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风俗文化的调查报告

梧州风俗文化的调查报告
走在梧州的大街上,总感觉到这座城市和其它城市不一样。那弯弯曲曲的小巷,香火旺盛的龙母庙,斑驳镶有铁环的骑楼,处处在向人们传递着一种不同寻常的信息。
待你了解到这个三江交汇之处,历史上叫苍梧的地方,曾经是卧虎藏龙之地,诞生并聚集了那么多的圣贤名人,以及发生的尘封千年又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时,便不禁会对这座城市所承载的历史厚重和沧桑巨变感到惊叹不已。
梧州历史的概括
苍梧原是百越民族一个大部落的名称,后以区域名称延用下来,称为古苍梧。苍梧的地名可追溯到虞舜时期。《战国策·楚策》曰:“楚南有洞庭、苍梧。”《汉书音义》曰:“苍梧越中王,自命为秦王。”可见,历史上苍梧早已有之。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正式设苍梧郡,辖有广信、猛陵、谢沫、高要、端溪、临贺、冯乘、富川、封阳和荔浦等十县。《汉书》卷28记载:“苍梧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新广,属交州,有漓水关。”漓水关即今梧州西面桂江入口处。郦道元《水经注》也记载:“漓
水又南至广信县入郁水。”
梧州即处在西江、郁水、漓水三江交汇之处。广信作为苍梧郡治所达700年之久。其中,作为交趾刺史部,交州首府又有300年的历史,统领着岭南的南海、苍梧等九郡,即包括整个岭南和越南北方的大片地区,一度是西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史料证实,汉代广信包括今日梧州和封开两地。
舜帝文化: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在梧州的东南,有一座高高的白云山,山上现已开辟为白云山公园。从白云山顶的云峰亭往下看,只看见西江和桂江像黄绿两条玉带子缠绕着梧州城,整个城市浸润于一片翠绿之中。
在白云山麓深处,曾经有一座庙宇,里面供奉着一位距今4500多年前开创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神圣结合的上古圣君,那就是远古五帝之一的舜帝。
相传虞舜曾南巡苍梧安抚边民。据《史记》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
狩,崩于苍梧之野。舜帝南巡狩安抚边民,逝于苍梧,梧州(苍梧)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上古圣君,于唐大历四年(769年)建舜帝庙来祭祀他。虞舜先贤任能,禅而不传的行为深受后人称道。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舜帝为“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起。”以尧舜为代表的禅让制历来被认为是统治秩序中“天下为公”的典范。
龙母文化:利泽天下的奉献精神
梧州龙母庙座落在离西江不远处桂江岸边的一座山坡上,依山傍水,为北宋初期建筑。在老百姓眼里,龙母是他们的保护神,可以保佑他们免受洪涝灾害。在龙母庙这个圣洁的地方,人们一方面祈求风调雨顺,祈福平安,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利泽天下的西江古代氏族首领龙母的深切缅怀。
龙母的故事在西江流域家喻户晓。龙母自小生性聪明,乐于助人,长大后成为西江部落首领。一天,龙母在溪边拾得一卵,里面生出五条小龙,经龙母细心养护,长大后放归大海。后来,龙母在五小龙的相助之下,带领人民抗洪治水,让老百姓过上风调雨顺的日子。龙母名德彰隆,秦始皇封其为秦龙母,以示尊宠。秦后历代又屡加封号,汉高祖封为程溪夫人,唐封永安夫人,宋封永济夫人,明封显德龙母娘娘,清又有数次加封。
龙母文化是中华龙文化在西江流域的体现。梧州龙文化的遗存不少,以龙冠名的地名即有系龙洲、龙圩镇、锁龙桥、龙船冲、龙骨冲、龙平、龙新等;梧州冠以龙的商标和企业也很多,著名的有龙山酒厂、舞龙火柴、龙珠凉茶等。
龙母是古代先民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产物,把利泽天下的西江古苍梧氏族首领升格为神,遥远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落到了人间,起到了实实在在保护苍生的作用。龙母文化是源远流长的西江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仁慈、博爱、利泽天下的奉献精神的真情抒写,是开发西江、改造自然、造福百姓的赞歌。
古广信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
广信是古苍梧的郡治所在地,是岭南和珠江流域开发最早的地区,自秦皇汉武以后,广信便始终展现出博大的胸襟气度和超强的吸纳融合能力,正是这种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最终铸就了古广信文化的历史辉煌。
