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7年上海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分析

收稿日期:2019-10-11
作者简介:张菊(1994-),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四川南充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2000—2017年上海市城市热岛
效应时空变化分析
张 菊,刘汉胡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 要:以上海市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进行地表温度遥感反演,并对反演结果进行分级处理,得出上海市2000—2017年夏季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热岛效应十分显著,城市热岛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
关键词:Landsat;辐射传输方程法;地表温度;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上海市中图分类号:X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20)03-0036-040 引言
1332m络筒机
城市热岛效应[1]
(UrbanHeatIsland,UHI)是
指城市中心温度明显高于城市周边温度的城市热环境现象,是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和人为活动因素造成的城市与郊区存在的热量平衡差异。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区的迅速扩张、城市硬化表面积的增加造成了下垫面性质的改变,使得其在太阳辐射下地表温度迅速增加,城市高温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加大,城市热岛效应日渐严重。王美
雅等[2]
对中国的13个大城市进行研究,均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热岛效应。雷金睿等[3]利用Landsat
数据研究发现1989—2015年海口市地表温度逐步
上升,城市热岛区域面积扩展明显。陈迪等[4]
初步询价
ps1珠三角地区进行研究发现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珠三角地区夏季高温热浪日数不断增加、强度大幅度增强,在2004年高温热浪
的强度高达9 21℃·d-1中国汇市
。侯浩然等[5]利用空间降
尺度HUT算法研究发现近20年间福州市城区高温面积显著增加,温度等级明显升高,城市热岛效应
明显加强。乔治等[6]采用分裂窗算法反演分析发
现北京城市热岛足迹和热岛容量呈阶段性增长,并根据热岛足迹及容量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提出改善城市热岛的措施。
人们对于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日益重视和关注,通过对城市热环境变化现象进行相关研究,制定合
理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有效缓解城市热平衡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城市热岛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借助气象资料或实地观测资料的地面观测法与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的遥感监测
法[
7]
前者由于气象站点的限制,获得的数据不适于做大范围高精度的分析,具有空间微观连续性差的缺点。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较好地实时反映研究区域连续完整的温度分布状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进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市面积、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上海市的城乡温度差异不断扩大,热岛强度、面积不断增大,夏季高温现象持续加强,高温灾害频繁出现,城市热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利用3期上海市Landsat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上海市城市热岛效应进行研究,分析上海市2000—2017年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为改善上海市城市环境和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参考。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获取
上海市位于平均海拔高度4m左右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南部前缘,地理位置为东经120°51′~122°12′,北纬30°40′~31°53′,东临东海,北近长江入海口,南临杭州湾,西与浙江、江苏两省相接壤,南北长约130km,东西宽约100km,总面积
约为6340 5km2
。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
和湿润,年均气温1
莱州地震
毒素
7 6℃,日照充足,降雨量充沛。本文数据选取研究区2000、2009和2017年3期晴朗少云成像质量良好时的Landsat数据,所用遥感影像数据以及行政区划矢量数据在地理空间数
63—环境科学导刊 2020,39(3)CN53-1205/X ISSN1673-965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22: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1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城市热岛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