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经验

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经验
董振华
张恺
收稿日期:2021-01-14
作者:董振华,
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哲学、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张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哲学。邮编:100091
①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15.②
当李晓峰成为sky在线阅读选集:第四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开创历史性成就的一条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坚持面向众推动大众化、坚持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中国特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新实践,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立足于新的时代问题,放眼于人类未来。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伟大飞跃基本经验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21)02-0014-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
上的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开辟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
持之以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因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焕发出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进程与三次伟大飞跃
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同
志有一段生动的论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当时的中国人民提供了探索救亡图存的新选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牢牢写在了自己的
DOI:10.16072/jki.1243d.2021.02.002
旗帜上,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发展这一科学的理论,变革着旧中国落后的社会面貌,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站起来
中华民族实现由“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第一次伟大飞跃,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基础上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1938年,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
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②那一时期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思想,正是在那一时期形成的。
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在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更不同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而是符合我国国情、产生于中国革命实践探索、能够保障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也正是在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国人民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富起来
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第二次伟大飞跃,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基础上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
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
楚盛家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形成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指导思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是指导中国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行动指南。
在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推进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机制障碍。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社
①②③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3.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3.
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因此,我们始终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屡创新高,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强起来
我送你的花你能接受吗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第三次伟大飞跃,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基础上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中国特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③只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强起来,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从八个方面明确了新时代的总任务、总布局、总战略等内容,并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实践证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实践也终将证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必将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必将在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继续前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
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④建党百年来,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总结出了一些基本历史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
尽管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仍然没有过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⑤因此,我们在当今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就在于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本人的两大理论发现,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正是通过这两大理论来说明的。在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中,已经有很多人提出并认同了唯物主义在自然领域中的地位,但他们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仍旧坚持唯心主义的观点,因而他们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是第一个将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因而他的唯物主义是彻底
①②③④⑤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3—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
的唯物主义。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正是马克思从生产力角度入手,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钥匙”,才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就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内核和逻辑体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人的解放的理论指导。而共产党人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力量,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指皮托管>网格化管理
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①“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②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对于我们来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们现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也是由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如果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都会发生根本动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会沦为空谈。
江苏省丰县中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绝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③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④这也充分说明,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理论原理才会不断与时俱进。那么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飞跃。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⑤历史已经证明,我们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有前途和光明;我们什么时候违背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在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同样适用。
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体现在不断的实际运用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⑥要分析原理运用的历史条件,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追求真相、探求真理的过程,只有做到了实事求是,才能不把真理当成教条、不把真相当成不变的永恒。
生活在19世纪欧洲社会的马克思不可能直接解决21世纪中国的现实问题,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一方面需要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按照唯物论的基本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这就是坚持“实事”。另一方面,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往往不会呈现为表面现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求事物的本质规定性,从而更好把握事物运动发展的趋势,这就是“求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际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将其上
①②③④⑤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6.
升为理论,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
(四)坚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深刻改变中国,这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是分不开的。在今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也需要我们坚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上具有一致性:尽管马克思主义产生在西方社会,但是马克思主义超越了西方文化中的二
元对立传统,用实践的观点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中国传统文化同样不主张二元对立,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追求是“天人合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立场上具有一致性: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丰富的民本思想,主张“民贵君轻”“仁者,爱人”等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集体主义的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正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国一体,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凡此种种,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
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备了这种结合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要坚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既能够使马克思主义更贴合我国实际,又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要善于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
(五)坚持面向众推动大众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②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众之中,才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坚持面向众推动大众化。
马克思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③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思想理论掌握众的重要意义。人民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变革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人民众才能更好地组织起来,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跨越,进而凝聚起磅礴的历史伟力,打破一个旧世界而创造一个新世界。人民众掌握了理论,理论才能扎根现实,才能在人民众的伟大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众的需要,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大众化的重要性,被誉为“中国的理论领域的忠诚战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作了《大众哲学》,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介绍给了人民众,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进程。今天我们更要牢牢坚持这一方向,用人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和推广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飞入寻常百姓家”。
(六)坚持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④“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必须充分吸收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坚持兼容并蓄、交流
①②③④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20.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6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69.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20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