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方平民政治基本内涵、特征及兴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实达网络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第 23 卷 第 3 期
2 0 2 1年5月Vol. 2
3 , No. 3
May  2 0 2 1
doi : 10. 15936/j. cnki. 1008 - 3758. 2021.03. 007
近年来西方平民政治基本内涵、特征及兴起
徐峰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近年来,西方国家屡屡出现平民政治现象,政治精英与平民大众的平衡关系一定程
度被打破,政治向平民化方向发展。平民政治是一种新政治现象,与精英政治相对应,它坚持平民
立场,强调公众意志,以社会中下层平民参与为主,具有反建制、反精英、偏重利益动员等特征。平 民政治的产生既反映了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内在缺陷,又是精英与平民矛盾冲突爆发的结果,还是 西方社会和经济问题的集中反映,并受现代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催化。平民政治的兴起扩大了民众
政治参与深度和广度,但也埋下政治民粹化的隐患,将对西方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 键 词:平民;平民政治;精英政治;民粹主义
中图分类号:D6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21)0300/1807
Analysis  on  the  Concept , Characteristics , and  Rise  of  Western  Civilian  Politics  in  Recent  Years
XU  Fe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 civilian  politics  has  repeatedly  appeared  in  western
偶氮二异庚腈
countries. To  some  extent., the  balance  between  political  elites  and  civilians  has
been  broken. Politics  has  developed  towards  civilianization. Corresponding  to  elite  politics ,civilian  politicsis  a  new  political  phenomenon , which  insists  on  the
positionofcivilians ,emphasizespublicwi l andtheparticipationofthe  middleand  lowerclassesofcivilians ,andhassuchcharacteristicsasanti-establishment ,anti- eliteness , and  the  emphasis  on  economic  interests , etc. The  rise  of  civilian  politics
无水硫铝酸钙
isnotonlyaresponsetotheinherentflawsofwesternrepresentativedemocracy , but  also  the  result, of  the  outbreak  of  conflicts  between  elites  and  civilians. It. i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western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andis  related  to  the  wide  use  of  modern  new  media. The  rise  of  civilian  politics  has  expande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people'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 but  lett. potential  dangers  of
降冰片烯
populist  politics  as  well. It.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Key  words : civilians ;civilianpolitics ;elitepolitics ;populism
当今平民大众的政治参与程度大幅提高,政 治越来越向平民化方向发展,尤其是“一人一票” 的普选制度确立后,平民大众具备了 “平等”参与
政治的机会,在政治生活中作用日益凸显。正如
有的学者指出,现代政治实质上就是大众政治,任
何社会都要面对大众大规模走向历史前台的问
收稿日期:2020 06 05