广信还是两广之广腰医绅所在地。两广以广信为分界,广信之东谓广东,广信之西谓广西。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起,将交州治所从苍梧(梧州)迁到番禺(广州市)以后,才有
广州的崛起。这一史实充分说明了岭南文化、珠江文化是从西江中游开始,向西江下游辐射拓展的。古苍梧(广信)地区是岭南文化、珠江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粤语的发源地。
血浆蛋白
有专家学者经考察研究后指出,粤语并不起源于古粤地,而是汉族移民从中原带来的产物。叶国全、罗康宁教授在《粤语源流考》中强调指出:粤语虽以命名,却跟古百粤的语音没有亲缘关系。它不是古粤地的土产,而是汉族移民从中原带来的。粤语有九声九调,是中原汉语和岭南土语(古壮语)融合、重组,是保留古汉语成分最多的一种方言。
秦始皇凿通灵渠,征服岭南以后,50万大军大多留在岭南,以后又有1.5万青年女子和大批移民从中原经桂江、贺江到西江各地繁衍生息,他们给岭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同时,也与当地土著民族渐渐融合,一道成为了苍梧地区的主人。
民族的迁徙融合带来了文化和道德思想等的交融,古苍梧经历了民族融合的洗礼后,全方位广泛地吸收中原文化,并一度成为珠江流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之母亲河西江与大海是相通的,不断地接受海外文化的影响,使古广信文化具备了宽广、博大、融通
的特性。
工业萘
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也表现在两广人深厚的商品意识之上。商业文明有别于农耕文明。在这里,动与静、开放进取与封闭保守、人口迁移与民族融合,不同思想文化在同一个地区对接、碰撞、交融、消长,在成就了虚怀若谷、不断进取的地域精神的同时,这种非主流的包容精神,最终形成了有别于中原正统文化的古苍梧(广信)文化,一种反映出重商意识浓厚和商贸交往发达事实的文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们看到,发端于西江中部古苍梧(广信)的粤语及其源远流长的西江文化、珠江文化,正逐步从涓涓溪流汇成汹涌大潮,奔向大海、走向世界。
骑楼文化:热情服务的待客精神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骑楼是昔日商贸繁华的标志。梧州骑楼文化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曾被入选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目前,梧州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屡遭洪涝灾害影响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但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已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下来。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达2
530米,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
骑楼建筑是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设计建造,一般为三四层楼房,楼房二层一般设有水门,是为备洪水浸街时楼上方便出入用的,可以在水门放下一把竹梯,从竹梯上下搭艇,也可以在水门放下竹篮向沿街巡游的售货小艇购买米、油、蔬菜、火油、电池等生活必需品。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亦为备拴泊船艇系缆绳用的,这些都是因为梧州地处三江水口,几乎年年有几次洪水淹街的特殊需要。地层商铺门面向内缩入2至3米让出来作为人行走廊——亦叫“骑楼底人行道”,这样既可以替行人遮阳挡雨,又可以为商铺营造舒适环境
从梧州的骑楼文化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浓郁的岭南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还看到了梧州人热情服务的待客精神。这也是梧州有适销对路百年商埠之称的缘由。
丝路对接文化:交流融合的开放精神
古苍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江山形胜,物产富有,不仅引来舜帝南巡狩,开创了中原文
化与岭南文化交融的先河,也催生出了西江龙母水神信仰,哺育出一大批圣贤豪杰。而且,由于西江所起的作用,苍梧还是我国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相交汇的重要枢纽地。
