的一生:生于沛”——朱元璋出生在
凤阳府古沛;学于泗aon”——“字谐音寺庙。朱元璋出家作过和尚,学习的地方应该是在寺庙之内;长于濠”——濠州是凤阳的古称,朱元璋起兵成长于凤阳。凤郡昔钟天子气”——是说凤阳过去汇集了天子之气。始为僧"——朱元璋17岁出家做和尚;继为王”——1364年称吴王;终为帝”——1368年成就帝业;龙兴今仰圣人容”---孙家鼎在游览龙兴寺时看到一幅朱元璋的画像,所以说龙兴今仰圣人容
走过来这边,大家看到有一面大鼓,这是在2006年凤阳举办首届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时申报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的凤阳花鼓,它的直径为2米,鼓面为牛皮制作。
这边展柜里是一件仿制的皇帝常服。俗称龙袍。龙袍上绣有十二章纹,还有龙袍的这种明黄都是皇家独有的。古代,如果老百姓的家中私自藏有明黄的衣服,或是衣服上绣有十二章纹其中之一都是要犯杀头之罪的。旁边还有一个仿制的皇帝金冠。古代时,应为金丝编成,其样式与乌纱帽甚本相似,唯独将两角折之向上,竖于纱帽的后面。
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幼名重八,后改名元璋,字国瑞。他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农民皇帝。朱元璋生于1328918日,1368年在南京称帝,1398年病逝,享年71年,在位31年,死后藏入南京明孝陵,庙号为太祖。朱元璋少年时代生活
十分艰辛,17岁因天灾人祸出家当了和尚,25岁参加了反元农民起义军,经过了17年的鞍马征战,终于削平雄,推翻了元朝97年的残暴统治,统一了中国,开创了长达277年的大明王朝宏伟基业。
一层展馆共分为六大版块,首先介绍朱元璋的少年坎坷。朱元璋祖籍在江苏省句容县朱家巷,世代以淘金为业。但句容不盛产黄金,祖父朱初一因交不起租金,辗转迁到江苏泗州。泗州就是今天江苏的盱眙,在这里,朱元璋为他的祖父,曾祖,高祖修建了衣冠冢——明祖陵。到了他父亲朱世珍这一代逃荒要饭来到凤阳,朱元璋就出生在凤阳。当时的凤阳称作濠州,他们家以租种地主的耕地为业。后来,他父母亲去世后,在这里朱元璋为他们修建了合葬墓——明皇陵。皇陵在今天凤阳县城西南方向7公里处,它留有32对石像生在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元璋从小聪慧过人,在家乡留有很多传说。今天,凤阳县燃灯乡的金桥坝,据传说就是朱元璋儿时的放牛地。他小时候还经常和伙伴在一起玩戏演皇帝的游戏。(放牛地传说、烀牛锅传说、戏演皇帝传说等)
1344年,朱元璋17岁时,江淮一带发生瘟疫,他的父母兄长相继去世,他成了一个无家可
归的孤儿。幸好,邻居汪氏老母求情将他送入家附近的於皇寺入寺为僧,然而入寺不足50天,寺庙内无法供应僧饭,他开始了云游四方的生活。在云游期间,他受尽了人生的辛苦,走遍了淮西一带名都大邑,熟识了每一条河流,每一个山脉的地理,尤其是人情、物产、风俗。充实了丰富了经验;锻练了坚强了体力。同时,他加入了当时的民间反元组织明教。四年后又重新返回寺中。
朱元璋当时为什么要参加明教呢?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朱元璋是身处于元朝末期,当时的元政府统治极为黑暗,当权者把老百姓按照民族、职业划分四等十级,对老百姓实行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四等人一等为蒙古人(贵族),二等是目人(中亚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他们是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老百姓,这三等人和四等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为低下的,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而十级是官吏僧道所匠工医娼儒丐,其中排在第九位的就是儒士,文化人,因为当时元末的统治者蔑视汉文化,抑制汉文化发展,为了达到羞辱儒士的目的,他们故意把儒排于娼的后面,只比乞丐稍好一点,因为儒排在第九位,这就是后来期间把文化人、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的来历。这里还有一幅天王脚踏汉族妇女图。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汉族妇女所受到的压迫。
正是因为这些残酷的压迫,迫使老百姓纷纷反抗,去参加一些反元组织,也就更壮大了明教的队伍。明教是糅合了基督教、祆教、佛教三教教义形成的一个新的教派,它的教主称为明王。明教原称摩尼教,它是在唐朝时由波斯人摩尼所创,传入中原后就发展为南北两派:南派的代表人物是彭莹玉,他是江西袁州的一位和尚,又称彭和尚。所奉的偶像是弥勒佛,所以南派也称弥勒教;北派称白莲教,他的代表人物是河北赵州的韩家,韩林儿就是后来起义军中的小明王。南北两派的共同目标都是要推翻元朝政权,共同的教义是说:世界上存在着明暗两宗相互斗争的势力。明就是光明,代表着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代表着罪恶和不合理,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的。一件运动衫
