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特性及处置方法

王建勇1,赵兴宁2
(1.宁夏水产技术推广站,宁夏银川750001;2.青铜峡天源渔业合作社,宁夏青铜峡751600)
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养殖水体最为关
键的水质指标,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养殖水体
的好坏。若含量超标,会造成鱼体皮肤、黏膜损
伤,鱼的抗病能力下降,进而病害发生,甚至造
成大规模的死亡。鱼的病害防治通常采取“预防
片断教学为主、防重于治”的措施,在防的措施上采取水
体泼洒消毒剂、投喂药饵等方式,笔者认为这是
鱼病防治的误区。鱼病防治应该从改善水质入夜光蝾螺
手,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是水质恶化的主要
物质,降解这类物质才能使养殖水体水质达标,
鱼在一个优良、稳定的水环境里生长才不会轻易
得病。笔者根据多年养殖实践,提出以下鱼病防
治观点。有些观点颠覆了传统认知,正确与否,
供水产养殖同仁参考佐证。
一、对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再认识
1.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是水生生物的营
养源
水体缺少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水体中
的浮游植物因营养缺乏而很难繁殖,浮游植物量
少致使光合作用减弱,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就较
低。浮游植物少、溶氧低,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
浮游动物也就难以繁殖起来,以浮游动物为饵的
花鲢等鱼的生长和产量受限。养殖者一直认为养
殖鱼的烂鳃、腐皮症状是由氨氮、亚硝酸盐引起
的,笔者认为主要是硫化物引起的。硫化氢的水
溶液对鱼鳃、皮肤具有极强的腐蚀作用,破坏鳃avalon总线
丝和皮肤组织,致使鱼组织发生病变。
2.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性质
水体中的氨氮是指以分子氨或铵离子形式存
在的化合氮,即水中以游离的分子氨和铵离子形
式存在的含氮化合物,非离子氨具有较强毒性。
氨氮超标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营养失衡,造成藻
相失衡、有害藻类如蓝藻等暴发式繁殖。另外水
体中的氨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生化反应,转化成
亚硝酸盐。氨氮毒性与水温、pH有关,pH及水温
升高,分子氨浓度增大,毒性增强。氨氮是水体
中主要的耗氧污染物。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养殖水体中,是浮游生
物死亡、鱼类粪便、残饵分解后的产物,亚硝酸
盐随着氨氮的升高而升高。亚硝酸盐也是水生生
物的营养盐,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具很大毒性,影
响水体藻相平衡,产生大量有害藻如小三毛金藻
等,会对以浮游植物为饵的鱼产生神经性毒害。
亚硝酸盐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
种强致癌物质。
硫化氢剧毒,在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对
黏膜有强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细胞内窒息,对
信息安全保护组织造成损伤。
3.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成因
在养殖水体大量投喂饵料,鱼体没吸收的蛋
白质、脂肪以粪便、残饵的形式溶解在水中或沉
积在池底,经过细菌分解,产生了氨氮、亚硝酸
盐、硫化物。硫化氢是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分解
的产物,在细菌分解下溶于水中,挥发后可闻到
有臭味的物质。
4.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致病机理
养殖水体氨氮随着水温升高、鱼体长大、投
喂量增加而增高,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主要是氨氮
中毒。氨氮超标造成鱼的鳃丝黏膜损伤、充血发
紫、肿胀,进一步发生细菌感染,造成呼吸功能
障碍,症状为鱼的摄食量降低、生长减缓。致病芳香烃
窄告机理是氨氮中的氨降低甚至阻断了血氧的输送,
即对能量物质的输送。
亚硝酸盐与氨氮一样,主要来源于养殖鱼没
有消化的蛋白质、脂肪,在低氧、无氧条件下合
成。致病机理是亚硝酸盐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
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造成组织坏死。
养殖水体中的硫化物主要代表物质是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素,对养殖鱼的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具有极强的麻痹和抑制作用。致病机理是硫化氢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腐蚀破坏组织黏膜,抑制营养物质的传递和利用,引起细胞内缺氧,造成细胞内窒息,使组织遭到破坏。
