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1年2月第2期   高教论坛
HigherEducationForum
Feb.2021.No.2
军队院校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
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胡谋法,张路平
(国防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学院 自动目标识别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73)
摘要: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是军队院校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是实验室全面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服务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工程研制任务的关键保障。针对当前军队院校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和迫切需要,对标建设世界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优势,提出了树立开放联合的观念、构建“军人+文职+兼职”多元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和积极营造优良文化氛围等建议。
关键词:人才队伍建设;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多元化;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C962,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21)2002103
作者简介:胡谋法(1979-),男,湖北石首人,副研究员,主任,研究方向为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张路平(1985-),男,云南曲靖人,讲师,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自动目标识别技术。
收稿日期:20200809 修稿日期:20200827
  一、前言
决战东北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治军之要,要在得人。人才队伍是信息化时代军事领域竞争的发动机和倍增器。军队院校的职能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全面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离不开一支高素质教学人才队伍的支持[1]。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武器装备研制为己任,必然需要一支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来满足使命的需要并支撑未来的发展。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项工作是依托军队院校管理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必然肩负的使命[2]。构建晓于实战精于教学善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是实验室履行使命的现实需要,更是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积极落实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的内在要求。
目前,军队院校都十分重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举措提升队伍整体水平[3-7]。然而,
当前人员队伍仍然存在几个问题: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且后备数量不足,存在断代断层的风险;优秀中青年总量不足且成长路径受限,存在人员流失风险;开放交流力度不足且人员流动性低,存在闭门造车的风险。一方面,实验室编制基数限制了人员队伍规模,各层次人才总量相应偏少;另一方面,相较于地方实验室,军队院校实验室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激励机制和成长路径相对简单,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比较薄弱[6,8]。因此,更新观念,创新机制,积极营造人才队伍建设良好局面,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树立开放的人才观念,做好队伍建设顶层规划
  随着军队院校改革的推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然而,距离“世界一流”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需要加速人才队伍建设。
  (一)更新观念,树立开放的人才观
封闭的人才观容易造成近亲繁殖,思想保守,久而久之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就会下降,教学科研产出就会低质低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放的人才观有利于提升队伍活力。开放的人才观,就是拥抱改革,拥抱变化。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新陈代谢在加速,实验室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始终处于变化之中;院校常态化的人员流动,包括学员毕业分流、教员转改分流等,实验室的人员构成本身具有动态变化特性。量变产生质变,变化是活力之源,在内外部
的变化中寻人才成长和队伍建设的本质规律,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积极营造开放的人才观,引进来,送出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做强实验室人才方阵。
  (二)立足长远,科学设置岗位和编制配备人才队伍建设首要的是摸清底数预测未来,掌握实验室学科建设和研究方向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科学设置岗位和编制配备,从顶层规划做好人才队伍结构组成,建立“学术带头人+核心骨干”的金字塔梯队式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专业人才
合理结构的优势,并维持五到十年的领先。坚持专业对口,人事相宜,让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事。围绕重点实验室的职能使命和研究方向,在现有人员的流出和新进人员的流入上都坚持专业优先的导向,根据人员所长予以相应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通过全实验室的努力,形成专业合理布局、室内团结协作的良好局面,克服小散的不利影响,走专业化精细化的路子。在这一点上,充分发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力量,积极谋划实验室近中远期的科研方向、发展规划、做好布局和培育;充分发挥现有教授专家的力量,积极分析预测学科领域难点热点问题,因事设岗与因人设岗相结合,构建重点方向和重点团队;充分利用学院学校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更多的人才指标,虚位以待。
  (三)从顶层设计上做好常态化的人才交流机制
军队重点实验室目前新鲜血液补充途径相对单一,以学员毕业留校为主。因此,需要拓展人才引进的
渠道,通过长期-中期-短期三种层次的智力引进增强实验室学术开放氛围,即充分挖掘文职招考潜力,发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机制,吸引优秀人员进入实验室长期工作;利用好客座教授、兼职导师等机制,与地方高水平科研院所和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吸引优秀人员来实验室进行短期访问;利用好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品牌效应,打造学术交流平台,主动邀请业界学界领军人才来实验室进行学术报告和讲学。军队重点实验室人员按照固定编制管理,其流动性较低。因此,需要积极鼓励实验室人员走出去,增强人才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例如,打破内部管理壁垒大力推进项目矩阵式管理,鼓励实验室人员跨行政单位积极参加实验室承担的国家和军队重大专项任务;抓住军民融合发展契机,积极推动学术兼职,鼓励实验室人员到密切合作单位定期和不定期交流;选拔基础扎实有发展潜力的实验室人员到部队见习或交叉任职,到地方院校短期访问,出国交流进修。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人员常态化的有序流动,降低闭门造车的风险。