作者简介:徐峰(1986 ),男,山东临沂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与台湾问题研究。
第3期徐峰:近年来西方平民政治基本内涵、特征及兴起49
题,各国政府也都要思考解决大众纳入政体中的问题[1]。从西方政治现实和理论发展过程看,平民长期被视为造成“多数暴政”的根源,而精英政治是政治发展的主流。近年来,欧美国家平民政治人物不断涌现,如特朗普、勒庞、泽连斯基、马克龙等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其背后动力是平民力量的崛起,这也预示着以平民为主的“沉默的大多数”由被排斥在政治之外到成为左右政治发展的关键变量,
这是近年政治发展的新现象。要深入了解这股政治潮流,需要对“平民政治”概念、特征及兴起原因作分析解读。
一、“平民政治”概念
1.平民政治之“平民”
平民在汉语中主要是指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下层人,大多从事农业劳动、手工劳动等,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体。在西方,平民(civilian),意指百姓、庶民,相近含义的概念还有体(the group)、暴民(mob)、公众(the public)、普通民众(common people)、大众(the masses)等。关于平民的具体含义,有学者认为,平民与数量众多、基层或底层、被统治、心智懵懂等联想有关⑵。奥尔特加•加塞特认为,大众这一概念是数量意义上说的,社会大众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具有特殊资质的精英,另一部分是没有特殊资质的个人集合体。加塞特又将大众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渴望稳定的中下层,包括农民、商人以及各种工人,他们希望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另一种是破坏性的危险体,如失业者、盗贼、乞丐、市井无赖等,他们是社会动荡的来源[3]。勒庞认为人民是一躁动不安又极其危险的乌合之众,是一切起义的核心力量;社会底层大众一旦失去制约,其原始性就会激发,会实施一些残忍的、狭隘的、狂热的暴行[]326。由此可见,“平民”从数量看,是指占据多数的体;从阶层看,强调的是中下层大众;从认知能力方面看,大多属于受教育水平较低,没有特殊资质
的体;从心理属性看,属于非理性,容易被煽动和欺骗的体;从政治参与方面看,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处于社会边缘的体。
2.平民政治基本内涵
平民政治是一种泛称,与精英政治一样,代表的都是一种对特定政治主体的偏好。传统政治是由精英参与为主,平民处于依附地位或不起主导作用,甚至沦为少数人的工具,当平民能够自发组织起来,并用选票决定和改变政治时,也就出现了大众政治或平民政治现象。平民政治现象(简称“平民政治”)是坚持底层阶级立场,与精英政治相对应,强调平民大众的思想和价值,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政治制度和政治运作合法性来源的政治运作结构。很长时间内,平民政治都是一种大众暴政,是一种带有贬义的、被广泛批评的政体形式,直至法国大革命时期,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公意学说”“人民主权论”“直接行动逻辑”等一系列“平民政治”思想,将“平民”推向至高无上的地位[1]5。这标志着平民登上历史舞台,改变了之前“暴民政治”的负面标签,开始获得正面评价与认可。本文所研究的“平民政治”问题主要是近十几年来,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社会平民参与和影响政治的一种广义政治现象,它依靠平民大众政治参与力量,利用网络新媒体等传播手段,通过政治选举等方式,制造非典型政治领袖,改变甚至颠覆传统政治,塑造出与传统政治不同的新运作方式和新特点的“新政治”潮流。其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特指最近十几年来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内的现象;②不单纯依靠政党力量改变政治,而是平民力量参与政治并起到重要作用;③集中发生在政治领域,并对政治体制
、政治领导、政治运作方式产生重要影响;④不同国家呈现不同政治现象,政治制度缺陷、大众心理变化、政治动员宣传模式改变等共同造就了这一潮流兴起。
3.相关概念辨析
其一,平民政治与民粹主义。平民政治很难说不是民粹主义,但由于民粹主义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二者并非完全相同。学界一般从意识形态、政治运动、政治策略或政治风格方面定义民粹主义,但并未形成统一的各方都认可的定义,似乎只有“民众中心”或“人民至上”以及由此发展来的“纯洁的人民VS腐败的精英”是其公认的内涵,其余很难到共识,这也致使民粹主义概念更为模糊,容易导致概念泛化滥用,从而降低解释力。判断民粹主义时,一般把依赖普通民众的草根性、反建制的反抗精神、保守主义情节以及与威权主义、倾向克里斯马型政治统治等作为根本特征[5];同时民粹主义带有非理性、盲目排外、缺乏明确核心价值等特性,成为依附其他意识形态的形容词,故将其视为一类充满贬义彩的政治
