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类方4

附子类方4
名称:        附子丸
组成: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天麻1两,牛膝1两(去苗),仙灵脾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防风1两(去芦头),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
出处:        《圣惠》卷六十九。
主治:        妇人风痹,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茵陈附子汤
组成:        附子2个(破8片),干姜1两半,茵陈蒿1两半。
出处:        《伤寒微旨论》卷下。
主治:        病人服茵陈四逆汤身冷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        水2升,煮取1升半,去滓放温,分作2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l2o
名称:        茵陈附子汤
组成:        茵陈1钱,附子(炮)1钱,甘草(炙)1钱。
出处: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引《活人书》。
主治:        阴黄,遍身冷。
别名:        附子茵陈汤、茵陈附子汤
组成:        附子(炮,去皮脐)3钱,干姜(炮)2钱,茵陈1钱2分,白术4分,草豆蔻(面裹煨)1钱,白茯苓(去皮)3分,枳实(麸炒)半钱,半夏(汤泡7次)半钱,泽泻半钱,陈皮3分(去白)。
出处:        《卫生宝鉴》卷二十三。
主治:        因凉药过剂,变为阴证,身目俱黄,四肢皮肤冷,心下痞硬,眼涩不欲开,自利蜷卧。身目俱黄,肢体沉重,背恶寒,皮肤冷,心下痞硬,按之则痛,眼涩不欲开,目睛不了了,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按之空虚,寒湿相合之阴症发黄。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为1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凉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        经云: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以淡渗之,以苦燥之。附子、干姜辛甘大热,散其中寒,故以为主;半夏、草蔻辛热,白术、陈皮苦甘温,健脾燥湿,故以为臣;生姜辛温以散之,泽泻甘平以渗之,枳实苦微寒泄其痞满,茵陈苦微寒,其气轻浮,佐以姜、附,能祛肤腠间寒湿而退其黄,故为佐、使也。
附注:        附子茵陈汤(《证治宝鉴》卷十二)、茵陈附子汤(《杏苑》卷五)。
名称:        茵陈四逆汤
别名:        加味姜附汤、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茵陈姜附汤
组成:        甘草2两,茵陈蒿2两,干姜1两半,附子1个(破8片)。
出处:        《伤寒微旨论》卷下。
主治:        阴黄。病人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出。阴黄。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皮肤冷,心下硬,按之痛,身体重,背恶寒,目不欲开,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而发黄。
用法用量:        水4升,煮取2升,去滓放温,作4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各家论述:        《医方考》:此阴证发黄也。阴寒盛于下,则戴阳于上,故上体见阳证,下体见阴证;阴盛于下,故见阴脉之沉迟,兼阴证之四逆;阳戴于上,故见阳证之发黄,上体之自汗也。茵陈,治黄之要药,故无分寒热而用之;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之要品也,故有阴寒即用之。然必冷服者,恐姜、附发于上焦阳盛之区,而下部阴寒之分反不及也。
附注:        加味姜附汤(《寿世保远》卷三)、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
名称:        茴香附子丸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葫芦巴半两,马蔺花(炒)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茴香子(炒)半两,楝实(取肉,炒)半两,干姜(炮)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补骨脂(炒)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波诺波黑猩猩主治:        积年伤惫,小肠久冷,及痃气惫急。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盐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名称:        神效附子丸
组成:        黑附子(重1两4-5钱,端正底平尖园)1枚。
出处: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主治:        脾肾虚寒,呕吐,或翻胃噎膈。
用法用量:        每服数丸,津唾咽下。胃气稍复,饮食稍进,投以温补之剂。
制备方法:        上灰火炮皮裂,入生姜自然汁内,浸润晒干,再炮,再入汁浸润,仍晒再炮,用尽姜汁半碗为度,却去皮脐为末,以人参煎膏为丸,如黍米大。
名称:        独活散
别名:        附子独活汤
组成:        独活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防风半两(去芦头),芎?半两,丹参半两,萆薢半两(锉),菖蒲半两,天麻1两,桂心1两,黄耆半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细辛半两,山茱萸半两,白术半两,甘菊花半两,牛膝半两(去苗),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七。
主治:        肾脏中风,腰脊疼痛,不得俯仰,两脚冷痹,缓弱不遂,头昏耳聋,语音浑浊,四肢沉重。肾脏中风,肌黎黑,骨节痠痛,多汗恶风,身体沉重。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附注:        附子独活汤(《圣济总录》卷二十)。
名称:        炮附子丸北京18天内新增318例
组成:        附子(炮,去皮脐)2两。
出处:        《得效》卷四。
主治:        胃脘有热,胃中有寒,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20丸,用姜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就湿以大黄末5钱为衣。
名称:        姜附丸
别名:        附子姜朴丸
组成:        干姜(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主治:        伤寒,呕吐不止,手足厥逆。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附子姜朴丸(《卫生总微》卷七)。
名称:        苓桂参甘芍药附子汤
组成:        人参1钱,甘草1钱,茯苓3钱,桂枝2钱,附子2钱,芍药2钱。
出处:        《四圣悬枢》卷三。
主治:        腰痛、腹痛。
红磷
用法用量:        流水煎半杯,温服。
名称:        肾浊秘精丸
别名:        附子丸
组成:        大附子(炮,去皮脐)1两,龙骨(煅)1两,苁蓉(酒浸)1两,巴戟(去心)1两。
出处: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医方集成》。
主治:        元气不固,遗精梦泄。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moodle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肾附子丸
组成:        附子2两(醋浸7日,去皮脐,切,阴干),硫黄1两(细研,水飞过),槟榔1两,木香1两,青盐半两,羊肾2对(去脂膜)。
出处:        《圣惠》卷九十八。
主治:        下元虚惫,冷气上攻,心腹(疒丂)刺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温生姜酒送下;盐汤下亦得。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硫黄研匀,羊肾细剁、研烂,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肾附丸”。
名称:        细辛散
闵可夫斯基别名:        附子芎?汤
组成:        细辛1两(净),川芎1两,附子(净,炮)半两,麻黄1分。
出处: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主治:        风寒客于足太阳之经入脑,搏于正气,头痛如破,痛连脑户,或但额间与眉相引,如风所吹,如水所浸,遇风寒则极,常欲得热煦熨火,脉微弦而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3: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290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附子   茵陈   甘草   去皮   干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