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的经济的比较分析

中国印度经济的比较分析
摘  要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近几年高速发展的经济让世界的目光重新回到了亚洲,福州二中国际社会出现了一股“中印比较热”, 但是一样的高速发展的背后,确有着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我国和印度在经济结构上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以制造业为核心,印度靠服务业带动。本文通过对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宏观经济指标、经济发展模式和对外经济战略等发面进行了比较,进而加深对我国经济与印度经济的了解。
关键词:中国印度、经济、发展、比较
1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的原因
概括来说,将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进行比较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作为发展中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是最具有可比性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与亚洲“四小龙”不好比较,他们都是小的国家或地区,与英法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好比较,
他们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与印度都属于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最有可比性:论历史和文明,两国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论人口规模,两国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论自然资源,两国各有所长;论二战后发展的起始条件,两国都贫穷落后;论最初的发展战略,两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国家计划主导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论经济改革,中国早于印度但两国都已取得成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了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也持续了好几年的高速增长。以上诸因素很自然地使人们把比较的眼光集中在中国和印度身上。
  其次,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个发展中的大国,其快速发展势必对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一直把西方发达国家作为自己比较和追赶的对象,“赶英超美”是中国早就确定的战略目标。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稳步发展的势头,某些西方人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对他们造成威胁,因而频频在“中印比较热”上制造新热点、新话题,借以分散中国紧盯西方发达国家的注意力。尽管借中印比较,抬高印度,唱衰中国,难以破坏中国的崛起,但至少会分散一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关注。此外,一些热衷于“中印比较热”的西方人士,借中印比较,为自己主观的带有政治偏见的意识形态论点寻新的依据。
最后,印度国内存在着很强的“爱与中国比较的情结”。在很多印度人眼里,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是一个动荡不安、贫困潦倒的国家,而印度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和社会指标方面都超过中国。所以,印度当时根本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似乎在一夜之间超过了印度,而且把印度甩得越来越远,印度人对此很不服气。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印度经济的提速,“印度的这种不服气情绪就转化为‘与中国比较热’,和中国进行比较,出差距,然后奋力追赶。”《印度时报》在前不久印度独立60周年纪念日发表文章称:印度绝大部分人认为,“印度在亚洲是不能只做配角的,印度未来不仅要在亚洲舞台上充当主角,也要在全球舞台上说一不二。”寻成龙首映
        2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的比较
在过去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中国和印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两个都是人口总多的大国,又是近邻,而且都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因此,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对两国进行比较,有的人认为中国处于领先地位,有的认为印度正在追赶并有可能超越中国,但是有的人认为中国早已经赢得了这场竞赛。
2.1经济发展潜力
犀牛角识别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比较主要体现在GDP、人均GDP、贸易总量和FDI等方面,进而对中国和印度经济进行了全面比较。
2.1.1 GDP及人均GDP方面
在GDP方面,中国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7%以上,但自从90年代后期,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印度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5%-6%左右。在增长速度的持久性问题上,很多人都认为印度可以像中国一样,保持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与中国相比,印度有优势也有劣势。印度的IT产业非常发达,并且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金融系统和制度基础都比较稳健,这是优势。劣势是印度的农业受季风的影响很大,而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印度整个经济的发展。
在人均GDP方面,中国要优于印度,中国是在800-900美元左右,印度在500-600左右。而且在健康和教育等人类发展指标方面,中国做得比印度都要好。
2.1.2在贸易和FDI方面
    据印度商工部今年2月初发布的数据,2010年印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5392.2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27.7%(下同)。其中,出口2142.6亿美元,增长29.9%;进口3249.7亿美元,增长26.3%;贸易逆差1107.1亿美元,增加20.0%。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历史峰值相比,2010年印度进出口总值增长4.5%,其中出口增长10.0%,进口增长1.2%,逆差减小12.3%。
    据中国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1月21日发布的初步数据,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9727.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1831.0亿美元,减少6.4%。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历史峰值相比,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增长16.0%,其中出口增长10.3%,进口增长23.2%,顺差减少38.6%。
2010年,印度进出口总值相当于中国的18.1%,比2009年下降1.0个百分点,比2008年下降2.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相当于中国的13.6%,比2009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与2008年持平;进口总值相当于中国的23.3%,比2009年下降2.3个百分点,比2008年下降5.0个百分点。
    因此可知,在贸易和FDI方面,中国有更大的优势。这方面的差异正反映了中国和印度
经济发展途径的不同。中国更依赖于出口和外资等外生因素,而印度更依赖于国内市场。