二、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方法
1.大量繁殖浮游植物
氨氮中的铵盐是水生生物的营养物质,养殖水体最有效降低氨氮的办法就是大量繁殖浮游植物。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氨氮中的铵盐,间接降低氨氮的含量。在养殖水体生态链中,没有被鱼类吸收的营养盐一部分被浮游植物直接吸收,另一部分经硝化菌分解,达到生态平衡。还可通过换水来降低氨氮浓度,或使用酸性肥料使水中有毒性的分子氨在酸性条件下转化成无毒性的离子铵,达到降解氨氮的目的。
2.大量换水
亚硝酸盐也是水生生物的营养盐,但只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才对亚硝酸盐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在高温季节,饵料投喂量增大,亚硝酸盐增加很快,氮循环负担加重,完全超出了浮游植物对亚硝酸盐的
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亚硝酸盐小部分消耗溶氧,氧化成无毒的硝酸盐沉积在池底,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又还原成亚硝酸盐,游离在水体中,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目前文献报道,亚硝酸盐降解剂、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产品对水体亚硝酸盐有降解作用,但受到成本、功效和可操作性的制约。还有研究认为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是由异化硝酸盐还原酶参与进行的,利用这一特性研制出异化硝酸盐还原酶钝化剂,提高硝化菌的生长速率和硝化速率,达到降解亚硝酸盐的目的,但目前市面没有产品销售。部分养殖者使用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EM复合菌、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其实这些菌体是不能降解亚硝酸盐的,只起到改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的作用,大量换水是目前降低亚硝酸盐的普遍做法。
3.使用生石灰
生石灰化学成分是氧化钙,施入水中后快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氢氧化钙与硫化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化钙和水。生石灰使用方法简单、成本低、效果好。生石灰水解后与硫化氢产生化学反应,降低了硫化氢浓度,改善、修复了水体微生态环境,在一定时间内使有毒藻类繁殖得到抑制,藻相更加平衡、合理,有益藻生长繁殖占据优势,使水质得到改善。
三、小结
养殖水体泼洒消毒剂是很难起到防病治病效果的,投喂药饵也是治标不治本。细菌存在于任何水体中,相互制约而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抑制了一种细菌的繁殖,平衡就被打破,另一种适应性强的
细菌就会滋生。
养殖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超标,会直接造成水生生物繁殖、生长异常,浮游生物成为毒素的携带者(如小三毛金藻、蓝藻、膝口藻等),抑制了正常藻类的平衡和生长,成为鱼类发病的罪魁祸首。
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存在于任何养殖水体中,不论是池塘养殖还是工厂化养殖,只要投喂饵料就会产生,是鱼类的致病因子。采用物理的方法很难达到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效果,但不做有效处理,随着养殖时间、投喂量增加,其含量会不断增加。水循环是起不到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作用的;臭氧、紫外线消毒只是暂时杀灭了部分细菌,水体中仍含有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分解后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杀菌只是延缓有害物质上升的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物质对鱼类的危害。所以,养殖水体泼洒消毒剂,使用紫外线、臭氧消毒都只是使养殖水体菌发生了改变,起不到防治鱼病作用的;药饵可以提高鱼的免疫力,但作用只是短时的,只有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含量,才能有效预防鱼病的发生。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提上实施日程。在养殖池直接进行水质改善,很难使每个池塘水质始终保持优良。养殖尾水处理效果对比实验表明,用20%的池塘,按照“三区两坝”模式,采取曝气沉淀,水生生物、绿植吸附,化学、微生态制剂修复方法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之后再注入
各个池塘,一劳永逸地解决水质污染问题,达到改善养殖水环境、提高鱼的免疫力、降低鱼病发生的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382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养殖   水体   硫化物   硫化氢   生长   造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