50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
词汇。平民政治则指近些年西方世界兴起的一种以中下层民众参与和引发政治改变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有独特背景及特征;其并不必然具备民粹主义特征,而是在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撕裂的新背景下,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动员起来的平民的反抗运动和引发的新政治现象,与传统民粹主义有所不
同;此外,平民政治是政治大众化和平民参与并改变政治潮流,没有明显意识形态倾向性,更偏重中性概念,较为符合当前西方政治发展现状。
其二,平民政治与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是有目的和有组织地向目标体或当局提出体诉求,通过游行、示威、请愿等方式进行抗争,意在促进或抗拒社会变迁。平民政治与社会运动都是体运动,都一定程度反对政府体制或某项政策,要求改变现状等。但平民政治是一种平民参与的运动,带有自发性、无组织和无明确目标的政治活动,往往诉求经济利益,侧重通过仇恨动员方式,是基于经济利益和平等诉求而掀起的运动。不同 于社会运动既包括个人,也包含政党、政治团体、社会组织等,平民政治主要以个人参与为主。同时,社会运动一般以议题动员为主,参与主体跨越各个阶层,而平民政治参与主体以中下层平民为主,主要目标为反抗精英政治,进而通过投票或选举方式改变政治的一种政治行为。
二、当代平民政治主要特征
平民政治是平民直接参与的政治,是以现代代议制为核心的间接民主体制下民众政治参与问题,是民主面临各种弊端与现代政府难以满足大众需求矛盾的反映,因而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1.社会中下层阶级成为主要参与体
从平民政治本身含义来看,是由平民参与为主导的政治,其根本特征无疑是平民化。一般来讲,民众与政治是对立统一的,任何政治都离不开民众的参与,无民众即无政治,平民政治的核心命题是民众与精英、民众与政治的关系。民主是一种现代政治形态,平民政治就是在民主中孕育成长,是现代民主转型和发展的产物。随着选举式民主的确立和完善,多数民众政治参与仅限于在选举中用选票选举政治精英,其他时间都被排除在政治进程之外。在长期受到精英压制和忽视下,民众丧失了参与政治的热情和技能,成为政治冷漠的“沉默的大多数"o21世纪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拉大,主权债务危机、金融危机、难民危机频发,西方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变化,居于多数的中产阶级下沉,中下阶层数量暴增,产生严重贫富差距和阶级固化。平民政治作为一种大众政治参与运动,它的参与主体是社会中下层的民众,包括中产阶级、城市平民、乡村农民、失业人等。当前西方国家的平民政治阶级主要是中产阶级且以小资产阶级为主,多数是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的人,他们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不满,试图通过参与政治改变生活处境。因此,这些焦虑的中下层民众和中产阶级纷纷投入政治领域,成为反抗现行政治体制,推动政党轮替和政治更迭的主力军。
2.政治诉求和政治立场较为温和
虽然平民政治具有非理性、反建制等特征,但平民政治与民粹主义推崇极端化平民价值、激进地要求底层人民权力占据政治领导地位的诉求不同,它坚持平民立场,是底层大众反抗政治不平等、对现状
不满政治力量的集合。平民政治并未将底层民众的利益、价值、文化、诉求作为道德化身,进而操纵政治,整体社会。平民政治诉求较为温和,虽在选举中有情绪性表达,但多数也出于选举需要,整体社会仍在相对可控范畴内。其主要标志是政治精英与平民阶层仍保持制衡和稳定,没有将底层平民价值作为施政唯一道德标准。
3.注重短期经济利益且缺乏明确行动纲领
和指导思想
与传统政党政治不同,平民政治参与主体包括工人、学生、知识分子等体,不同参与者诉求不同,关注焦点涉及方方面面,但主要诱发原因是经济利益。譬如,2018年法国爆发“黄马甲运动”,直接原因是政府燃油税改革导致油价上涨,引发民众对生活现状的普遍不满,进而演变到要求提高工资和收入、废除同性恋婚姻甚至改革政治制度等方面;2016年特朗普的当选,主要原因是全球化冲击了传统产业,导致他们收入降低,经济状况恶化,尤其是“铁锈带”的蓝领工人、受教育层次较低的白人和乡村居民等,他们成为特朗普获胜的基础票源。平民政治参与者往往立场背景各异,很难形成一致的纲领目标,也难以提出统一的诉求,之所以凝聚在一起是由于民众普遍具有相对剥夺感,对政府的集体不信任和不满凝聚起
第3期徐峰:近年来西方平民政治基本内涵、特征及兴起51
的政治力量。因此,平民政治是一种带有政治倾向的众参与政治运动,且多数为各行业的中低层劳动者,具有无领导、无组织、无目标等特点,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滑向民粹主义。
4.诉诸魅力型政治人物领导
