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精选】

试析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  摘要:公共产品是公共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一个按照属性来定义的概念。但是,它的两个消费属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并没能全面把握公共产品的本质。从而,使得公共经济学在运用这个概念进行分析时,存在不少矛盾和模糊之处。本文对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重点强调了不可逃避性和非排除性。一、公共产品的定义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 )是公共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离开了这一概念,整个公共经济学理论就无从构建。不仅如此,没有公共产品这一概念,西方经济学家也将无法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套用到政治学领域和政府管理领域,公共选择学派及其理论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解释市场失灵的现象,同时又不妨碍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的崇拜,西方经济学家也必须借助公共产品这一概念。  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历来十分重视对公共产品概念的研究。借助这一概念,他们得以解释公共产品提供上的市场失灵现象和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当将政府的职能局限于仅仅提供公共产品的有限政府的理念。  但是,西方经济学家并没有给出公共产品的明确概念。这一概念迄今为止,只是根据公共产品的两个消费属性来定义的。但是这两个属性并没能全面把握公共产品的本质,其本身也是值得进一步推敲的。  关于公共产品的定义,黄恒学等认为,以下三种定义最具有代表性:  1、萨缪尔森的定义。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而且对于任何一个单个的消费者,他所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就是全社会的公共产品总量,公共产品在效用上具有不可分割性。  2、奥尔森的定义。任何产品,如果一个集团中的某个人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适当地排斥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则该产品是公共产品。换句话说,
该集团或社会是不能将那些没有付费的人排除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之外的;而在非公共产品那里,这种排斥是可能做到的。  3、布坎南的定义。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被定义为公共产品。与萨缪尔森和奥尔森仅仅从消费的属性来定义公共产品不同,布坎南是从供给的角度来定义公共产品的。相比之下,前者更学术性一些,而后者更接近于人们的现实感受一些。但是,布坎南将两个人的小团体受益的产品,也称为公共产品就有点过分了。如果这样,岂不是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部门要向情侣们提供情侣套餐了?  实际上,为现代经济学所广泛接受的在各种教科书中普遍使用的定义,是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发展的萨缪尔森式的定义。根据这一定义,所谓公共产品是那些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这是一个由属性来界定的概念,强调公共产品的两大属性是其两个消费属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二、关于公共产品两大属性的认识及其缺陷  (一)非排他性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不付代价的消费。也就是说,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即“免费搭车者”)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以致于在经济上不可行。  对于非排他性,黄恒学等总结出三层含义:(1)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或者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者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却
4 11
201628
过高,因而是不值得的;(2)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却无法对它加以拒绝;(3)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他们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如果在某人消费之后,别人消费的可能性就减少了,那么所谓的非排他性也就不存在了。  而朱柏铭还认为,非排他性意味着任何人也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公共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  经济学家们通常举例指出,国防就是一个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即使那些最狭隘自私的人也不可能令国防只为他一个人服务,即使那些不想得到保护的人也无一例外地会得到这种公共服务;同时无论是谁,都将同等地得到作为该国居民的尊严和安全的保障。  然而,迈尔斯却认为国防支出也有可能具有排他性,尽管他没有明确指出,国防支出具有排他性的具体实例。  实际上,关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的上述含义存在不少与现实矛盾且模糊的地方。  第一,国内外的很多免费公园都是完全可以收门票的,其排他的成本并不高,而且排他后的收益也会大于其成本,但是并没有排他,为什么?  进一步地,一旦以前无法排他的公共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或其它原因而能够以有限的成本实现排他性,那么这样的产品是否就不再是公共产品了?例如,土匪的两把板斧,能使非排他的公共道路变成排他的,难道该道路就因此而不再是公共产品了吗?再如,科斯强调私人也能提供像灯塔一样的公共产品,其办法是借助政府官员到港口向停泊的船只收灯塔税。通过以港口作为排他性技术,这种方式较为成功地将灯塔的“免费搭车者”排除在外。但这也同时使灯塔失去了非排他性,从而按照公共产品的属性定义,此时的灯塔不再是公共产品了。既然私人提供的灯塔不是公共产品,那么科斯就不能以此例来说明私人也能提供公共产品。  第二,国防的确是可以具有排他性的。