    另外,从两国制定的远景目标、农业发展、语言和宗教方面进行了比较。在远景目标方面,两国具有很多相同点,比如,两国都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农业发展方面,认为中国做得比印度要好,中国的农业人口比例比印度低,但是农业在GDP总量中的比例却比印度高。印度的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比中国更加严重。但是印度的农业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印度在绿农业方面却取得了成功,而且印度没有户籍制度,农业人口流动性更强。在语言和宗教方面,印度的问题更多,因为印度的语言和宗教非常多,很难统一。
    从改革方面对两国进行了比较。很多人认为,印度之所以现在比中国落后,是因为印度的改革时间比中国晚了十年。认为,不能过大的夸大改革的作用,而忽视了改革前的国民经济积累。进而对两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2.2 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当年学的是东亚“四小”模式,通过引进外资,建立强大的、能给为数众多的农业人口
提供工作的工业部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粗放式增长。因此,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工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工厂”。 
而印度则相反,它重视的是服务业。印度的服务行业在GDP占50%以上,而工业和农业则分别只占26%和22.8%。印度想成为“世界办公室”。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劳动起家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是以制造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第一波”,那么,21世纪初期将迎来以服务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的“第二波”。中国在“第一波”中占尽优势,印度则在“第二波”中显示出对中国的压倒优势。
2.3 对外经济战略
    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印度从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以保护和发展民族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不密切;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并重的贸易政策;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印度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由于印度长期实行保护国内市场的内向型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对国内市场实行高度保护(由于频繁实施反倾销调查,2001年印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导致印度进出口贸易发展缓慢,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外贸对国内生产总
值的贡献率也很低,最终影响了印度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则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就致力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在东南沿海实行了外向型经济。
2004年,印度的双向贸易总额只有150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年份额不到1%,而到2003年,中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份额是5.8%,在世界进口中所占份额是5.3%。2004年,双向贸易增长36%,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贸易额与GDP之增长70%以上。而印度的贸易额与GDP之比只增长23%。
此外,在吸引外资方面,与印度相比,中国在股权、投资领域、税收等方面政策优惠得多。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比印度相对要大一些。印度由于民族、教派矛盾复杂、非政府组织影响大,制约了政府的利用外资政策,而现在,印度政府加大了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
3 印度在发展经济方面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之处
通过印度发展模式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印度在发展经济方面也有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的地方:
(1)放松管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扩大企业自主权。特别是对新兴企业,政府管制更
少,IT、软件和外包服务企业很少像其他行业那样,有工作时间和加班限制等相关劳动法规的管制,为创业者提供了空间。可以说这是印度改革的中心内容,也是印度经济发展的真正推动力。
(2)避开自己的发展劣势,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印度独辟蹊径,跨越传统经济发展途径,充分利用自己雄厚的科技和教育基础,大力发展那些不受基础设施短缺限制,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和信息技术产业,迅速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
(3)作为发展现代经济的运作基础,印度的金融体制和法律体制在许多方面日趋完善。印度拥有发达的银行系统及商业银行网络, 资本市场发育较成熟,拥有23家证券交易所和近1万家上市公司。在法制方面,印度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律系统,拥有独立具有制约功能的司法系统,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并建立起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4)企业经营机制逐渐成熟,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有力的产权保护措施、对投资者友好的司法体制,资产质量良好的金融体制为印度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使印度涌现出一批能与欧美公司竞争的世界级私人企业和企业家。印度有不少上百年历史的企业,它
们经营稳定,机制成熟。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私营企业被允许进入重工业、基础工业以及电信和尖端技术部门,发展非常迅速。
4 总结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其未来的发展壮大,并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其共同发展必将对亚洲和世界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印度不仅是我们重要的邻国,其基本国情也与中国国情相似,同时也是中国潜在的最大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国与国之间的比较、借鉴,相互取长补短,这本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条重要经验。但是如果背离了相互学习、借鉴的原则,带着主观偏见,甚至带着意识形态目的,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合实际的偏颇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度就像我们的一面镜子,了解印度或许正是加深对我们自身了解的最好的辅助办法之一。中印两国应该互相学习,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样两国的经济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0:2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305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印度   中国   经济   发展   方面   增长   农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