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石油

           
               
                    “千岛之国”的石油
09-03-19 作者:  编辑:石油之光编辑
差热分析法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东南亚的一个“千岛之国”,全国有17000多个岛屿。最大的三个岛,一个是西面濒临马六甲海峡的苏门答腊岛;一个是南部的“主岛”爪哇岛,首都雅加达、著名城市万隆、泗水都在这个岛上;另一个是北面的加里曼丹岛,从前叫婆罗洲,这个岛的西北沿海是文莱苏丹国和马来西亚的沙捞越、沙巴两个州。
  早在公元8世纪,住在苏门答腊海峡附近的印尼人已会用石油作为武器。16世纪,阿塞尼斯人用浸了石油的“火球”抗击葡萄牙舰队入侵,击中两艘军舰。
  印度尼西亚油,是从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这一带被称为
荷(兰)属东印度岛,是殖民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尼才获得独立。
开创
  苏门答腊油始于1880年。有一天,东苏门答腊烟草公司的一位种植园经理、荷兰人艾科·杨斯·齐克尔(A.Y.Zijlker)到海滨的一座植物园去游逛,遇到了一场暴风雨,就在一个被废弃的烟草棚里过夜。一位土著监工手里明亮的竹条火把引起了他的注意。显然,火把上有一种燃烧得很好的物质。那人告诉他,火把上蘸的是一种蜡,附近一口水塘里满是这种发黑的蜡,土人们取它做火把、当燃料,也用它给木船堵缝。
  第二天早上,雨过天晴。齐克尔由这位土著监工带领去看那个水塘。黑“水”散发出一种类似煤油——当时岛已经进口了一些美国的灯用煤油的味道。齐克尔取了一些样,送到首府塔维亚(现在的雅加达)去化验。化验报告告诉他,这是石油,其中含有59%~62%灯用煤油。
  齐克尔心动了,他已经听说过美国人开发石油,洛克菲勒成了石油大王的故事,毅然辞去了种植园经理的职务,下决心在这里搞石油。
  首先,他从阿塞的兰卡特地方的苏丹那里获得了称为特拉加赛德(Telaga Said)的一块租借地,位于苏门答腊东北沿海,离巴拉班河6英里(约9.7千米)。那口注满原油的水塘其实是一处油苗,就在这块租借地上。
  1884年齐克尔筹集到了一笔资金,雇来一个钻井队,在油苗附近钻了一口井,但是,没有收获。
  第二年,他再雇钻井队在庞卡兰一勃兰丹村附近的油苗处(当年当地人正应用这里的石油抗击葡军入侵)钻一口井。这回他得到了回报,1885年6月15日石油从井口源源流出来。这口名为泰拉嘎一坦戈尔1号井出油,是印尼石油工业诞生的标志。
  于是齐克尔办起了苏门答腊石油公司。1890年,经过荷兰国王威廉三世同意,允许他在公司名字上冠以“皇家”字样,于是公
           
日剧woman               
                    司改名为“在荷属印度岛钻探石油的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简称荷兰皇家石油公司。1892年,它在北苏门答腊建立了印尼第一座炼油厂。1895年它首次向远东地区输出灯用煤油。
  1887年,齐克尔的一个先前雇员、荷兰人艾德琳·典徒普在苏门答腊的苏拉巴亚办起了一家石油公司,到了两个油田,旋即于1890年在沃诺克罗英建起了一座炼油厂,然后把业务扩展到中爪洼,1894年在普又建了一座炼油厂。
  另一方面,1895年,英国人马库斯·塞缪尔的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在加里曼丹岛的库德地区获得了一块石油租借地。这块租借地东部沿海长约80千米,向西延伸到内陆的丛林里。这个地方比苏门答腊远为封闭和落后,物资要靠船只到新加坡去采购,轮船一周只有两个航班。通往丛林的小路改造成大路后,几星期内就被疯长的灌木淹没了。劳动力主要是来自中国的劳工。疾病蔓延。不时有热带暴雨。在这种条件下,1897年2月第一VI井打出了石油。第二年4月钻成了第一口自喷井。但是,这里的原油密度比较大,含有的煤油成分比较少,适合于直接当燃料油用。
  加里曼丹的这个油田位于桑加桑加油田带上。它延伸130千米。
战前
  1907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同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联合,组成了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它下面分为三个分公司,从事印尼勘探、开采和炼制的,叫BPM公司。同时开发苏门答腊和婆罗洲(加里曼丹)两处的石油。
  壳牌集团重视地质学的作用。20世纪初,它雇用的地质家已有12人。
  1906年,壳牌集团在加里曼丹的桑加桑加以北约500千米处发现了塔兰卡油田,1911年,这一带产油170万吨,使印尼成为世界产油第四位的国家。
  1920年,它在加里曼丹西北部发现了米里油田。至此,加里曼丹几个油田的储量已达到3600万吨,在当时已是相当可观了。
  壳牌集团的兴起以及它在世界各地迅速开拓市场,成为美国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标准石油公司(新泽西)先是设法并购壳牌集团,碰了钉子,于是就挤进荷属东印度岛来。
  1912年,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在苏门答腊成立了荷属殖民地石油公司NKMP,在苏门答腊南部获得了石油租借地。它的地质家中有一个Et本人坦斯克鲁斯,后来成为知名学者。NKMP在这一带先后钻了66口井,井深达800米(当时是比较深的了),花费了600万美元,但成效不大,年产量达到6750吨。
  1918年,在壳牌的油田附近发现了塔兰格一阿卡尔油田。
  1920年,这两家公司在印尼的石油总产量达260万吨,只占当年世界总产量的2.7%,不过,主要
           
