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笔记

化学笔记
2010-7-19
原子电子结构
    波尔学说下的氢原子模型,能量是量子化的,电子只能在固定的能级上,接受或放出特定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
    微粒的波粒二象性。波动性与粒子性不能同时观测到,动量与位置不能同时测准。
    薛定谔波动方程描述微粒在空间分布概率
        主量子数n:能层。1=K,2=L,3=M,4=N……
        角动量量子数l:能级,轨道形状。0=s,1=p,2=d,3=f,4=g……n-1
        磁量子数m:空间伸张方向。
        自旋量子数ms:电子的自旋方向,第四自由度
        取值范围。n>l≥|m|
       
        径向函数|Ψ2(r)|表示空间某点到原子核距离为r的电子出现统计概率。各轨道出现峰的数量=n-l(2s轨道两个峰,3p轨道两个峰)
        原子轨道形状。蓝宝石4850
            ns:球形    p(x):平躺在在x轴上的哑铃型    d(xy):躺在与xy轴角平分线的上的4叶梅花形
            d(z2)和d(x2-y2)太难画了,不画。
核外电子排布
    按照下面的能级组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逐个电子填充。一行为一个能级组。(仅适用电子排布,不适用电离)
    6s 4f 5d 6p
    5s 4d 5p
    4s 3d 4p
    3s 3p
    2s 2p
    1s
    能级组=n+0.7l
 
    屏蔽效应。较外层的电子会受到内层的电子的影响而引起有效核外电荷数降低。Z(有效)=Z-σ,(σ的取值规则查书《无机化学》P317)
    钻穿效应。角动量量子数越小的能级平均在r较小的地方分布的峰多,增加Z时,核外电子向内层靠近。
    (钻穿效应)l不变,E正相关于n
    (屏蔽效应)n不变,E正相关于l
 
价电子构型与周期表分区状态
    s区:IA,IIA。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s轨道上
    d区:IIIB~VIII。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d轨道上
    ds区:IB,IIB。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n-1)d轨道上,并达到d10状态
    p区:IIIA~O。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p轨道上,(H,He除外)
    f区:镧系与锕系。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n-2)f轨道上
   
原子参数与周期变化
    原子半径:形成共价键时两原子核中心的距离的一半叫原子半径,形成金属时~~叫金属半径,形成分子晶体时,相邻两分子间接触的两原子核间距的一半叫做范德华半径。
    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核电荷数增加,对核外电子引力增大,外层电子会受屏蔽效应而减弱向内偏的趋势,但不能逆转,最终还是向内了。(从上到下原理差不多)。
   
    电离能与电子亲和能。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该原子第一电离能,同理还有第二,第三。
    电离能变化规律与轨道全空、全满、半满的稳定结构有关,因此 电离能-Z 曲线与会出现上下波动。
    电子亲和能。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时放出的能量称为第一电子亲和能,同理还有第二,第三。
    电子亲和能与电离能从左到右总趋势:绝对值都增大。
铁 
    电负性。我睡着了,没听清楚,不过这个不是很重要。
 
 
离子键
    ΔΧ>1.7 或离子性比例>50%就叫做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参与成键的原子的电子排布都成稀有气体原子电子排布结构。
    形成离子键放出的能量 E=(Z1Z2e2)/(4πεR)    Z1 Z2中文自修分别是两原子的电荷数,e是元电荷,ε是真空介电常数,R是平均距离。
    晶格能U:1mol离子晶体离解为气态离子所吸收的能量。U=-(NaME1E2ee)(1-1/n)/(r)  Na是阿弗加德罗常数,M是***常数。
 
共价键(价键轨道理论)
    只有自旋相反的电子才能形成共价键。
    我表示我在睡觉,我什么也听不到。什么电子云重叠的****
 
杂化轨道理论
    不同能级之间电子杂化在一起形成共同能量与性质的价电子。
    sp3:四面体    sp2:平面三角形    sp:平面直线型    dsp3(sp3d):双三角锥型    d2sp3(sp3d2):双四棱锥型    sp2d:平面正方形
 
2010-7-20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是原子轨道以线性组合的方式形成的分子电子域。
    波函数相加的轨道能量较高,叫反键轨道。
    波函数相减的轨道能量较低,叫成键轨道。   
    形成分子轨道的三原则:1:源自轨道能量相近。2:电子云最大重叠原则。3:对称性匹配原则。
    分子轨道的电子排布原则同样遵循最低能量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离域π键:分子轨道理论基础下,若干电子活动于两个以上原子的区域。
    离域π键形成条件:1:π键原子处于同一平民啊。2:p轨道互相平行。3:成键轨道电子数大于反键轨道电子数。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RP
    分子的几何构型中总是处于一种最低能量状态。
    分子中以某一中心原子为中心,周围的原子或孤对电子之间形成的夹角规律,要看共用电子对与中心原子的距离情况,距离中心原子越远,则两公用电子对之间的距离越大,斥力越小,所以键的夹角越小,反之越大。孤对电子离中心原子最近,故两对孤对电子间夹角最大,两成对电子间夹角最小。
   
