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董月芬;陈玉峰
【摘 要】锰酸锂(LiMn2O4)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工作电压高、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安全无毒等优点,是一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是,由于Jahn-Teller效应引起的结构畸变,使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其循环稳定性差.针对其不足之处,众多研究者对其进行掺杂改性,以期改善锰酸锂的循环性能,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详细论述了近年来通过锂位、锰位、氧位掺杂和复合掺杂等离子掺杂来改善锰酸锂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提出,采用阴阳离子复合掺杂来改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性能,可在有效提高材料循环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容量,被认为是提高锰酸锂综合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手段.%LiMn2O4 is one of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for its high specific capacity,high working voltage,low-cost,environment amicableness and safety etc..However,LiMn2O4 cathode material displays interior cycling performance due to Jahn-Teller distortion,resulting in structural damages.For its shortcomings,many researchers used doping modification metho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ycle performance of LiMn2O4,and a series of achievement
s were obtained.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doping modification of LiMn2O4 cathode material for LIBs and their effect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Mn2O4 cathode material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Finally,it was put forward that the'anion-cation multiple doping'was being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Mn2O4,which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material's capacity,on the basis of effectively improve its cycle stability.宫古海峡
【期刊名称】《无机盐工业》
【年(卷),期】2018(050)006
【总页数】5页(P23-27)
【关键词】正极材料;锰酸锂;掺杂;电化学性能
【作 者】董月芬;陈玉峰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8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8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Q131.11
蚕豆剥壳机
过去20年,锂离子电池得到巨大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手提电脑、数码相机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安全无污染的绿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当今世界,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是未来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应用所在[1-3]。其中已有少数城市投入使用电动汽车或者混合电动汽车,并且在未来绝大部分城市的电动汽车将规模化、市场化。而对于电动汽车等,必不可少的能源则是高能量密度高功率的电池,可以说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将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而正极材料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一大要素。在众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LiMn2O4脱颖而出。自1983年Thackeray等发现新一代尖晶石结构LiMn2O4材料以来,该材料作为容量高(理论比容量为148 mA·h/g)、寿命长、安全无毒、成本低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3-5]。LiMn2O4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 1C 放电倍率下比容量高达 117.4 mA·h/g[6]。 但是,LiMn2O4在循环过程中,由于Jahn-Teller效应引起结构畸变导致材料循环性能较差(尤其在高温条件下)、导电性差等问题制约着Li
Mn2O4材料的发展。笔者详细讲述了近年来通过不同元素的离子掺杂来改善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1 LiMn2O4性质
1.1 LiMn2O4结构和性能
尖晶石型锰酸锂属于立方晶系,Fd3m空间,晶胞常数a=0.824 5 nm,晶胞体积V=0.560 9 nm3。单位晶格中含有56个原子:8个锂原子,16个锰原子,32个氧原子,其中Mn3+和Mn4+各占50%。实际上,每个晶胞由8个立方单元组成,每个小立方单元有4个氧离子,它们均位于体对角线中点至顶点的中心即体对角线1/4与3/4处。其结构可简单描述为8个四面体8a位置由锂离子占据,16个八面体位置(16d)由锰离子占据,16d 位置的锰是 Mn3+和 Mn4+按1∶1比例占据,八面体的16c位置全部空位,氧离子占据八面体32e位置。该结构中MnO6氧八面体采取共棱相联,形成了一个连续的三维立方排列,即[M2]O4尖晶石结构网络为锂离子的扩散提供了一个由四面体晶格8a、48f和八面体晶格16c共面形成的三维空道。故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按8a—16c—8a顺序路径可以自由脱嵌(四面体8a位置的能垒低于氧八面体16c或16d位置的能垒)。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Mn2O4/Li0.
5Mn2O4和Li0..5Mn2O4/Mn2O4两个相变,反应机理为脱嵌过程,故而在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晶体结构不变,仍为尖晶石结构[7]。尽管LiMn2O4材料具有诸多优点,但是该材料导电性差,且锰离子易溶于电解液中、Jahn-Teller效应等问题的存在,致使LiMn2O4在放电过程中容量衰减严重。
巴黎公约1.2 LiMn2O4充放电机理