  三、瞄准世界一流,积极布局多元化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梯队
  瞄准“世界一流”,打造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胸怀,积极布局多元化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梯队建设。一个良好的梯队,必须有阅历广博的识途老马,也必须有基础雄厚的中流砥柱,还必须有朝气蓬勃的初生牛犊。  (一)当务之急做好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军人干部队伍。这是教学科研的核心。充分利用国家、军队以及校院的政策红利,稳定人心军心,保留好现有军人干部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平台号召力,吸引优秀学员留校任职,补充年
轻后备人才。
二是文职人员队伍。这是教学科研的骨干。积极落实军队和院校文职人员政策,发动引导现有军人干部转改文职,继续为军服务;面向行业优秀院所单位,广开门路,吸引优秀中青年加入文职队伍。
三是兼职研究人员和博士后。这是人才队伍的有益补充,也是扩大重点实验室对外交流共享的破局先锋。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在业内的口碑和领先地位,挖掘实验室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博士后来做课题做项目;与兄弟院所建立合作共赢的联系,邀请知名专家来实验室做兼职硕导博导,做兼职研究,共同谋划实验室年轻后备人才培养,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目的。
通过三支队伍的建设,形成以现有学术带头人为首,“核心+骨干+先锋”三头并进的优秀人才队伍。  (二)着重抓好高层次领军人才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高层次领军人才是重点实验室的领头羊,也是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的定海神针。做好高层次人才建设不仅能够加速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降低人才断层断代风险,还能够放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嘌呤代谢紊乱
一是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计划性,避免野蛮生长的盲目随意。一方面要准方向,根据实验室的中长期规划,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专业方向向重大领域重大工程聚焦,布局和孵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领域;另一方面要好苗子,根据现有人员队伍的现状,发掘有潜力的培养对象,形成梯次性的后备人才池。
二是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减少“只摘果子不种树”的现象。一方面鼓励优秀拔尖人才积极申报重大课题,有意识地压担子,在重大项目中创造机会让他们走上前台;邀请业界学界知名专家担任导师,在学术研究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对优秀人才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另一方面,围绕优秀人才组建研究团队,有意识地搭班子,配备一批懂业务肯钻研的人员汇聚到优秀人才周围,聚智攻关,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三是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辐射作用。通过各种有力措施,激发现有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让现在的教学名师和领军人才主动发掘并培养新的年青后备,通过帮扶和培育,强化以老带新,形成以新的领军人才为中心、老中青搭配合理、后备人才充足的教学科研团队,并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
  (三)着力抓好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规划青年是实验室教学科研的生力军,抓好青年后
备人才建设,做好成长路径规划,既有利于稳定队伍,减少人才流失风险,也有利于破除人才天花板效应,形成百花齐放的人才格局。
一是军地联合打造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军队院校与部队、科研院所以及军工企业天然的紧密联系优势,定期组织包括教员和博士后以及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内的青年深入一线,了解装备现状和当前急需破解的技术痛点,紧贴国家军队需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实验室人员晓于实战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大学“国字号”品牌效应,与地方高水平高校和研究院所联合成立分中心或分实
验室,双方选送有潜力的青年骨干到分中心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并纳入到后备人才池重点培养,提升实验室人员前沿创新的知识品味。
二是创新机制,扩大青年后备人才基数。近年来军队院校军人学员招生规模缩减,招生质量也有所下降。这导致实验室人才选留基数缩减,也减少了现有硕导博导实践的机会。一方面,借助军队院校开展国民教育的契机,扩大实验室招收地方本硕博学员的基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术兼职政策与地方高校开展联合人才培养,利用地方生源基数大的优势共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借助地方平台助力实验室教学名师后备人才池的成长,亦可增厚军人队伍和文职队伍的选留基数。
三是做实路径规划,加速青年脱颖而出。研究表明,30-35年龄段是创新的黄金时段。抓住思路开阔精力旺盛的成果高产期,是助力青年后备人才成长的捷径。要压担子,有意识地将年青后备放在重点方向重点团队历练。国家级平台的重点团队起点更高,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有挑战性,更容易激发年青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减包袱,多种举措帮助年青人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科研团队等现实问题,让青年人心无旁骛地投身教学科研。积极探索地方政策为我所用的途径,谋求地方人才政策为我所用的可能性;抓住军民融合的契机推进成果转化的可操作性解决横向待遇差别过大的问题;积极推进国家军队和校院各项人才工程配套的落地。要量身定制发展规划。发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教授专家的作用,结合个人实际和实验室发展,为每一位年青人制订发展计划,打破成长天花板,将个人发展与实验室的发展协调统一,最大程度激发青年人的创造激情,实现个人成长与实验室水平提升的
良性循环。
  四、建立健全机制,积极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
  文化是共同价值观的体现,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和催化剂。华为成为IT行业的巨人并培育一大批世界顶级人才离不开“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同样地,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也离不开文化氛围软实力的支持。
  (一)要正确把握和贯彻人才队伍年轻化的政策方针,积极营造不同年龄段人才共同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
给老同志机会,充分发挥他们高瞻远瞩把握方向的能力,保持队伍研究方向的可持续。创造条件让老同志主动学习新知识,防止知识固化;以返聘、担当顾问、导师等多种形式让老同志持续发光发热,发挥引领作用。
给年轻人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优势,保持队伍的创造力和活力。年轻人要有尊重师长的谦卑之心,积极向带头人求知问道,汲取成功的经验。带头人要有主动让贤的勇气和决心,不断给年轻人搭梯子加担子,夯实功底,做好人才储备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年轻人敢做事的潜质,把综合素质全面工作成绩突出众普遍认可的年轻人推向前台。
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新老交替,在动态变化到平衡,本着能力优先、梯次配备的原则,做好人才规划,充分发挥老中青不同年龄的优势。
  (二)要改进和完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科学用人氛围笑蜀