当张学良执行不抵抗的命令把他的军队撤回关内时,当年国民党政府的国防就对东三省的民众是排他性的,即使这些民众放弃他们祖居之地,跟着军队入关,他们在东北的不动产也没有得到任何应有的国防保护。  第三,正如萨缪尔森等所强调的,“公共产品是这样一些产品,无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非排他性的定义原本是强调人们可以免费搭车,强调的是人们的受益;但是,非排他性的现实含义中却包含人们不得不消费,即被强迫消费的含义。如此一来,那些不愿消费者就不是受益而是受害了。这种令人受害的非排他性应当与令人受益的非排他性加以区分,我们称其为不可逃避性,并在下文对其专门进行分析。  第四,公共产品的消费数量一般也不会是相同的。首先,公共经济学认为,不同的人对于公共产品消费的评价可以不相同,例如,当一个导弹系统建造好之后,每个人都别无选择,只能消费这项服务,尽管有人评价为正,有人评价为负。那么,为什么不能认为评价为正的人消费得多一点,评价为负的人消费得少一点呢?难道美国石油大亨与美国贫民对美国政府提供的攻占伊拉克的公共产品消费是一样的吗?  其次,很多公共产品的消费本身是有成本的,从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消费数量。例如,武汉长江大桥是武汉市民的公共产品,但是消费这样的公共产品一次,需要武汉市民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一般没有什么实际需要,人们是不会反复消费使用这座大桥的。从而一个普通市民一年内消费使用这个大桥的次数,还不如一个出租车司机一天内消费使用这个大桥的次数多。再如,即使机场免费起降飞机,从而机场具有非排他性,也只有买得起机票的人才能使用机场。  再次,很多公共产品的消费除成本外还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才能消费。例如,即使大学是免费的,那么也只有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的人才能很好地消费这一非排他性的产品。再如,
4 11
门诊201628
凌日政府出台的对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也只有那些有能力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家才能享有,即使在该企业打工的工程师们也享受不到。  实际上,正是由于低收入阶层或者付不起成本或者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大量的非排他的公共产品并不能为他们所享用,这才使斯蒂格勒得以发表“领导人法则”,指出中高收入集团是公共支出计划的主要受益人。  最后,象网络计算机病毒这样的东西也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但是它们并不能称为公共产品。相反,消除它们的那些政府行为才能称为公共产品。可见,以非排他性这样的属性来定义公共产品是存在很大的缺陷的。  (二)非竞争性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按公共经济学的说法,这里所说的边际成本是指“边际分配成本”而非“边际生产成本”,也就是指将一定数量的某种公共产品分配给任何一个新增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至于新增一个单位公共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永远大于零,因为纯公共产品数量的增加也是以追加资源投入为条件的。  但是,如此一来,公共经济学根据西方经济学一般的效率准则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所强调的公共产品应当免费提供的说法就存在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效率准则强调的边际成本是边际生产成本。而按边际生产成本定价,就不存在公共产品的免费提供的问题。否则按边际分配成本来定价,餐厅里的自助餐都得免费提供了。  尽管人们
通常认为像国防和电视节目这样的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但是迈尔斯却认为国防支出最终具有竞争性,只是电视信号的传播满足非竞争性。  尽管迈尔斯同样没有明确指出,国防支出具有竞争性的具体实例,但是,我们还是能发现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上述含义所引起的歧义。  例如,根据上面关于非竞争性的定义,公共经济学指出,对一个图书馆来说,一个大的图书馆阅览室一般而言是公共产品,但是随着读者数量的增加,这就产生了所谓的“拥挤”问题,从而使消费的质量下降了,不利于学术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条件就没有能被很好地满足。再如道路堵塞也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尽管拥挤体现出竞争性的存在,然而,它并不应当改变一个产品的公共产品性质。如果上述图书馆阅览室在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不拥挤,在其它时间都拥挤,难道我们就要说该图书馆阅览室仅在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才是公共产品,在其它时间就不是公共产品吗?  实际上,拥挤只不过表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这也意味着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不能概括公共产品的全部属性。针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我们提炼出非排除性概念,并在下文对其专门进行分析。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无线电视节目和国防的非竞争性还是存在着差别的。虽然,无线电视节目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消费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消费它。不同的无线电视节目甚至还要为让人们消费它们而进行残酷的竞争。但是,对于国防却是所有的人们都在消费的一个公共产品,尽管海陆空三军在军费存在竞争,但人们对它们的消费还是一个整体。  比较而言,无线电视节目虽然既不是排他性的,也不是竞争性的,但它并不应当算是公共产品。而且它还与国防和灯塔等公共产品不同,无线电视节目无须政府帮着收税买单,就可以在市场上由私人生产出来。三、不可逃避性和非排除性  (一)不可逃避性
4 11