    价层电子对的数量:成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VSERP几何构型见《无机化学》P386
    确定分子的几何构型,使成键电子对间夹角最大,孤对电子之间夹角最大的模型。
冯 卡门   
分子的磁性
    价层电子对若有单电子轨道则为顺磁性,若没有单电子轨道则为抗磁性,单电子轨道越多,顺磁性越强。
    磁矩μ的计算公式:μ=sqrt(n(n+2))。单位是波尔磁子(BM),n为成单电子数。
 
配位化合物
    一个中心原子与几个配体以配位键的方式结合成的化合物。
    配位数: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的数目,可以不等于配体数。不同配位数对应杂化轨道不同,一般来说还要看价层轨道电子排布情况来定,同样遵循能量最低原则。
        举例:Al(OH)4四羟基合铝酸根  中心原子Al3+价层电子排布 3s03p0,四个羟基提供四个电子使Al3+形成sp3杂化,为四面体构型。
        先确定中心原子配位数,再看价层轨道空缺电子数,最后确定合理的杂化。
 
    配位化合物命名见《无机化学》P424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与有机化学的类似。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VB
        中心原子必须有空轨道,并且中心原子可以有多种杂化方式。几何构型主要取决于杂化轨道类型。
        中心体的每一条杂化轨道可以接受配体的孤对电子(或π键电子),形成相应的σ配键,σ配键数量就是配位数。
 
晶体场理论(CF
        中心体与配位体之间的静电引力是配合物稳定的主要原因。
        d轨道发生能级分裂,电子将重新排布。
            排布规则:弱场下(晶体场分裂能Δ较小),先填充dε轨道单电子再填充dγ轨道单电子,然后填充dε轨道双电子再填充dγ轨道双电子。强场下(Δ较大),先填充dε轨道单电子再填充双电子,然后填充dγ轨道单电子再双电子。
        弱场的自旋高,磁矩大,强场的自旋小,磁矩弱。
 
        配合物的颜。配合物中d轨道分裂出的dε轨道电子跃迁到dγ轨道,从而吸收了某些平率的光子,使得配合物产生颜。
 
    配合物能量E=U(静电能)-CFSE(晶体场稳定化能)    其中主要影响是U,CFSE次要。
    分裂能Δ的计算查书《无机化学》P446。
 
2010-7-21
 元素化学的某些东西
    氯化镓的正确化学式:GaCl·GaCl3  或  Ga(GaCl4)
    亚氯酸中,O==Cl--OH  右边那个是σ键,左边那个是σ配键和p-dπ配键
 
    ClO-      ClO2-    ClO3-    ClO4-(高)
    酸性从左到右增强                              看O--H键电子偏向
    热稳定性从左到右增强                         中心原子对O的极化能力强
    氧化性从左到右减弱                            需要破坏的键多
 
    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如 ClO4-    SO4 2-    PO4 3-    SiO4 4-
    水解时,电负性小的结合OH-,电负性大的结合H+
    两性物(Al  Ga  Sn2+   Sn4+  Pb  Sb)
    同族元素的化合物中,从上到下,碱性增强
 
    多种金属盐混合物(Ca2+  Mg2+)与碳酸钠混合生成的产物情况如下
        若[金属阳离子][OH]>Ksp[金属氢氧化物]且[金属阳离子][碳酸根]<Ksp[金属碳酸盐] 则生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
克什米尔        反之则生成金属碳酸盐沉淀
        若[金属阳离子][OH]>Ksp[金属氢氧化物]且[金属阳离子][碳酸根]>Ksp[金属碳酸盐] 则生成金属碳酸盐和金属氢氧化物两种沉淀
        反之没有沉淀
 
    氯化亚铜是CuCl  氯化亚汞是Hg2Cl2  所有亚汞化合物都是双聚体
 
    极化能力(离子势Z/r)越强,水解能力越强。水溶液中不存在V5+,因为离子势太大。
 
    Ti    V     Cr     Mn
    酸性增强颠沛的国宝
    缩合能力减弱
    氧化性增强
 
2010-7-22 
 分析化学中的计算方法
    在分析化学中,溶液中实际的微粒浓度与分析浓度总是不一样,所以引入活度(a)、活度系数(γi)描述溶液中实际微粒浓度,关系如下
        a=γi*c  c是分析浓度。活度系数的表达式不要求,太复杂。若是极希溶液,γi=1
    计算中一般使用活度不使用分析浓度。
    酸碱反应常数Kt是Kw的倒数。
    分布分数δ用来描述组分在溶液中占分析浓度的比例,δ(X)=[X]/c    X一般指酸根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2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380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子   轨道   原子   形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