在3.0~4.4 V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反应在LiMn2O4和Mn2O4两相之间分两个阶段进行,表现为两个充放电平台 (4.05 V/4.15 V和3.85 V/3.95 V)。充电时,当电压充到3.95 V时,锂离子有1/2从8a位置脱出,此时LiMn2O4转变为Li0.5Mn2O4,对应充电曲线上相应的电压平台;当电压继续升高到4.15 V时,将发生进一步的脱锂,8a位置剩余的1/2锂离子全部脱出,Li0.5Mn2O4转变为λ-MnO2,充电曲线上出现相应的电压平台。充电完成时,虽然λ-MnO2仍然保持着尖晶石结构,但是由于锂离子脱出,晶胞参数变小,晶格常数a从0.824 7 nm变为0.805 0 nm,表现出3%的体积收缩。相反,当λ-MnO2从4.4 V放电到3.0 V时,则会发生两步嵌锂反应,在4.05 V时的电极反应对应于λ-MnO2转变为Li0.5Mn2O4,在3.85 V时的电极反应对应于Li0.5Mn2O4转变为LiMn2O4,由于锂离子嵌入,材料有3%的体积膨胀。电极材料充放电过程可表示为:
促进就业法
在充电过程中,Li+从正极脱出,经过电解液、隔膜迁移到负极表面,最后嵌入负极材料晶格,此时正极处于贫锂状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在放电过程中,Li+从负极脱出,经过电解液、隔膜到达正极表面而后嵌入正极晶格中,此时正极处于富锂状态、负极处于贫锂状态。
2 LiMn2O4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2.1 掺杂机理
众所周知,尖晶石锰酸锂的容量衰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Jahn-Teller 效应[8];2)锰的溶解[9];3)电解液分解[10]。最主要的是 Jahn-Teller效应引起的结构畸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锰酸锂差的循环性能。为抑制Mn3+溶解,主要采用3种方法:1)离子掺杂[4,11-15];2)表面包覆[16-19];3)制备具有一定形貌的LiMn2O4正极材料[20-22]。离子掺杂主要是提高锰酸锂中锰元素的平均化合价,表面包覆主要是减少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掺杂元素有很多,如:Na+、Ni2+、Fe2+、Zn2+、Mg2+、Al3+、Co3+、Ti4+等。 研究表明,取代部分Mn3+可以有效抑制Jahn-Teller效应引起的结构变形,增强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继而改善电化学性能[23-24]。而掺杂元素所占据的晶
格位置有锂位、锰位和氧位,相对应3种位置的掺杂也有复合元素掺杂,包括复合阳离子掺杂和复合阴阳离子掺杂。
2.2 锂位掺杂
锂位掺杂是掺杂元素部分取代LiMn2O4结构中Li的位置。通常用Na+来取代部分Li+,由于Na+的电化学活性比Li+差,在充放电过程中Na+可以留在Li+扩散的三维通道内,起到支撑Li+扩散通道的作用。
2014 年,Xiong[11]以 Na+掺杂 LiMn2O4,运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出一系列Na+掺杂的LiMn2O4材料Li1-xNaxMn2O4(x=0、0.005、0.01、0.02、0.04、0.06),研究了Na+掺杂量对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Na+掺杂量≥0.04时样品的XRD谱图中出现杂峰,而当Na+掺杂量为0.01时样品的XRD谱图中没有杂峰。没有掺杂Na+的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8 mA·h/g,但是容量衰减严重,100次循环后比容量衰减至108.3 mA·h/g;而 Na+掺杂量为 0.01 时(最佳掺杂量),循环100次后比容量仍有125.1 mA·h/g,容量保持率为 92.3%, 且扩散系数达到 3.74×10-10cm-2·s-1,高于未掺杂样品(5.4×10-11cm-2·s-1),且倍率性能优异。实验数据表明,
设施农业掺杂Na+的样品没有改变LiMn2O4的尖晶石结构,但材料的循环性能明显得到改善,电化学性能的提高与高的离子扩散系数有关。Sun[12]以LiOH·H2O、MnO2和Na2CO3为原料,通过简单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部分取代Li的掺杂LiMn2O4样品,掺杂量分别为 0.01、0.02、0.03、0.04、0.06、0.08,对比了掺杂样品与未掺杂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Na掺杂量为0.06时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首次放电比容量接近110 mA·h/g,而其他掺杂量样品容量衰减严重。两者研究的最佳钠掺杂量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因素或者是实验条件的限制,但总的来说钠微量掺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循环及倍率性能。希网网络
2.3 锰位掺杂
Jahn-Teller效应引起的结构畸变是导致LiMn2O4容量衰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LiMn2O4结构的破坏直接导致其性能的严重下降。研究发现,用合适的阳离子取代部分Mn3+,可以抑制Jahn-Teller效应带来的结构畸变,稳定材料的尖晶石结构,减小其在材料中的迁移内阻,增大锂离子扩散系数,增强键能,降低Mn在电解液中的溶解量,从而改善LiMn2O4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锰位掺杂就是金属阳离子(M=Ni、Fe、Zn、Mg、Al、Ti等)取代 LiMn2O4中的 Mn位置,
金属阳离子部分取代等量的 Mn3+和 Mn4+。 2016 年,Yi[14]以LiOH·H2O、MnO2和Co3O4作为锂源、锰源和钴掺杂源,通过流变相反应法成功制备出了Co掺杂的LiMn2O4正极材料LiMn1.95Co0.05O4,同时制备了未掺杂的LiMn2O4正极材料,并通过电化学测试比较了两者的性能差异。SEM照片显示,Co掺杂的LiMn2O4样品形貌为均一八面体,说明Co掺杂没有改变LiMn2O4的尖晶石结构,同时 Co—O键的键能大于Mn—O键的键能,进一步增强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Co掺杂LiMn2O4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2.5 mA·h/g,且首次库伦效率为88.4%,循环100次后比容量保持在10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8.9%。然而未掺杂Co的LiMn2O4正极材料的比容量由111.2 mA·h/g衰减到87.9 mA·h/g,容量保持率为 79%。 2015 年,Li[13]以 LiOH·H2O、MnO2和 Cr2(SO4)3为原料合成了纯的 LiMn2O4样品和 Cr掺杂的 LiMn2O4样品 LiCrxMn2-xO4(x=0、0.02、0.05、0.12),对比了两者电化学性能的差异。结果显示,掺杂样品和未掺杂样品均有好的尖晶石结构,当掺杂量分别为0.02、0.05、0.12时,在电流密度为0.1C、循环 200次时,样品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1.0、126.3、127.9 mA·h/g,但 LiCr0.12Mn1.88O4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为突出,0.5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9.6 mA·h/g,充放电 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6.8%。而对于未掺杂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0.1 mA·h/g,虽高于LiCr0.12Mn1.88O4样品,但循环200次后容量衰减为113.5 mA·h/g,保持率为87.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0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378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掺杂   材料   性能   结构   容量   电化学   电池   循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