当年秦始皇派出50万大军进军岭南,在广西走的主要是两条通道,一条是新开辟的灵渠桂江通道,另一条是潇贺古通。战争结束后,到汉代,这两条古道便成为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继而发展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汉书》卷28记载:wacom inkling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可见,在汉代已有通过北部湾与海外进行贸易往来的记载。在此通道中,苍梧担负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史料证实,佛教从海外传入中国的道通,一条是起自长安的陆上丝绸之路,另一条是发于北部湾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汉到隋唐时期,佛教从合浦传入,经西江到苍梧,并沿桂江传入中原,这和记载中广西最早的寺庙如合浦灵觉寺、苍梧开皇寺、平乐龙兴寺和桂林万寿寺等寺院的兴建年代是完全吻合的,这也是苍梧作为海陆丝绸之路相对接的又一个有力证据。
古苍梧橫贯东西、纵通南北,作为中国最早敞开胸怀、对外开放的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担负着海陆丝绸之路相交汇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的重要作用,也使得古苍梧文
化虽历尽沧桑,却依然展现勃勃生机。
而在今天梧州的人造宝石更是梧州历史上对外贸易的延续。在梧州,120多个宝石里看似简陋的家庭作坊,与500多家人工宝石生产、销售企业和大约12万从业人员紧紧联系在一起,每年生产超过136亿粒人工宝石,约占全国产量80%、世界产量70%的市场份额,也造就了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名号。从1982年第一家崔氏宝石首饰制造有限公司在梧州设厂进行来料加工宝石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扶持,人工宝石产业在梧州城乡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全国人工宝石原材料、机械设备、加工辅助材料,以及人工宝石收发、人工宝石饰品的交易基地。
为构建人工宝石交易的坚实平台,梧州先后建成宝石城一座、宝石大厦一座,2008年成功开发了宝石通进口开关网络交易途径,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人工宝石交易中心,市场覆盖广西广东四川云南湖南山东等省区以及泰国、印度、美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国。宝石对于梧州的贡献是巨大而多方面的。仅以对财政的贡献为例,2004年人工宝石企业直接税收约为295万元,2008年已达到1500万元。梧州人工宝石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直接带动了富余劳动力的再就业,也极大地提高了梧州在国内乃至国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名人文化:教化育人的传承精神
处于西江中游三江交汇处的苍梧,因吸呐了三江的灵气,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这里有经学家三陈(陈钦、陈元、陈坚卿),尚书郞上燮及其家族等,他们是儒家文化在岭南的第一批自觉的传播者。当时,有不少的学者曾到苍梧讲学,有经学远在苍梧之说。
陈钦,苍梧广信人,汉代杰出经学家,也是岭南最早研习经学的学者,著有《陈氏春秋》。陈元,陈钦之子,潜心研习《左传》,被汉光武帝诏立为《左传》博士榜首,著有《左氏异同》。陈坚卿,陈元之子,以“文学”知名。陈钦、陈元、陈坚卿祖孙三代作为古经文学家的代表人物,以治《春秋》、《易经》闻名,在苍梧讲授儒家经典思想,故有三陈这称。
尚书郎士燮(字威彦),苍梧郡人,曾任交趾(苍梧)大守总督七郡,积极倡导传播儒家思想并著有《春秋经注》、《公羊传注》、《谷梁传注》等。其弟士壹,士武分别为合浦、九真和南海太守。兄弟四人被称为四士。苍梧县京南乡有士燮故居遗址,虽然遗址已不复存在,但桂江山崖上的汉士威彦先生故里石刻仍存留完好。石刻附近还建有尚书庙和尚书学堂,可惜尚书庙在文化革命中被烧毁。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5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400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梧州   西江   人工   岭南   成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