健全和完善考评机制,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不同考评要求,统筹年龄资历,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考评办法,积极创造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选人用人环境,能上能下,激发活力。端正风气,大力表彰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做出贡献的同志。
真正把用人导向、奖惩导向、评价导向用好,形成正向激励,最大程度发挥工作积极性。树立实干导向,激励担当作为,抓好具体激励措施落实,绝不能亏待那些攻坚克难的干将和闯将,逐步形成有利于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科研的人文环境。
在太空中理家  (三)要完善和强化先进典型的遴选和宣传机制,形成“人人当先进,人人学先进”的良好氛围
注重先进典型遴选广泛性。发掘和总结先进典型时注重正确的导向,有目的地树立榜样标杆,从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角度遴选各种代表人物,挖掘事迹背后的思想观念、做事方法和工作作风的先进性。
注重先进典型遴选的真实性。走众路线,挑选众普遍认可的典型;实事求是,不刻意拔高,挑选
经得住检验的真人真事,真正形成“先进典型在身边”的认知氛围。
(下转第99页)
发表有软件著作权“自动焊缝图像识别系统V1.0”,于2020年3月获得授权(登记号:2020SR0360483)。
2017-2020年,学生参与科研中的小课题累计达30人次左右,撰写学术小论文6篇,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深度培养已初见成效。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已逐渐形成了融创新意识深度培养于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教学风格。
  五、结语
本文结合《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过程与培养定位,探索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三种有效措施。首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依章逐点展现经典控制理论领域代表人物及其经典研究成果,阐明真正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其次依托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学中提供研究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最后基于学以致用原则,以原始创新索求为主要导向,安排适宜课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体提供研习机会,创造良好的创新探索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以此实现大学生创新意识深度培养过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三年持续改进教学中取得的成果证实了上述关
于学生创新意识深度培养方法的有效性。希冀能为高校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关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深度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光仪,李然,于乐,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9(15):113-115.
[2]朱婕,徐刚.基于OBE理念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12):149-151.
[3]邢灿华,徐开芸.专业认证背景下《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245-246.
[4]苗宇,蒋大明,刘泽.《自动控制原理》混合式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42(1):82-86,90.[5]涂继亮,邓洪峰,贾杰.基于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97-104.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创’视域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JXJG-18-1-73);南昌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创’视域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NCUJGLX-18-73)。
(责任编辑:王本贤
)(上接第23页)
  充分发挥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有步骤有策略积极宣传先进并将先进典型推向不同层级的平台,扩大正面引导作用。以文化走廊、人物上墙等方式加大实验室内部的宣传,形成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通过电视、报纸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加大实验室外部的宣传,扩大影响面,增强先进典型的荣誉感。
巴特沃斯滤波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先进典型给予倾向性关照,不仅鼓舞其精神,提升政治地位,还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帮扶,必要时给予物质鼓励,增强先进典型的获得感,激发先进典型的正面引导意义,激励和带动更多人学习先进,实现典型与众的同频共振,形成“百舸争流百花争春”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目前,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工作开始提速,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军队改革和学校学院政策红利,抓住新的历史机遇期,实现实验室人才梯队建设
的破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持续的努力,在人才梯队的建设上形成长期的有序的人才进出渠道、优秀的卓越的人才代表典型、高效的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实验室建设的全面发展,提升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为科技强军和人才强军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EB/OL].[20191128].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1127/9018880.shtml.
[2]孙道霞.军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3]林春生.军队院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微探[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9,6(2):19-21.
[4]尹艳丽,周克兵,于鹤龙,等.提升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创新性科技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9,22(3):234-236.
[5]周宝林,彭汉国.加强新形势下军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科技资讯,2011(22):246,248.[6]龙勇,李克,袁静,等.加强重点实验室开放性培养创新
dap
型军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253-256.
[7]梁潘,熊熙,王洲伟.定向士官培养视角下军地院校师资融合的路径[J].高教论坛,2020(6):77-79.
[8]王洪军,温新,张奎利,等.浅谈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建议[J].人才资源开发,2020(2):6-7.
(责任编辑:徐建平)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37: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32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验室   人才   重点   人才队伍   建设   人员   创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