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备课

课题
9.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荆磊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2、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应变量之间的例子。
3、 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作出预测。
重、难点
学习重点:能从表格的数据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
学习难点:对表格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
学习过程
问题与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与目的
情境创设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3分钟)
    通过分析小车在斜坡上下滑时高度与时间数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小车下滑时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思维的能力。
二、自主预习,探索思考(12分钟)
(一)、预习书P126~P128,思考:什么是变量?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
(二)、针对本节所学习教材内容,教师提出三个或以上可操作,可测的大问题:
1、你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吗?
2、你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吗?
三、合作、交流、展示(20分钟)
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______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______,如果一个量随着另外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把这个量叫做______,另一个量叫做______
2、本节是通过______形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
四、点拨升华
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他们得到如下数据:
支撑物高
/ 厘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小车下滑
时间 /
4.23
3.00
2.45
2.13
1.89
1.71
1.59
1.50
1.41
1.35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估计当h=11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五、达标反馈(10分钟)
必做题:
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启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
时间(秒)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速度
(米/秒)
0
0.3
1.3
2.8
4.9
7.6
面罩共鸣>海洋线虫
11.0
14.1
18.4
24.2
28.9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当t每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钟内,v的增加最大?
长沙县第六中学4)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几秒这辆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
选做题:如图,是一个形如六边形的点阵,它的中心是一个点,算第一层;第二层每边两个点;第三层每边有三个点,依此类推:
1)填写下表:
层数
1
2
3
4
5
6
……
该层的点数
……
所有层的点数
……
2)每层点数是如何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所有层的总点数是如何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JS1983
3)此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4)写出第n层所对应的点数,以及n层的六边形点阵的总点数;
5)如果某一层的点数是96,它是第几层?
6)有没有一层,它的点数是100?为什么?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主预习,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
体现新课程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生为本
通过练习巩固概念,活学活用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9.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主备人
荆磊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
2、能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重、难点
学习重点:1、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根据关系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根据关系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习过程
问题与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与目的
情境创设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引入(5分钟)
会议厅共有30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后排每排比前一排多一个座位.
(1)你知道第九排有多少个座位吗?第26排呢?
(2)每排的座位数y可用排数x来表示吗?
(3)可不可能某一排的座位数是52?为什么?
二、自主预习,探索思考(10分钟)
针对本节所学习教材内容,教师提出三个或以上可操作,可测的大问题:预习书:P129~P131
1、通过表格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节中利用_______也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确定关系式的步骤:先出题目中关于________________的相等关系,再用________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
3、半径为R的圆面积S=________,当R=3时,S=________
4、确定关系式的步骤?
三.跟踪练习:
1、如果△ABC的底边长为a,高为h,那么面积SABC=_______
2、如果梯形的上底、下底长分别为ab,高为h,那么面积S梯形=_______
3、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面积S三级教育圆柱=_____;圆锥底面的半径为r , 高为h ,
面积S圆锥=___
三、合作、交流、展示(20分钟)
                             
(一)双基过关
(二)能力提升
1、如图,在中,已知,边AC=4cmBC=5cm,点PCB边上一动点,当点P沿CB从点C向点B运动时,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设CP长为的面积为,则yx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_
3)当点P从点D(点DBC的中点)运动到点B时,则的面积从______变到______
四、点拨升华:   
             
五、达标反馈(10分钟)
必做题: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米/秒)与气温之间有如下关系:
1)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2)当气温时,声音速度y=________/秒;
3)当气温时,某人看到烟花燃放5秒后才听到声响,那么此人与燃放烟花所在地约相距________米;
选做题:
长方形的长为12,宽为x,2012上海中考数学则若设长方形的面积S,则面积S与宽x之间有什么关系?  1)若用C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则周长C与宽x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2)当x增加一倍时,长方形的面积S ______,周长C_______
学生自主预习,通过几个问题可检测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况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9.3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主备人
荆磊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重、难点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并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学习难点: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学习过程
问题与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与目的
情境创设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引入(3分钟)
(一)、预习书:P134~P135
(二)、针对本节所学习教材内容,教师提出三个或以上可操作,可测的大问题:
1、图像是表示________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更________、更________地反映了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2、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
3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什么?,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什么?
二、自主预习,探索思考(7
前置学习展示交流5-10分钟:(对学学)
(一)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注意事项:(师生总结,学生整理)
三、合作、交流、展示(12
(一)双基过关
(二)能力提升
某山区今年6月中旬的天气情况是:前5天小雨,后5天暴雨,那么反映该地区某河流水位变化的图像大致是( 
四、点拨升华(8分钟)
    1、如图,是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月份平均气温是______,十月份平均气温______
2)这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_____月,温度大约是______
3)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大约相差______
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的月份是______月,它可能是______季节;
5)上述变化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6)估计明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会低于吗?
五.达标反馈(10-15分钟)
必做题:
为节约用水,利民学校冲厕水箱经改造后,当水箱水满后就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箱的一半水,随后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注水,等水箱的水满后,又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箱一
般的水,下面的图像可以刻画水箱的存水量v(立方米)与放水或注水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的是( 
A                      B                    C                    D
选做题:
    如图,是表示某天小明上学从家到学校时,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像。
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多远?他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到校?
2)中途小明停下来子啊路边的商店买了一些练习本,图中那一段曲线表示这一过程?
3)你能想象小明从离家到第4min时的情况吗?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9.3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主备人
荆磊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重、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能分析出变量之间关系。
学习难点:现实中变量的变化关系,判断变化的可能图象
学习过程
问题与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与目的
情境创设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如图,是某人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的函数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时到3时,行驶30千米
B.1时到2时匀速前进
C.1时到2时原地不动
D.从出发地到1时与从2时到3时的行驶速度相同
2、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物体____________运动;
2b代表物体____________
3c代表物体______运动直至回到______
二、自主预习,探索思考
针对本节所学习教材内容,教师提出三个或以上可操作,可测的大问题:
(一)、预习书:P138~ P139
(二)、思考:每一个图像反映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
三、合作、交流、展示
1、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物体从____________开始____________运动;
2b代表物体________________运动;
3c代表物体________________运动;
4a表示的速度________d表的速度(填“>”“=”“<”
四、点拨升华
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油42l,行驶若干小时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L)之间的关系如图8 所示.
回答问题:(1)机动车行驶几小时后加油?
2)中途中加油_________L
3)已知加油站距目的地还有,车速为
若要达到目的地,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并说明原因.
五、达标反馈:
1.如图,是自行车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则整个行驶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20        B40        C15        D25
2.如图所示,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社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图中S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图像判断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 
A2.5m        B2m        C1.5m        D1m
选做题:
甲、乙两地相距80千米,A骑自行车,B骑摩托车沿相同路线由甲地到乙地行驶,两人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时)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像回答或解决下面的问题:
1)谁出发较早?早多长时间?谁到达乙地较早?早多长时间?
2)两人在途中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请你分别求出表示自行车和摩托车行驶过程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小时)的关系。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349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变量   关系   表示   变化   时间   速度   过程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