平民政治宣扬人民至上,主张政治由人民当家作主。一般由某一具备平民特质的人物,凝聚选民支持成为平民政治运动的领导者。这类政治人物也大都产生于体制外,属于非典型的政治素人。然而,其并非一定为平民,可能还是精英阶层,他们擅长利用平民的力量实现个人政治抱负或者达成某种政治目标。这些政治精英利用民众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将民众视为政治工具,成为其争权夺利甚至实现个人政治目标的工具。正是由于这些魅力型政治人物的推波助澜,才能产生更大、更持久的政治影响力。
5.移动互联网及新媒体的普及应用催化了
平民政治爆发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得以迅速传播,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中心点,这对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内容越来越全面迅速,可以借助新媒体手段以选举、公投甚至走向街头等方式直接行使大众权力。这激发了大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热情,也使过去政治“边缘人”登上政坛
成为政治明星。新媒体一方面满足了大众对于政治知识的了解认识,使政治成为寻常百姓所关注的问题,一条简单的信息就可以发动支持者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组织起来,这改变了过去自上而下的政治运作模式,民众可以自下而上地参与到政治中。同时,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也使具备众魅力的政治明星有了联系众的手段,使政治人物形象、政策可以借助网络获得广泛传播,政治人物得以借助媒体手段一定程度摆脱传统政党政治限制束缚,极大缩减政治参与成本,“非典型政治人物”得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这种高效的传播手段颠覆了政治由传统媒体掌控和左右的局面,开创了政治的新媒体时代。
三、平民政治兴起的基础与条件
平民政治的兴起是政治运作复杂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概括起来与西方代议制民主体制、民众体心理、政治社会变动以及贫富分化造成的相对剥夺感有密切关联。
1.经济不平等造成贫富差距拉大是平民政
治兴起的重要基础
随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普遍陷入困境,社会阶级高度分化,社会财富逐渐向社会上层精英转移,贫富差距拉大,中产阶级收入下降,社会底层生活水准恶
化,产生严重的社会分化与撕裂。不断深化的全球化发展,冲击了各国传统产业,资本超出主权国家范围,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寻求利润,使吸纳大批劳动力的传统产业大幅萎缩,而少数资本家和精英大量获利,拉大了贫富差距,激起社会矛盾。同时,资本外流为跨国资本海外逃税提供了方便,造成政府税收减少,从而侵蚀动摇了“福利社会”的经济基础,民众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引发强烈反政府情绪。在这种经济社会背景下,西方自由民主体制应对乏善可陈,反而因为保护大资产阶级利益而越来越趋于保守,中下层民众被选择性忽视。因此,失望愤怒的人民通过诉诸抽象的人民主权原则,纷纷以反精英、反建制、反秩序的方式表达不满,平民由政治沉默者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影响政治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当这种情绪演变到一定程度,在特定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的催化下,成为平民政治的基础,甚至演变成民粹主义浪潮直接对政治体制造成严重冲击。同时,一些精英将民众愤怒作为一种策略手段加以运用,煽动起仇富心理,甚至如特朗普一样的富人阶层也加入其中,扮成平民阶层代言人,成为其在代议制条件下通过选举合法争权夺利的工具。
2.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内在缺陷是平民政治
兴起的制度根源
现代代议制民主主要以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政府来代替人民行使公共事务权力,这种制度固然能解决政权合法性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使民众有机会参与政治,但仍存在诸多弊端,诸如代表与民意严重分
离、政党出于自身利益损害民主、富人通过选举支配政治、民众参与政治不足以及少数多数等问题。在这种制度下,人民只是拥有平等的选举权,被推选的代表不可能在平民中平等地分布,代议制也难以做到平均分配稀缺公共物品,民主的概念从“人民行使主权的政体”(government by the people)变为了"人民作为权力来源的政体!,(government by the consent of the people)。精英在政治中作用越来越强化,在
52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
