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合作共治与地方政府协同治理

(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合作共治与地方政府协同治理
璐1,戴祥玉2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摘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大量的跨区域公共问题亟须有效治理。协同治理理论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推进合作共治的治理路径指出了可行方向。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阻滞因素主要源自治理环境层面的资源短缺和配套制度滞后、治理方式层面的治理流程不畅、治理结构层面的结构失衡和分散化治理。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共治水平,需要从基础环境层、技术保障层和治理主体层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尽快跳脱协同治理标准、协同治理功能和协同治理行动的发展困境。
蓝刀锋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共治;地方政府;协同治理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8)07-0038-08
钢结构设计规范2011
尺骨鹰嘴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
作者简介:余璐(1984—),女,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戴祥玉(1987—),女,管理学博士,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城市社区合作共治的公共性困境与社区营造”(15BSH108)。“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之际,必须将区域协调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更开阔的视野解决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间的联系和依赖日渐增强、合作共治趋势不断深化,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变革治理模式以增强其跨区域治理的灵活性和弹性,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议题。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政府工作的建议之一,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意味着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已开始进入扎实落实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地
方利益急剧膨胀,加之其对传统治理模式的路径依赖,出现了地方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作用失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能力和方式滞后、城市内部恶性竞争等不协调的发展问题,掣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因此,正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开放性和协同性特征,提升地方政府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协同治理能力,不但符合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发展需求,对于弥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不确定性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相关研究梳理
现阶段,学术界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府治理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其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度量与评价;其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与设计;
华夏艺术中心
·
·38雅奇mis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4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20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治理   发展   区域   协调   经济   政府   地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