201628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指出来的,不可逃避性是指,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人们将不得不消费它。例如,美国人民无法逃避美国政府的一些极端政策,而不得不遭受911袭击事件所造成的损失。  与非排他性所反映的公共产品分析的经济视角不同,不可逃避性反映的是公共产品分析的政治视角,它强调的是公共产品可能给部分消费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将不可逃避性从非排他性中分离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它使得公共选择学派仅仅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政府和公众行为的范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张五常曾以这样的质疑来肯定公共产品私人供给机制的存在:“假若不付钱就会得到政府的供应,而政府的供应是由一般税收所支持,那么还有什么人会在任何市场付价呢?免费的午餐又能吃得了多久?”但是,不可逃避性则揭示了政府的供应不仅不是免费的午餐(即这种供应至少要求强迫公众承担税收的义务和纳税的损失),而且还可能会对一部分公众的某些利益造成损害。  正是因为公共产品的提供可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从而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不能为所欲为,摆出一副恩赐的面孔,而必须征求公众的意见。正是这种不可逃避性构成了对政府部门的某些行为实行事前听证制度的理论前提,进而也构成了有限政府和透明政府的理论前提。  它还同时决定了针对公共产品的公共选择应当在政治领域按一人一票制而不是在经济领域按一钱一票制来做出选择。这是因为,在避免伤害的领域必须保证人人平等,而在追求利益的领域则可以实行“谁的资本多,谁的获利多”。  (二)非排
肖尔铁茨除性  与不可逃避性和非排他性相对立的是非排除性,但它同样是公共产品应有的一个属性。与不可逃避性和非排他性不同,甚至也与非竞争性也不同,非排除性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考察公共产品的属性。  实际上,不仅大多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用都受到受益区域的限制,即某一公共产品的享用者通常仅限于该地区居民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存在地方性公共产品,而且很多公共产品仅被同一地区的部分居民所享受,即在同一地区,公共产品也是具有排他性的。  例如,城市里宽敞的水泥道路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公共产品,但那些居住在城市外没有进城的农民却无缘享受,尽管他们可以专门进城去享受一下,但是他们花不起这个时间和精力以及往返城市的路费。在这里,地理位置成为了排他性条件。再如,即使农民进了城,但是由于没有城市户口而无法像城里人那样免费或低成本地享受城市的义务教育设施。在这里,户口成为了排他性条件。  在公共经济学理论中,当拥挤现象产生时,经济学家会认为,此时若仍然非排他地供应公共产品,就会出现过度消费,需要以收费的方式来排除部分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但是,拥挤只不过说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从而以收费或限制条件的方式来排除部分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将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  如果说,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存在的前提,那么将部分人排除在外的公共产品供应方式,将使得政府的存在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显得不合法理。实际上,目前国内外对电信、电力等公用事业进行普遍服务的规制就是基于人们对于公共产品的非排除性的模糊认识。  作为公共产品的一个重要属性,公共产品的非排除性不仅要求政府向所有的人平等地提供公共产品,而且也对依赖私人或社区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提出了要求。如果政府要将某些公共产品转移给某些私人或社区来提供,那么该政府就必须保证所有的人都不会被排除在同类公共
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关系产品的享受之外。  公共产品的非排除性决定了政府必须用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对农村的公共产品像对城市里的一样来提供,决定了城里的农民工子弟应当与城里人的子弟享受同样的公共产品,
4 11
201628
而这正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农村和城市提供一模一样校舍的理论依据,尽管他们仅仅是从平等的或普遍服务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  四、结论  总之, 公共产品仅仅用它的两个消费属性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来定义是不合适的。公共产品至少应当包含四个本质属性,即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可逃避性和非排除性。随着对公共产品的各种属性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公共产品的定义有待进一步深化,以便能够对政府和公众的公共选择行为进行更为充分的反映和解释。[1]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朱柏铭:《公共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3](英)迈尔斯著,匡小平译:《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保罗·A .萨缪尔森,威廉·D .诺德豪斯:《经济学》(十四版),胡代光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5]张五常:《卖桔者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4 11邢台学院六连跳视频
201628马明龙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2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23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产品   消费   排他性   政府   提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