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名人墓——杨一清墓杨一清

镇江名人墓——杨一清墓杨一清
话题:杨一清墓志铭文化大革命镇江
对外贸易法
北京2008油画浅析杨一清墓——四朝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作者:程远斋主一、前言最近,似乎特别流行“坐火车观碑”,语出德云社高老板。古之绝学“走马观碑”,纵观历史,无外乎苏秦、张松等寥寥数人掌握而已。高老板结合现实,将旧的骑马升华成了新的坐火车,相比前者,后者速度更快,难度更大。车窗外闪现一碑,火车眨眼过去,碑文记住了,两字“廊坊”,还能倒背如流“坊廊”!笔者较少坐火车出行,至今尚无坐火车观碑的经历,但是在高速上观碑还是有过的。记得数次往返于宁杭高速宜兴段,道边一座精美华表不知为何人所有,今年终于访得,为明代徐元楷墓前旧物,文保定名为“紫云山华表”。前不久,在于兄千金坐火车观碑的指引下,我们一行又访得扬州吕庄石马,为明代火宾卿墓前旧物。日前,老五谈及乘高铁刚出潜江站,就见田里一组石像生,此应为明代欧阳东凤墓前旧物;而最近一次,则是途经高铁镇江南站,瞧见不远处的小山坡上立有一尊石马,这
便引出本文所要介绍的杨一清墓。二、初访杨一清墓杨一清,《明史·第一百九十八卷·列传八十六》有传,传末将他比作姚崇。杨慎对他的评价是“四朝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明朝的那些事儿》中将他形容为明朝最大的官。从他为官总制三边、内阁首辅、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卒赠太保来看,尤其后三个加衔均为正一品,同时得之者甚罕,称其为有明一代最大的官,实至名归,当之无
愧。本文所介绍的这处杨一清墓,今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蒋乔街道嶂山行政村卢湾自然村,大山西麓,九华山路西侧,友谊水库东岸,俗称“杨天官墓”,门票免费,停车免费。说是村子,旧为丹徒所辖,如今已划入镇江主城区了,交通便利,路口即有公交车站。村口,九华山农庄的巨幅广告牌十分醒目。2010年9月19日,我们第一次寻访至此。由于行程匆忙,未及仔细做功课,且选择时机不佳。初秋时节,白天天气较热,田间蚊虫萦绕。草木依然繁茂,将墓地大体遮蔽起来,只见水库边上的一尊石狮,以及山坡上了一尊石马,仅此而已,再无收获。纳闷的是,“杨一清墓”已于1987年7月3日被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何现场不见文保碑?回来再做功课,才发现所寻之处,并非文保公布的杨一清墓所在,而是“明代杨氏墓”,并未列入文保。关于此墓,《润州区志》记载如下:“明代杨氏墓位于本区蒋乔乡卢湾村(北距岘山以南甚远)的大山丘地上。坟包左拉
中国新诗派高约4米,直径约6~7米,西向。墓道两侧现尚存石狮1对(一只已破损倒地),龟跌4只,碑已无存,石马1对(一只已破损倒地),另石羊、石俑已破坏散失,前原有石坊亦无存。”那么,既然这里并非文献记载的杨一清墓,又何以视作杨一清墓呢?这缘于近年来镇江当地学者的研究和新发现,《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论文集·第八集》刊载了窦启荣先生的一篇文章《杨一清墓地在润州区卢湾村》(以下简称《窦文》)。将该处明代杨氏墓作为杨一清及其家族墓,已广为学界认可。笔者也接受这一观点,认为卢湾村的明代杨氏墓即杨一清及其家族墓。感谢“镇江文旅”的同好将此文上传,得见窦先生所绘墓地示意图。我们便带上此图,于2013年3月9日重访杨一清墓。三、重访杨一清墓1、
