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简称AS)AS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是炎症性疾病又是免疫性疾病。AS斑块(下面有注解)主要由脂质核心和其表面的纤维帽组成,脂质核心内富含泡沫细胞坏死崩解碎片及胆固醇结晶等。斑块和其内的脂质核心越大,纤维帽越薄越容易破裂。而纤维帽内富含大量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发现氧化LDL及小、密LDL(sLDL)具有更强烈的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并成为AS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中国体事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初步认识
  1952年Glaind等最先报道了过氧化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在人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灶存在着过氧化脂质(LPO),静脉注射脂质过氧化物可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吞噬LDL变成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改变,但研究发现巨噬细胞表面只有少量的LDL受体,而且存在着负反馈机制,所以人们推测除LDL受体途径外还有其他吞噬LDL的
郭金服途径,以后发现巨噬细胞表面存在着“清道夫”受体,它几乎不能吞噬天然LDL(Native LDL),却能大量吞噬一些受修饰的LDL(既变构LDL),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氧化LDL。通过这种吞噬方式无负反馈调节机制,大量的胆固醇蓄积于巨噬细胞内,最终形成泡沫细胞,进而动脉粥样硬化得已形成与发展.
贵阳学院学报
  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均可产生过氧化脂质,主要是丙二醛(MDA),MDA与LDL的ApoB 100赖氨酸残基交链,由此改变了ApoB 100的构象,这样产生的MDA-LDL就是氧化LDL。当然也可有其它形式的变构LDL。
2  氧化LDL的生物学特征
(1)细胞毒性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功能的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因素,氧化型LDL在血管内皮损伤中占重要位置。它可选择性作用于细胞循环的S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使内皮细胞脱落坏死,并可以增强单核细胞和T细胞的粘附及向内皮下移行,还可以诱导细胞表达多种粘附分子如JCAM-1、VCAM-1等,这些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2)化学趋化作用:Berliner发现经修饰的LDL处理过的内皮细胞可使生成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增加7倍。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结
合量也增加了3~5倍。同时氧化型LDL可使单核巨噬细胞粘附于动脉内膜,使平滑肌细胞向内膜移动。(3)促进血管平滑肌的增生:汪浩川等发现,氧化型的LDL使血管平滑肌细胞体积变大,由梭型变成不规则,胞体变细长,这表明氧化型LDL可促使血管平滑肌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并有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游走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氧化型LDL可诱发一系列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原癌基因的表达如sis,jun,ras等,DNA合成加速。有研究证实用抗氧化剂丙丁酚、维生素E、C可以抑制猪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的动脉中层增生,因而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4)氧化型LDL易被巨噬细胞吞噬,且无负反馈调节,故导致大量胆固醇蓄积,进而使其变为泡沫细胞。(5)抑制内皮细胞及血小板合成前列环素(PGI2),促进血栓素(TXA2)的合成,破坏PGI2/TXA2间的平衡,导致血小板聚集。(6)影响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因子的代谢、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因子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能诱发和调节细胞的修复、移行、分裂,以及调节细胞内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等,也参与血管的舒缩及血液凝固的过程,因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灶部位的巨噬细胞受氧化型LDL作用,活化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它们均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基因的表达,促进血管平滑肌的增生,此外肿瘤坏死因子可促进平滑肌细胞表达清道夫受体m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清道夫受体的合成。
  已经证实抗氧化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机制是:(1)抑制了氧化LDL的产生;(2)改变了巨噬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3  LDL与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因颗粒大小、密度不同分为小颗粒致密、大颗粒疏松的亚组分,其不同特性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颗粒致密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强危险因素。血浆高甘油三酯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介导下,引起脂蛋白间发生脂质转运,促进B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富含甘油三酯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不易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的途径从循环中被清除,在血浆中停留时间长,更有机会被氧化;且其本身抗氧化能力低,导致体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刺梨汁富含多种抗氧化剂,可介导细胞内胆固醇外流而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同时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抗氧化能力,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程度。
4 小结
    常压渣油综上所述,OXLDL致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在许多方面,但OXLDL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确
切机制尚未明了。目前已从研究OXLDL整体进入分析OXLDL的组成成分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这为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此外,OXLDL对巨噬细胞内与OXLDL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OXLDL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错综复杂,要真正阐明其机制,仍需科研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游客自发捡垃圾
1 胆红素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的关系.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王秀芹
2 夏芳.低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的关系.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5
无机化学学报
3 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不同特性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  汪俊军. 
4 .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吉林医学,2005,崔丽华
5. 天然和氧化修饰脂蛋白对培养人动脉平滑肌细胞形态的影响[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5,汪浩川,刘秉文,傅明德
6. 小、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7,冯 宁,冯宗忱
7  低密度脂蛋白分子颗粒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何志义,吴卫平,戚其学,李绍英1997年04,《脑与神经病杂志》
8  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倪晓晴,朱健华,孙承龙,2005年04,《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9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敲除鼠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中间密度脂蛋白组分诱导J774巨噬细胞胆固醇酯蓄积,张春妮,Miyazaki akir;Sakaguchi Hisashi;Hakamata Hideki;Horiuchi Seikoh,1999年04《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0 动脉硬化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定量研究,苏保鑫  李淑翠  石娟  邵杰  王金玲  李湘秋  丁昌鸿,江西医学检验 ,2000年
11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及雷米普利的干预作用,刘忠志,董波,刘同宝,许晓,于永慧,刘莹,2006年01,《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2 Watt GF,Mandalia S,Brunt JNN,et al.Independent association btween plasma lipoprotein subfraction level and the cours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St Thomas Atherosclerosis Regession Study(STARs)[J].Metabolism,1993,
13  Miller BD,Aldeman EL,Haskell WL,et al.Prodominance of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s predicts angiographic benefit of therapy in the Stanford Coronary Risk Intervention Project[J].Circulation,1996,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4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363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动脉   细胞   脂蛋白   硬化   低密度   平滑肌   氧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