王海鸰牵手               
                    是壳牌集团的产量。60%产自加里曼丹的桑加桑加。
  1920---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20年间,印尼的勘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壳牌集团的印尼子公司BPM于20世纪20~30年代把勘探重点放在苏门答腊,陆续取得了
一系列发现。1928年发现利曼油田,1934年发现曼克查亚油田,1937年发现塔兰格一齐马尔油田,1941年发现坦朱格一基加油田。这期间发现的最大油田是兰台油田,发现于1929年,位于苏门答腊的中部。1940年,BPM在苏门答腊各油田的原油产量为100万吨。
  1933年,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同它的姊妹公司真空炼油公司把它们在印尼等地的资产合并,按50:50的比例组成合资的斯坦维克(Stanvac)公司。这是Standard Oil同VacUum的两个名字组合起来的名称.
  斯坦维克公司依靠两家母公司的财力和技术能力,积极在荷属东印度开展勘探。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它在苏门答腊岛上(主要在南部)先发现了几个油田:1933年发现贝纳卡特油田,1938年发现赛洛油田,1941年发现坦朱格拉查油田.在原油生产上,20年代后期以来主要是开发1922年发现的塔朗阿尔油田。1927年这里有35口产油井,日产4000桶(约20万吨/年)。随着油田的扩大,产量日益上升,到1940年,累计原油产量已达1350万吨。它是苏门答腊最大的油田。
  美国标准石油“大家族”中的另一家姊妹公司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即后来的雪佛龙公司)也在20年代进入了荷属东印度岛,而且也看中了苏门答腊岛。它为此成立了一家荷属
太平洋石油公司,1924--1925年在苏门答腊进行了一轮地质调查,1936年才做出决策,认定这里油有希望。它在苏门答腊的租借地大部分是沼泽,没有油气显示,只是在山的附近有一些背斜。地质家们用螺旋钻,每隔200米钻一个6米深的井坑,取一筒心,拍了照片,作了显微分析,开展了地震等地球物理勘探,取得了大量资料。在此基础上,在苏门答腊北部发现了几个背斜,可是钻的井都是干井。而后在杜里和米纳斯两地发现了好的背斜。这里成为两个重要油田。
  1941年,为米纳斯——这是一个泥炭和煤炭矿区——修建了公路,历时九个月,并安装‘了钻机。然而,没有来得及开钻,日本侵略者来了。人员匆忙撤走,钻机却留下了。此时,太平洋石油公司已经成为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和得克
萨斯公司合营的加德士公司的一部分。
  壳牌公司一直在那里油。1928年,在加里曼丹岛西北部靠近大海的文莱苏丹国的领土上发现了文莱第一个油田诗里亚油田。这也是一个被断层切割的大型背斜。背斜的顶部在海里,沿其轴心地面上分布着油气
           
               
                    苗。油藏是中新世砂岩,埋深500~2000英尺(约152.4~610米)和5000英尺(约1524米)。这个丰富含石油的储集层原始可采储量达1.45亿吨。壳牌在它附近也钻了几口探井,却一无所获。
  这段时间里,在婆罗洲东部地区没有新的发现,石油生产主要靠桑加桑加油田。
  1928年,壳牌公司、斯坦维克公司和加德士公司三家联手在伊里安爪洼开展勘探活动,按4:4:2的比例组成合资公司荷属新几内亚石油公司,由壳牌集团牵头,在伊里安爪洼开展调查。1935年,此公司在索荣地区获得10000平方千米的探区,1948年开始生产石油,这个克拉莫瑞油田日产400桶(约20万吨/年)。
战 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印尼从事石油生产的只有壳牌和斯坦维克两家,加德士才刚刚开始活动。
  日本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夺取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旋即在东北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但是,直到1940年毫无收获。1937年七七事变时,Et本的石油供应93%靠进El,本国产量只占7%;进口石油中,80%来自美国的石油公司,10%来自荷属东印度。日本海军提出:“北御南进”的战略思想,目标是进占荷属东印度岛和印度支那半岛,包括缅甸,目的是确保石油的供应。
  1940年6月,日本开始向南进军。在中国内地,日军集中力量打通京广线,直趋印度支那。1941年6~7月,东京的决策者们做出了抉择:暂时不动苏联,也不顾偏安重庆的中国国民政府,而是集中力量向南进攻。美国曾经截获日军一份电报称:“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后,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荷属东印度岛”。1941年7月末,它已经占领整个印度支那。
  壳牌集团早在1940年下半年已经作好婆罗洲等地油田被日本侵占的准备。它派一个名叫H·c·詹森的经理来到巴厘巴板。这里有它的炼油中心,是它在荷属东印度的主要基地。安排好了撤走人员的计划,建起了防空洞,港内布了,员工们操练了怎样把炼油设施炸毁。目的很清楚:决不让日本人从油田和炼油厂得到石油。职工家属全部撤离。
  1941年1月中旬,日军已逼近。油田上工人们开始拆毁油井和输油管道。他们把油井里的
大沽河
油管拔出来,用废铜烂铁、石头泥土塞进去。最后每口井里放一包,一口又一口,把所有油井都炸毁了。与此同时,巴厘巴板炼油厂也开始破坏行动——从蒸馏釜到锅炉、泵房。1月20日,日本人通过两名被俘荷兰人送来最后通牒:立即投降,否则一律处死。
美国人性生活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3:2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15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石油   公司   油田   苏门答腊   印尼   荷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