精英眼中民众始终是愚蠢、无知、非理性的,没有能力作决策处理公共事务,平民作主的政治必然是“暴民政治”“乌合之众”。因此,政治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精英甚至有钱有势的人操控的工具,本质上是一种贵族式或精英式民主。正如有学者所言:“真正的民主一直被有产阶级和知识精英看作是一种'坏东西',被看成'好东西'的恰恰是被阉割、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民主',是不会对有产阶级和知识精英的利益造成威胁的'民主',这种民主一言蔽之就是'选主[6]美国政治学家卡罗尔-佩特曼认为当代精英主义的民主理论并非充分的民主,而仅仅描述了政治制度的运作逻辑,民主不仅仅是经验性的,也应该是规范性的,有着特定的规范和取向[7]。因此,真正的民主应该是民众直接、充分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民众在政治过程中有充分的参与,从而培养人民政治参与感,减少政治弊端,使政治回归改善人民生活的最终目的。基于民主制度的这种弊端和代议制的缺陷,平民政治的兴起正是民主内在矛盾发展和当今时代政治变化的要求。
3.大众集体无意识特性是平民政治兴起的
社会心理基础
森高社
由于平民大众是一个整体概念,从政治心理学看,当个体融入体成为“无名氏”后,其原始本能往往会显现,甚至以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非理性方式爆发出来。当然这种恶行只有在特殊的情境之下才能产生,大众也同时具有简单、朴素,在道德感召之下产生舍己为公、自我牺牲等高尚品德。个人尤其是占据多数的社会中下层平民多数是被边缘化和被剥夺的小人物,作为社会中下层的代表,试图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得,充满无意义和无能力感,他们同时具有强烈的被救赎与反抗社会的需求。当个体的人无法摆脱这种内在无力感时,其目标就转移至反对那些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具体形象,比如外在的制度、阶级结构甚至约束个体的道德和社会机制,他们认为参与政治改变现实政治结构是一种对界限的超越,是一种自由。当大批量的个人集结在一起时,他们的个性消失了,变成了批判性和非理性体,这是潜藏在人们心中伺机而动的内在机制,成为平民主义兴起的心理基础。民众也需要精英的引导,这是民众心理的内在需求,从而塑造出信仰、主义和个人魅力。正如勒庞所言,所有革命中都有领袖作用,或许其并未创造什么理念,但他们精确地知道如何使理念成为手段,利用它们为自己辩护,用来吸引支持者。他们不断利用断言、重复、传染的手段激发大众热情,将大众组织起来成为一种革命力量[4]102。大众生活在闭塞和缺乏活力的环境中太久了,已经丧失独创精神和坚定性,因此他们具有崇拜权威、期待“英雄”出现的社会心理。因此, “英雄”往往被不自觉地创造出来,这成为
构成克里斯马型政治统治的基础。
4.社会转型激发了平民大众参与政治的
热情
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经济发展繁荣,社会阶层也出现剧烈变动,各种社会力量分化组合,人民 身份认同和政治共识面临调整。政治领域体现为越来越多的新的政治参与力量,要求改变旧的规则,摆脱政治体制的束缚,追求政治自由。伴随工商业发展和中产阶级崛起,维系传统社会的固有机制瓦解,将个人从传统社会体系中解放出来,成为原子化个人。个人希望通过努力改变政党政治、代议制民主,实行全民参与政治。除了底层社会的不安全感、不公平感,现代化的发展也导致一些精英分子的不满,精英人物开始反抗现状,平民 大众就会形成合力。平民政治在具有超凡魅力的精英领袖带领下,形成了一股新的政治参与潮流。在重大社会转型期,社会体之间往往产生复杂的利益矛盾,利益受损体表现出对社会和政府不满也是自然现象,这构成了沉默的大众参与政治的动力和契机。当平民大规模参与政治时,就会形成一种社会运动,平民化政治参与成为左右政治的关键。这也促使当政者将平民的愿望、需求、情绪等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少数精英则会利用平民对自身处境恶化的不满引爆民众情绪,以实现民众眼前利益的方式来达到其政治目的。
直言命题
四、平民政治兴起与发展的意义
关于平民政治一向评价两极,赞同者认为体现平民政治内涵的政治参与扩大和政治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反对者则认为平民政治是导致民粹主义的过渡阶段,会使政府执政失去理性。合理的平民政治参与有助于跳出选举迷信,扩大人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够增强公民对自身的尊严和价值的认识,防止在代议制体制下多数民众被边缘化,也有助于执政者重视平民作用,承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42: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339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政治   平民   社会   参与   大众   民众   精英   成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