桧柏、卢氏宗祠从村子南面的九华山农庄进入,首先可见一棵高大的桧柏,树龄大约有400年了。按该树的体量来看,较南京的六朝松,确实是嫩了点。但毕竟是当地最古老的一棵树,居民在树干上嵌了一尊观音娘娘的头像,以示敬畏神灵。紧邻树西,为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开幕当日落成的卢氏宗祠,按村名卢湾村,看来当地居民以卢姓为主。据记载,该祠堂里存放有杨氏墓地的部分残碑,遗憾两次寻访至此,均大门禁闭,无缘瞻仰。值得赞许的是,村民们并未将杨氏墓地现存的一对石狮旧物利用,而是自行定制了一对新的门狮置于祠堂门前。2、石狮、构件杨氏墓地,现存石狮一对。在祠
堂西侧农田的低洼处,有一尊石狮,这是首次寻访时疏忽的。石狮为青石质,背东面西,首部、底座及背部,均保存尚好,唯前肢残缺。南京及周边名人墓,现存石狮的(南朝石刻除外),个人所见有七处,即南京的明孝陵、中山陵、凤阳的明皇陵、盱眙的明祖陵、天长的杨捷墓、镇江的陈家坟(疑似蒋介石奶妈墓),还有就是这里了。石狮为门狮造型,显然过去应成对列于墓地的牌坊或享堂前,把守门庭。田间地头,还散落着一些非常规整的青石或黄石材料,如今作为跨越沟渠的踏板使用。按示意图来看,可能是过去的牌坊构件,墓地原有两座牌坊今已无存。而现存的另一尊石狮,则位于第一只石狮的西北方,水库东岸伸向水中的最前方。石狮亦为青石质,底部半没于水面下,两次寻访,均因水位较高,不得近观其貌,只能瞧见背影。从其背部雕刻风格来看,与前一只石狮形状、风格一致,应为同一时代产物。按示意图来看,此二只石狮相隔较远,恐非一对,更可能是分列于两座牌坊前的两对石狮中各剩下的一只吧。年代能否到明中期本朝?从其造型看来,窃以为到清代。该墓于解
放后,遭到两次重大破坏。一次是1958年大修水利,一次是“”初期的“破四旧”。当地开挖友谊水库时,墓道前原有一尊石人,高近2米,被推入土中。墓道两侧原有两个大水塘,开挖水库时,被包进水库里(笔者推测,这两个水塘可能是分别对应杨景墓、杨一清墓的照池)。解放初,大山上还有三、四
块石碑,每块有好几顿重,初期,砸断修水利、建猪房。据说现在村里的水沟上、水塘边、猪圈墙上的建筑材料,不少用地是大山上的是牌坊、石柱、石桌等石刻。3、龟趺在第二只石狮东侧的大山西麓山脚下,这里已进入该墓的主神道了,记载有四只龟趺。据说现存四只龟趺,均残留龟趺碑座,其上立碑不知去向。此四只龟趺,首次寻访时未见,二次寻访现场所见,有两只龟趺较为明显,龟背露出地表,龟首及下部陷入土中。还有一只龟趺,只露出背脊上的一小块,其余大部陷入土中。另一只龟趺不可见,可能全部陷入土中。石质不明,看似青石,却又有点汉白玉模样。由于其后的六座碑,均有相对应的墓主,因此窃以为,如果该墓地确系杨一清墓的话,这四座碑的对应墓主,应是杨一清本尊。但从龟趺体量上来看,太小了,长仅一米多,宽不足一米,似乎与其“正一品”大员的身份不太相符。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所处环境,多见明初功臣墓前体量巨大的石刻的缘故吧。4、石马自西向东顺着神道上坡,南、北分列一对石马,均为青石质,南立、北倒。第一次寻访时,只见南面立着的石马,该石马即坐火车能望见之物。北侧石马,第一次寻访时未见,西面倒覆于地,东面朝上,拨开上面覆盖的植被,感觉保存尚可。该对石马体量并不大,目测与南京的泥塘、小村石马相仿,能
欧泽高
迅驰技术够远远瞧见,实是因为立于山坡高位占了地利的缘故。继续上行,沿途可见地面残留不少弹石。据《窦文》走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5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26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火的发展
下一篇:建筑史作业
标签:墓地   石马   镇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