1351年江淮流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朱元璋所在的於皇寺在战火中焚毁,他在好友汤和的鼓动之下还俗从戎,投奔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所谓时事造英雄,正因为有了这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造就了朱元璋这位军事奇才。朱元璋当时投奔郭子兴时是一副僧人打扮,守城的将士误以为他是奸细,便把他给抓了起来,但刚好郭子兴从旁边经过,他看到朱元璋虽然长的不是很好看,但身材魁武,眉宇间透出一股气宇非凡的气势,便将他收为亲兵,并很快的提升为亲兵九夫长。虽说这不是很大的官,但由于是亲兵九夫长,经常在郭子兴的眼皮子底下晃悠,深受郭子兴的信任,郭子兴便将自己的
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大脚马皇后的画像,也就是这时,郭子兴正式给朱元璋赐名元璋国瑞的。马皇后是安徽宿县人,郭子兴好友马公的女儿,1352年与朱元璋完婚,洪武元年封皇后,洪武十五年病逝,葬入南京的明孝陵。马皇后非常贤德的,曾经劝朱元璋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南京明孝陵就是取她谥号的一个字,她被追封为孝慈高皇后以孝治天下。(马皇后的传说)
然而龙非池中物,遇机则飞腾。朱元璋不甘久居人下的生活,他看到郭子兴胸无大志,感觉跟随他成就不了大业,便以扩大队伍为由回乡招兵,在不到10天之内就招到了700多人,这些人以他儿时放牛伙伴居多。随后又南略定远,招降当地的地主武装,很快的组建了一支约两万人的精兵,一些有才能的人纷纷来投奔他。(介绍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冯国用画像)徐达和常遇春是武将,李善长、冯国用是谋臣。其中冯国用是安徽定远的地主武装领导人。他率领自己的部队投奔朱元璋时曾向朱元璋提出建议:先夺取集庆,然后四处征伐。集庆就是今天的南京,当时南京的北大门为滁州,位于滁州西郊关山中段的清流关易守难攻,为南北交通之要隘。但朱元璋智勇并用,先破清流关,后占滁州城,最终建立了集庆这个根据地,从而和其它几支起义队伍形成了雄割据的局面。
朱元璋占据集庆之后,又亲率20万大军攻占皖南浙东一带广揽贤才。在皖南他结识两位贤士:一位是休宁人朱升,一位是歙县人唐仲实。朱升为他提出高筑墙,广集粮,缓称王的著名建议,为朱元璋建立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仲实则提出了不嗜杀人让百姓休养生息的论策,为朱元璋在稳固政权上提供了很多帮助。
这是万寿塔的照片,建于明嘉靖年间,又称古岩塔,因朱元璋在一次战斗中失利,曾避难于此,称帝后赐名万寿塔(蜘蛛网传说)
朱元璋建立根据地后,取顺应天命之意将集庆改名为应天,但这时有两大强敌对他形成东西夹攻之势,东面是张士诚,西面是陈友谅。相比较而言,陈友谅势力较大,于是朱元璋听从谋士刘基的建议先陈后张。(介绍刘基)
消灭陈友谅是经历了三次大的战役:第一次是应天保卫战,朱元璋用了诈降之计,使一位降将骗取了陈友谅的信任,从而首战告捷。这一仗陈友谅吃了大亏,但他不服输。为了报仇雪恨,于13633月份亲率60万大军,号称空国而来,去围攻朱元璋领地洪都,这是第二战——洪都保卫战。这一仗两军血战了85天都没有分出胜负。当时洪都守将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和大将邓愈,他二人死守着洪都,最终等来了朱元璋的援救部队。朱元璋率领2
0万军队去迎战陈友谅的60万大军,在鄱阳湖展开了大决战,这一仗就决定了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命运。陈友谅因为轻敌葬身于鄱阳湖之中,其子陈理率领剩下的50万大军于第二年投降了朱元璋。在今天湖北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南侧留有陈友谅的墓。
世纪之星机箱消灭了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又开始他下一目标,东攻张士诚。他对张士诚采取得是先除枝叶,后取根本的战略,设法分散他的兵力,各个击破,最后只用了一场战役就攻克了他的领地平江府,朱元璋攻占了平江之后便将平江改名为苏州,一直延用到今天。张士诚被捉押至南京之后自谥而亡。
在消灭了陈、张两大强敌之后,朱元璋开始了他的南征北伐。南征派了大将汤和、胡廷瑞,北伐派了徐达、常遇春。这是南征大将汤和的画像,汤和是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的儿时放牛伙伴,比朱元璋大两岁,但一直都很尊敬他,也正因为接到了汤和的一封信,朱元璋才会投奔起义军的,在今天蚌埠市东南郊曹山附近留有汤和墓。北伐时,徐达率军于13678月攻克元大都,元顺帝仓皇逃到上都(就是今天内蒙古多伦市),朱元璋将大都改名为北平,至此元朝灭亡。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5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26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鼓楼   凤阳   皇帝   台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